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如何預防老年性骨折、骨質疏松的問題,一般人都要做兩方面的回答:要補鈣,提高骨密度;要配合維生素D,多曬太陽。應該說這是很專業的回答,但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人們對骨質疏松防治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這里面還有一個我們不太熟悉的維生素K的問題。老K很厲害呀。
“老K”能預防骨折?
還是從鈣和維生素D說起。鈣是構成骨骼的主體,骨質疏松就是骨里的鈣含量少了,流失了。只有補充大量的鈣、同時把吃入體內的鈣變成了骨成分,才能達到預防骨質疏松的效果。所以,首先要把鈣吃進去,否則就沒有構成骨的原料。當然光有原料還不夠,它還要運到骨那里。誰來負責這個吸收和運輸的過程呢?維生素D。維生素D完成了腸道對鈣的吸收過程。
接下來,鈣如何進入到骨頭里去呢?這就涉及到一個專業問題,即骨鈣素對鈣的羧基化。這個過程必須要有維生素K的參加。如果沒有老K的參與,人體腸道吸收的鈣就不能變成骨成分。
目前發現維生素K至少與三種以上維持骨健康的蛋白質發生作用。其中一種叫作成骨細胞,它是參與骨構建、骨構成的,而維生素K促進它的成長與活躍。第二是破骨細胞,維生素K是抑制、減少它的。所以,維生素K的合理攝入,能在促進骨構成、骨構建,防止骨破壞兩個角度維護骨的健康,從而達到預防、甚至部分治療骨質疏松的作用。而很多其他物質只有其中一個方面的作用。
青少年補維K要盡早
鈣在骨中沉積,也就是骨密度的增加,在25-30歲之前,是個增加的過程,即儲存期。骨密度在25-30歲時,達到峰值。這個時期后,不管男性女性,都開始下降,沒有例外。甚至由于雌激素銳減,女性在絕經期前,下降得更快一些。如果儲存期的峰值高,那么下降后剩余的也多,所以25-30歲之前一定要提升骨量的峰值。同理,維生素D、維生素K也要提前補。青少年一定要從小關注維生素K的攝入,30歲以后再補就費力了。
那么,過了骨量的峰值后,再補還有用嗎?有用!以骨質疏松來看,不管是補雌激素,還是其他措施,補鈣始終是預防和治療的基礎。沒有鈣原料,其他手段再高明,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鈣要維持終身補。同理,維生素D、維生素K的補充也要貫徹始終。
心腦血管防護,我也管
《家庭科學·新健康》第三期曾經談到維生素P家族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其實維生素K的作用與它相似,它們的區別在于分工不同。維生素P的作用是預防血管太脆,及維持正常的通透性。維生素K的作用是,一旦血液滲透,它要參與血液的凝固,負責血液凝固的完整性。值得指出的是,維生素K參與的是血液滲出后的凝血,而不是增加血管中血液的凝固性。因為我們從食物中維生素K的攝入量,決定了維生素K不會有那么大的凝固性。
維K主要靠食補
天然的維生素K是一種脂溶性的維生素,而且它主要靠食補。
從營養學上看,天然維生素K可以分成維K1和維K2。維K1主要來自各種深色的綠色蔬菜,比如香菜、菠菜、芥藍、油菜等。維K2主要是腸道細菌合成的。量雖然小,但也不能忽視。當然,維K2是不足以維持人體的正常需要的,所以還得通過飲食補充維K1。如果每天保證1-2斤綠色蔬菜的攝取,維生素K是不至于缺乏的。
那么,水果中有沒有維生素K呢?水果中維生素K的含量遠不如綠葉蔬菜,所以愛吃水果的女孩要注意一下。
由于天然維生素K是脂溶性的,不是水溶性的,所以最好結合各種油的載體食用。綠色蔬菜在油炒的過程中,維生素K不會造成更多的損失,雖然不排斥生吃,但是熱炒在補充維生素K方面是首選。
【超鏈接】
人工合成的維K3與維K4
維生素K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脂溶性維生素,即從綠色植物中提取的維生素K1和腸道細菌(如大腸桿菌)合成的維生素K2。另一類是水溶性的維生素,由人工合成,即維生素K3和K4。最重要的是維生素K1和K2。此外,脂溶性維生素K吸收需要膽汁協助,水溶性維生素K吸收不需要膽汁。
維生素K的易缺人群
首先做自我評判。在紙上連續記錄七天,看自己有沒有吃綠色蔬菜。七天算是一個提示過程。當然如果長期不吃綠色蔬菜,那肯定就是缺乏人群了。此外,以下這些人群容易缺乏維生素K。
① 新生兒
新生兒是維生素K易缺乏的群體。因為他們易導致出血,比如臍帶出血、包皮出血、腸道出血等。所以新生兒要注意維生素K的補充。如今兒科在常規檢測與保健中都要注意這個問題。
缺乏的癥狀要細心觀察,比如新生兒是否出現皮膚瘀斑、出血點。如果出現,就要考慮是否缺乏維生素K了。
至于早產嬰兒,這與新生兒相似,它本身儲存的就少,攝入的也少,更易造成維生素K的缺乏。
新生兒維K缺乏,可以采取母乳補充,早產嬰兒只能靠打針輸液的補充方式了。當然還要兒科醫生視具體情況而定。
② 經期婦女
有的女性在經期失血量很大,如果維生素K缺乏,那可能導致出血更多,當然也包括鐵質的流失。很多女性在經血多時,要補充一些含鐵多的食品,這是對的,但往往事倍功半。所以,既要補血、補鐵,又要補充維K的消耗。
③ 痔瘡患者
痔瘡能引起諸多問題,其中失血是重要的一項,如果維生素K再缺乏,失血就會更嚴重。
④ 經常流鼻血的人
除了聯想到維生素C的缺乏、甚至一些惡性疾病的病變,還要聯想到維生素K的缺乏問題。
⑤ 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
有些抗生素可能造成腸道細菌群的紊亂,從而影響維生素K2的合成。當然這里指的是大劑量、長期服用。
⑥ 嚴重灼傷、外傷者
近期有嚴重灼傷、外傷的人,體液的大量丟失會導致大量的維生素K參與凝血而造成消耗,從而造成維生素K的缺乏。
⑦ 膽汁不足者
科學研究表明,維生素的吸收與膽汁的轉運載體作用有關。如果膽汁不足的話,維生素K的吸收就要大打折扣。所以膽汁不足者要考慮維生素K的降低趨勢。膽汁不足的通常表現是肉類、油類消化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