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日,世界頭號壽星、葡萄牙老人瑪麗亞·德熱蘇斯在葡萄牙西北部城市托馬爾去世,享年115歲114天,而根據目前的研究認為,人類的壽命極限在120歲左右。
“盡享天年”是人類一直以來孜孜以求的目標,但人的“天年”到底是多少歲,自古以來,無數科學家不斷探尋著這個人類生命的“第一話題”,雖然考證方法不一,卻大多把人類壽命的終點指針定格在了120歲左右。
120歲是生命極限嗎
“其實,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中國醫學科學院陳乃宏教授說,有確鑿文獻證明的,史上最長壽的人是法國婦女讓路易絲·卡門,享年122歲零164天;歷史上最長壽的男人是日本的泉重千代,享年120歲零237天。“這和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出奇地一致。”
陳乃宏說,關于人到底能活多少歲,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有三種觀點:
一是以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認為人的極限年齡和其生長期或成熟期有關,壽命應當為其生長期的5—7倍,為100—140歲。
二是日本科學家經長期研究得出結論,人的壽命和性成熟期之間有著生物學規律,前者是后者的10倍左右,可達到108—145歲。
三是美國科學家海爾·弗利克1961年提出的,他認為人的細胞分裂到50次時就會出現衰老和死亡,而正常細胞分裂的周期大約是2.4年左右/次,照此計算,人的壽命應為120歲左右。而中國傳統醫學同樣驗證了這個道理:《尚書》提出“一曰壽,百二十歲也”,即活到120歲,才能叫做活到了應該活到的歲數。
“此外,人能活到多少歲還和心臟跳動的快慢有關,一般來說跳得越慢的人可能越長壽。”陳乃宏說。而近年來,也有一些科學家不斷拋出驚世駭俗的理論,比如俄羅斯的科學家認為,人的平均壽命能達到280歲;英國科學家則指出,人的壽命最長可達到1000歲。
為何我們活不到“天年”
可惜的是,雖然理論上人類最少也能活到120歲,但大多數人的生命車輪總是在行進到大半時便戛然而止。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表明,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男性71歲,女性74歲。
陳乃宏教授用經濟學上的“木桶效應”理論解釋人為什么活不到理論上的“天年”。
人體包括腦在內有幾個重要的功能器官,比如心、肝、脾、肺、腎等內臟,在漫長的生命活動中,其中任何一個器官功能衰竭,都會成為“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人的生命活動也將終止。這是因為:心臟是生命的“發動機”;肝臟是解毒器官;肺支撐人的呼吸功能;脾造血;腎排毒;大腦指揮行動。
可以說,它們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幾大器官。但由于從人出生開始,所有的器官就邁上了“老化”的道路,再加上自然界中有無數的因素影響著這些重要的功能器官,使之不斷衰竭,以致讓大多數人無法達到“自然壽命期限”。這些影響壽命的因素包括——
飲食習慣
衛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洪昭光認為,西方傳統“高熱高脂”的飲食越來越多地影響了國人的生活,以致國人的飲食結構很不合理,從而引發多種疾病。
空氣環境
中華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曾指出,陰霾空氣誘發的肺癌已超過煙草帶來的危險,成為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殺手”之一。
情緒波動
世界衛生組織曾公布,世界上有10億人正經受著精神疾病的折磨。有調查顯示,中國精神疾病的發病率已超過了心血管疾病,高居首位,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醫藥的毒副作用
陳乃宏說,“是藥三分毒”,長年累月地服用藥物治療某種疾病的同時,也會給其他器官帶來傷害。
事實上,“衰”和“老”還是有區別的。雖然“老”是不可避免的生命進程,但我們只要養成飲食合理、堅持運動、保證睡眠等健康的生活習慣,還是可以做到“年老而不衰”,盡可能地延長我們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