編者按:有關1998年河北滄州發生的“飛行員追趕UFO案例”,當年曾轟動一時。但是,所有關于它的報道,僅來源于《滄州晚報》的一則不到千字的小文。自此之后,沒有任何關于這條新聞的后續消息。北京UFO研究會曾經本著“還真相于人”的科學精神。組織考察隊來到滄州相關機場宣傳科進行采訪。但機場以保密為說辭,拒絕了他們的考察。當時基地的李司令員在接待他們時說:“所有的情況都在報紙上了。沒有更多的補充。”
然而,真的沒有補充了嗎?我刊幸運地得到《文匯報》主任記者曹家驤先生的文章。以饗讀者。
最近幾年,在中國吉林、遼寧、內蒙古等地區多次出現不明飛行物的報道。長春也有不少目擊者用雙筒望遠鏡觀測了這個發光物,螺旋狀發光物整體向西緩緩移動,逐漸變小、變暗,最后消失在西方低空,看上去發光物移動速度明顯低于國際空間站。
從事不明飛行物研究已經十多年的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對已搜集的這些不明發光物的目擊報告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這次螺旋狀發光物和以前出現的螺旋狀發光物或扇狀發光物很相似,中國以前已經出現過16次。
讀罷這則消息,使我回憶起發生在10年前的那次追訪中國空軍飛行員駕機追趕UFO事件的特殊采訪。
一次不同尋常的采訪任務
1999年1月20日上午,我的傳呼機收到了一條留言,是《文匯報》機要秘書李成網打來的,讓我馬上到總編輯石俊升的辦公室去。 片刻,我來到老石的辦公室,與他隔桌相坐。他遞過來一張香港《大公報》,那則《河北滄州發生了一起驚心動魄的“飛行員駕機追趕UFO”事件》的標題赫然進入我的眼簾。報道引述如下:
1998年10月19日11時30分,對于多數人來講很平常,可對于空軍駐河北滄州某飛行試驗訓練中心的飛行副團長劉明、飛行大隊長胡紹恒來說,可能會終生難忘。他們親眼目睹了UFO——不明飛行物,并駕機追趕至12000米高空……
當時,石總編輯向我提了幾個問題:這件事到底在滄州發生過沒有?UFO到底是什么現象?對UFO怎么看?可以找些專家談談,聽聽他們的意見。他還補充道,當然,這次采訪也可以不作為報道,但要搞清楚。
我立刻意識到了總編輯的意圖和這次采訪任務的分量,于是第二天便飛赴北京。
《滄州晚報》記者的回憶
到北京后,稍加休整,于1999年1月22日晨,我與北京UFO研究會秘書長周小強、理事王崎生、該會目擊調查部張靖平和《北京青年報》記者王洪斌在北京火車站會合,踏上了南行的列車。
就在我們抵達滄州的當天,我采訪了《滄州晚報》的一位曾經對《河北滄州發生了一起驚心動魄的“飛行員駕機追趕UFO”事件》的當事人做過采訪的記者。他對我說:“確有其事。”一切正如報道的那樣確實發生了。
他回憶道,這天白天飛過5個起落,晚上又參加夜航指揮的李司令員顯得有些困倦,收起文件夾正準備下樓休息。
突然,“嗚……嗚……嗚”,1號雷達報警!接著,又有3部雷達報警,空中有一個飛行實體在移動,目標就在機場上空,并迅速向東北方向移動。與此同時,正在機場工作的地面勤務人員發現上空有一個亮點,開始像星星,后來變成了并排的兩顆“星”,一紅一白,兩顆“星”還在不停地旋轉。漸漸地又并成一顆。“星星”大了,像一個“短腳蘑菇”,下面似乎有很多盞燈,其中一盞較大,不停向地面照射。這是什么?李司令員立即警覺起來。他當即下令查明情況,并向上級匯報,然后請戰出擊。很快,航管部門證實,此時沒有民航機通過這個機場上空,兄弟單位的夜航訓練也已在半小時前結束。“很可能是外來飛行器!”李司令員憑著軍人特有的敏感和警惕決定:部隊立即進入一級戰備。
11時30分,標圖員報告,飛行物已移至青縣上空并懸停在那里,高度1500米。劉副團長和胡大隊長同駕“殲教6”飛機緊急升空,飛到青縣上空,很快發現了那個不明飛行物,它就像科幻片描述的那樣,圓圓的,頂呈弧形,底平。下面有一排排的燈。光柱向下照,邊上有一盞紅燈,整體形如草帽。
“靠近它!”李司令員命令道。劉、胡二人推動油門,離“草帽”將近4000米時,目標突然上竄。二人立即拉桿躍升。當飛機上升到3000米,發現目標已飛到飛機的正上方。顯然,飛行物上升的速度比飛機更快。硬拼不如智取。兩名飛行員便調轉機頭,下降高度,佯裝離目標而去。那怪物果然尾隨而來。飛機突然加力拉起,一個筋斗倒扣,想以此來搶占制高點。但當飛機改平飛時,卻發現目標像幽靈一樣,早又上升到高于飛機2000米的位置。劉副團長打開扳機保險、套住瞄準光環,請示“司令員,干掉它吧!”李司令員沉著地指揮道“不要著急,先看清楚是什么”。
于是,他們追呀追呀,可就是追不上那個飛行物,當飛機升至12000米時,目標已上升到20000米高空。這時飛機的油量表指示告警,李司令員果斷命令飛機返航,地面雷達繼續跟蹤監視。當另兩架新型戰機再準備出擊時,不明飛行物不見了。當時地面目擊者除地勤人員外,尚有當地群眾140余人。
村民們的佐證
北國的冬季,寒風刺骨。在原籍滄州市的鄧長虹同志的引導下,我們一同來到了滄州市姚官屯鎮附近一些村莊調查。
該村村民韓育新回憶,1998年九十月的一個晚上的20時左右,具體的時間他記不清了,他和妻子一起看到了該村西部上空有一個掃帚星(即彗星)狀的發光飛行物,拖著光尾向北飛去。
在滄縣薛官屯鄉沙官屯村,村民褚福貴介紹,在1998年下半年,當時天還不太冷,連著十幾天,許多村民看到西北天空中有一個像發光手電筒似的物體發著白光,視長約1米,發出的光亮忽寬忽窄,村民們議論說這個物體是“掃帚星”,其兄褚福祥共有四五個晚上看到這個發光物。褚福祥還提到他在八幾年的一天晚上,曾看到村西部天空中,一個中間發著白光的球形物體懸掛在天空中不動,過了兩三個小時再看時,該物體已逐漸散開,中間僅剩下一顆亮星。
該村村民翟朝良大爺說,他在1998年下半年天還不太冷時,曾十回、八回地看到了西北方向的那個掃帚星式的發光物。翟大爺還說:“日本投降那年(1945年)的一天晌午,正吃著午飯,突然看到一個大火球自西向東從村子上空滾過,后邊聽到轟隆隆的響聲。村里人到東邊的村子打聽,都說那大火球向東邊飛去了,村民們傳說那大火球掉到東邊的日本去了……”
滄州市運河區小王莊西華園村的喬中祥、劉希忠等,回憶連續看到掃帚星式發光物的時間約在1998年初秋,不早于陽歷8月份。喬中祥告訴我們,他第一天看到該物體時長約1米,第三天最長,五六米。一個叫紀萬森的小伙子說他看那個灰白色的發光物共半個月左右。
在小王莊胡嘴子村,村委會主任劉慶春向我們介紹說,1998年八九月的一天晚上,19時前后,該村許多在市里工作的村民下班以后回村子,行至運河區小圈村附近時,突然看到一個直徑半米左右的大圓球,一眨眼,由東向西從小圈村上空飛過,飛得較低,當時有百十人看到了,村民們議論說鬧飛碟了。劉村長的兒子劉運鋼當時在家門口賣東西,也看到這個“黑不溜秋”的大圓球在五六百米的低空緩緩飛過,持續十幾分鐘。稍后《滄州晚報》記者來調查,并做了報道。
滄州市一中附近,某單位退休職工李阿姨在1998年秋天的一個晚上,20時前后,她在院子里散步,突然看到一個比她平時常看到的人造衛星還要大一些的白黃色物體,在滄州市上空,從正北向南飛行,眼看著該物向南飛了兩三米,略作懸停,突然直角拐彎向東飛行,又飛了3米左右,突然就消失不見了。李阿姨感到這物體比她時常看到的人造衛星飛得稍慢些,但速度仍然很快,她僅看了幾十秒,來不及喊別人看。
李阿姨的丈夫鄧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1986年前)的一天深夜,面向南躺著睡覺。突然一片藍白色的刺眼亮光透過窗戶把他驚醒,把他們所住的平房的窗戶照得特別亮,他躺著也能看清楚大院里的樹和房子,但沒有任何聲音,不知是何物。第二天,同院里的個別同事也議論昨天深夜看到奇怪亮光的事。
不過,當我們把話題轉到“是否知道那天有飛行員駕機追趕UFO”的問題時,他們只是搖頭:“每天晚上這里都有飛機飛來飛去,有沒有飛機追趕‘掃帚星’就弄不清楚了。”有的農民則說:“聽別人說報上登了。”
退休司令員透露的細節
1999年3月初,《科技日報》高級記者沈英甲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城市。采訪了曾指揮軍用飛機追蹤不明飛行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部負責人李司令員。
他談到了當時這樣一個細節:“兩位有精湛飛行技術的飛行員幾次逼近不明飛行物都發現,在這個碟形不明飛行物下部是一圈綠色燈光,其中有一盞紅燈,它的正下方伸出兩根光柱向下照射。令人吃驚的是,這兩根明亮的光柱并不像我們平常見到的光柱那樣,一直照向遠處并擴散開,而是像兩根發光的實體,從不明飛行物下部伸出來后在一定長度上便截止了。至少在今天,人類還沒有掌握如此控制光的技術。”時任《科技日報》機動部主任的沈英甲曾問李司令員:“不明飛行物是什么形狀?”李司令員伸手捏起了茶幾上的茶杯蓋:“就是這個樣子。”
1998年10月19日發生在中國滄州地區的“中國飛行員駕機追趕UFO的事件”,備受各國UFO研究者關注。為了弄清這一事件的一些情況,從滄州返回北京的第二天,我在北京采訪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學院的一位航天專家。他對發生在河北滄州這起驚心動魄的“飛行員駕機追趕UFO”事件進行了分析,從五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 此飛行物是實體飛行器:依據雷達顯示、地面目擊、空中觀察,均認定飛行物是呈“上圓下平”形態的實體飛行器。形象比喻為“短腳蘑菇形”、“草帽形”、“杯蓋形”,底部還有能發射光柱的排燈。其形態與通常所說的飛碟完全相同。雷達、地面、空中三者觀察的一致性,可以排除任何幻視、幻覺的可能性。
從4臺雷達均有“回波顯示”說明,該飛行器的機體外殼是用能反射雷達波的金屬制造的,是百分之百的金屬實體。不存在任何對“不明自然天象”或“大氣物理現象”誤認、誤判的可能。
2 該不明飛行物是受智能生物駕馭的受控飛行器:依據該不明飛行物能以人類飛機無法達到的“空中懸停”特技進行低空對地偵察,遭遇飛機追蹤后能應付瞬間事態發展,迅即采取了“搶占制高點”、“咬尾跟蹤”、“加速逃逸”等一系列靈活反應動作,說明該不明飛行器不屬于“無人駕駛”或“遠程遙控”,而是有技術高超的智能生物在艙內操縱駕馭。
3 飛行原理與人造飛行器截然不同:該不明飛行器沒有機翼、尾翼,也沒有螺旋槳和噴射推進裝置,卻能在空中高速飛行、轉向、升降、懸停,機動靈活,操縱自如,而且各項技術性能均大大超越了目前人類飛行器所能達到的水平。說明其飛行機理顯然與地球人所掌握的空氣動力學原理和航空科技知識截然不同,而且遠為先進。
4 動力源與人造飛行器不同:該不明飛行器使用的動力源顯然不是人造飛行器所使用的液體燃油(無油箱、副油箱)、固體推進劑(無燃料艙及尾噴流)、核能(輕盈機體不可能載有厚重的核屏蔽裝置)。不知其用的是何種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使得該不明飛行器具有遠勝于飛機的無限續航力,在追蹤戰機起飛不久就油量告罄時,這架先于飛機在空中飛行的不明飛行器卻并無燃料不繼之虞,仍能持續不斷地飛行、爬高,向遙遠的天際飛馳而去。
5 施放光源不屬于地球物理光源:據基地李司令員在第二次接受采訪時透露的一條十分重要的信息, “該不明飛行器具有‘施放光柱在一定長度上截止’的光控技術”。這顯然不是人類現有技術水平所能達到的,也不是地球光學原理所能解釋的。按照李司令員的原話是“至少在今天,人類還沒有掌握如此先進的控光技術”。言下之意十分清楚,該飛行器的控光技術不屬于地球技術,難道飛行器還能是地球的嗎?
綜上所述,他認為,1998年10月19日滄州空軍遭遇的不明飛行物不可能是別國潛入的地球人造飛行器,而只能是來自地外的UFO——飛碟。
回到報社后,我把所掌握的情況向《文匯報》總編輯石俊升做了如實的報告。
云山霧罩的UFO
UFO是一個難解的世界之謎。千百年來它牽動著億萬人的心,多少仁人志士,為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執著地去潛心研究。甚至聯合國也在1978年通過決議,號召世界各國共同來探索它。如今,很多國家都有專門從事UFO研究的組織,但由于互相之間交流甚少,從而影響了UFO研究的開展。
為了盡早破解這個曠世之謎,2005年9月,世界UFO研究者代表會聚到中國大連,共同來探討UFO研究的最新進展。但是有的學者信其有,而有的學者信其無。有的人則認為,UFO現象其實就是一種自然現象,運用大氣透視鏡原理就可以解釋。遺憾的是,當時的媒體沒有發出應有的聲音。
到底有沒有UFO?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的存在,我們的新聞傳媒應該怎么去關注它?要不要對它進行報道?應該怎么報道?我們說,對于此類不解之謎,特別是作為一名記者,很值得我們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