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脫氧核糖核酸研究證明,尼安德特人與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可能未曾發生過異種繁殖。
這一研究還進一步提出,正是因為尼安德特人數量稀少,現代人才得以繼續生存。
研究人員是在為一根尼安德特人的大腿骨排列了完整的線粒體基因組后得出這一結論的。這根腿骨是在克羅地亞的一個山洞里發現的,據檢測有38000年的歷史。
研究人員說,這組基因序列共有16565個脫氧核糖核酸堿基,或稱為堿基代碼。它有13個基因,是最長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序列。
因為每一個細胞中都含有許多線粒體,所以線粒體脫氧核糖核酸比細胞核脫氧核糖核酸被研究人員更早從古老的骨頭中分離出來。細胞核脫氧核糖核酸來自細胞核。
德國著名的馬克斯·普朗克協會生物進化研究所專家理查德·格林說:“線粒體脫氧核糖核酸基因組比細胞核脫氧核糖核酸小得多,繪制基因序列圖譜較之后者更快。”
相關的論文發表在2008年8月8日出版的《細胞》雜志上。
稀少的人口
尼安德特人在30萬年前首先出現在歐洲,卻在大約35 000年前離奇消失,那時現代人(也就是智人)剛剛來到歐洲不久。
科學家指出,現代人和尼安德特人最晚的共同祖先生活在80萬-52萬年前。這一結果與之前研究尼安德特人脫氧核糖核酸短片段得到的結果一致。
雖然總體來說尼安德特人進化變異似乎較少,但是與現代人相比,由于線粒體脫氧核糖核酸發生突變,尼安德特人的堿基代碼交換量更大。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持續發生突變,其中有些突變可能有害無益,導致這個種族基因庫的資源不足。尼安德特人的人口少于同時代的智人也可能與此有關。
格林認為,種群數量少自然就降低了逐步消除無益變異的能力。科學家估計,38000年前生活在歐洲的尼安德特人在數量上從未超過10000人。
格林說:“如果尼安德特人的部落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而且彼此間不團結,那么任何小小的外來沖擊都可能導致他們滅絕。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大量現代人的入侵。”
巨大的進步
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的分子生物學教授史蒂芬·斯庫斯特認為,這個新的研究結果推翻了大量認為尼安德特人曾與現代人進行過異種繁殖的理論。他說,研究表明“至少在母系血統里,不存在可追蹤的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的混合遺傳標記”。
斯庫斯特強調說,研究人員特意仔細分離了尼安德特人的脫氧核糖核酸。他說:“我們一再確認工作人員的脫氧核糖核酸沒有污染實驗樣本。”他還提到研究人員將每一個基因代碼一共排列了35次,以確保實驗結果準確無誤。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脫氧核糖核酸專家托馬斯·吉爾伯特說,這項研究結果可稱得上是一次大的“飛躍”,算是尼安德特人細胞核脫氧核糖核酸圖譜“上桌之前的小點心”。
(張小寧 插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