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的起源
世界的最初,在鴻蒙初開的黑暗時代。我們那些蒙昧卻聰慧的各個大陸區域的先民在科學探索的時代來臨前,依靠各自不同的傳說和奇想來勾畫和解釋各自世界的起源。神,就是他們用來解釋一切謎團的工具。
上古洪荒,創世紀的年代里,這些神都在為各自的世界奔忙著,我們的盤古大帝剛醒過來就揮斧子開辟世界,女媧則在一邊靜靜地捏泥人。其他世界諸如此類的神也有很多,比如梵天用自己的蛋殼創造了印度的天和地;希臘的該亞作為大地之神孕育了大海、天空和山脈;而波斯的大地則是在一個硬殼中自生自長八百年,直到山峰接天,創造了以圣山為中心的波斯宇宙;北歐的大神奧丁正對著幾塊木頭喃喃自語(相傳那邊的人就是木頭做的,因此后代擅長航海);埃及的那邊半動物形態的神明也開始以他們的思想和言語來創造埃及世界;而耶和華則開始故作嚴肅地說:“要有光……”
隨著創世紀神們的出現,第一批怪物也閃亮登場。各種動物拼湊起來的類似麒麟的怪獸,多頭巨蟒,可以引發洪水和導致干旱的妖魔,傳播瘟疫的魔鬼,隱身在黑暗中的妖怪……總之,原始世界中肆意橫行的猛獸和難以抗爭的自然災害開啟了先民們無邊的想象力。在先民心中,怪物們無疑象征著暴力、無法抗拒的惡、兇兆和大災難。
在煙云繚繞夢想迷茫的遠古,神和怪獸一起扮演著賞善罰惡使者的角色,看過《俠客行》的朋友自然知道張三和李四的厲害。
諸神的黃昏
隨著文明的進步、國家的誕生,宗教開始作為權力的工具逐漸代替傳說中世界的起源,政治這個詞匯改變了神的位置。俗世的征戰導致了信仰的更替,因為“我”戰勝了“你”,就說明“我”的神比“你”的神可靠,于是新神換舊神。那些長久以來在先民腦中占據重要位置的神秘的自然之神,漸漸銹蝕消逝。
曾幾何時,羅馬人還在美麗的雅典衛城學習最先進的文化科技,但最終希臘變成了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隨著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的奉行,那些漫步在林中風流不羈的希臘土著神明被湮滅遺忘,甚至連他們的老巢都被耶和華所占據。
而自安拉圣戰的口號開始后,無數懷揣《古蘭經》,彎刀似雪,白袍如云的伊斯蘭在大地上征戰不息,自此阿拉伯神開始和基督世界一較高下。1453年當東羅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土耳其火槍手的攻擊下覆滅時,這里的基督信仰也一同覆滅。那一天奧斯曼突厥人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領他的大軍踏進了這座從上個文明時代一直延續下來的城市,他用縱兵屠掠三日來犒勞他的戰士。這一天,穆罕默德完成了幾個世紀以來一代又一代信仰伊斯蘭教的君主們的心愿:把異教的基督堂改成真主的清真寺,讓伊斯蘭的旗幟高高飄揚在君士坦丁堡的上空。
在印度,無論是孔雀王朝還是后來的分崩離析時代,他們也同樣動輒就為某個教義而征戰不息。在盧浮宮的收藏里,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武力傳道的畫卷。在17世紀,被稱為“美麗新世界”的美洲印第安人文化遭受基督移民的嚴重損害時,他們的神靈——那些草原上的動物之靈,那些和棕熊一起居住在大山中的神,都沒能拯救這些土著,甚至包括神自己。
自然之謎中的新怪獸
但是,近代科技并不能完全解釋自然現象,加之對陸地和海洋的探索還遠沒有結束,神話傳說畢竟來得太遠,人們對于現實世界中怪獸的興趣便濃厚起來,也許是社會的工業化和商業化給人們帶來的壓力過多,世界各地關于怪獸的發現和假設格外引人關注。
傳奇迷霧中的尼斯湖、西藏雪人、深海巨獸和殘余恐龍家族等,都可歸入此類新生物。它們基本是不帶人性特色的自然之謎,一度被認識是真實存在的神秘色彩使它們大受都市上班族的歡迎,證實它們的存在也一直是冒險族和探險家們樂此不疲的嗜好。
FANTASY
在歐洲一提到“FANTASY”,大家就會心有靈犀地去書店尋找騎士、巫婆和龍的故事。西方魔幻世界的龍和東方神話世界的龍不一樣,西方的龍往往代表的是邪惡勢力,可謂缺點多多,它不但不會雨露恩澤一方百姓,反而貪婪懶惰,它的死往往和是圣騎士建功立業的開端。
在西方的奇幻世界,怪物的名單除了吸納遠古的怪獸家族以外,諸如吸血鬼、狼人、黑巫師等中世紀怪物也加入了進來。
中世紀的宗教裁判所為后來的魔幻小說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資料,他把當時的一切與基督教不符的巫術、魔法都視為異端邪說。而在裁判所留存下來的案宗中,世界各地的魔鬼和怪物比比皆是,幾乎滲入了社會的每個角落,范圍之廣令人瞠目結舌。
如果說上古洪荒,神還曾一度利用怪物來顯示威力,如約拿被海獸吞噬的經歷;那么到了中世紀,神則正式和怪物對立起來,這個階段的神變得嚴厲而且單一化,相比之下,怪物由于裁判所的羅織臆想,卻變得多元化起來了。
到了近代,魔幻文學中的怪物可謂千奇百怪,無所不包。有可以在希伯來語經文中找到出處的前輩怪物,也有小說家們信手編造的后生小子。
黑暗和光明的爭斗,邪惡和神圣的交戰往往是故事的中心所在。新一代的FANTASY則天馬行空,英雄+美女+怪獸+冒險,就可以構成一切。時下流行的YY小說中漫無邊際的幻想,也許就多半來源于此吧!
從某種角度上說,怪物是人內心恐懼的心理表現,但是,它卻又被人們一直鍥而不舍的追尋探討。在怪物電影大行其道的今天,人們不禁要問:難道我們真的是欣賞恐怖的事物嗎?只要對人們的深層心理稍做分析就會發現,其實怪物只不過是人們因對冒險和違背禁忌而隱藏在心底的火花,其實只是人們在內心深處非常向往對黑暗的探索和恐懼的自我挑戰。因此怪物才會成為大家最喜愛談論的話題。政教合一使得神的面孔變得單一刻板,缺少生機。新生的怪物則帶著新世紀的特性,隨著新的幻想時代,充滿新的活力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
SF時代
我們知道,現在的科幻已遠遠不只是關于小綠人的故事,新的理念一刻不停地推動著科幻文學的發展。科技的新發現和擴展給了科幻怪獸們更為寬廣的舞臺,相比之前科技滯后的時代。人造人、邪惡的人工智能、基因突變、不明細菌入侵、可怕的外星生物、克隆的怪物等等,這些新的怪獸多少都有一些科學根據和自成邏輯的構思。
在快速發展的技術時代,誕生了更多的對于未來的幻想,對于宇宙的思考,以及新的科幻宗教觀念。神的‘地位由于科學家們的發現而變得岌岌可危,教徒們對科學的迫害因此極度殘忍。科幻誕生初始階段,凡提到宗教,大都以近乎褻瀆者的身份或勾畫或影射那群梵蒂岡的陰謀家如何把持人的思想、束縛人的心靈,如同現實世界里的網管一樣控制一切。在其他的更多的科幻作品中,如《黑暗的黎明》、 《沙丘》、 《眩暈的城堡》等,對于神和宗教的闡述也千差萬別。神的理念在科幻作品中不斷翻新,無論是嬉笑怒罵、影射現實,還是闡述作者的哲學觀點,都是在非主流文學中體現哲理,希望能在一個較為輕松的空間里探討或揭示神的秘密。
與此同時,無窮盡的宇宙空間也使得外星生命成為了電影怪物中的永恒主題,類似《人猿星球》《ET》、《獨立日》、《第五元素》、《黑衣人》、《地球停轉之日》、《龍之戰》中以外星生物為主題的怪物、新的細菌入侵、核污染造成的變異怪物、人工智能的叛逆等等新創想,也為新科技衍生出新的怪物品種提供了可能。在科幻時代,能夠給人帶來強烈視覺享受的新怪物,無疑將會更大地豐富銀幕形象。
總之,科技的挑戰使得神的沒落似乎是不可避免,但是并非高科技就一定會導致對神的信仰終結。社會的壓力、道德的探究,在某種程度上似乎還讓人們增加了對神的渴求。各式各樣的謎團和對宇宙空間的探索也給了怪獸們更為廣闊的延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