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熏鯧魚
我和妞妞都喜歡吃煙熏味的食品,煙熏培根、煙熏牛舌、煙熏鯧魚以及熏青豆等等,不要對我說什么容易得癌啊,喜歡吃也不是常吃,那個量不致于患病的,這我有數。
農家的臘肉臘腸有煙熏味,是因為燒灶頭,咸肉吊在那里長時間被煙熏火燎出來的。特地制的熏腸、熏肉我見過網友貼的照片,是放在架子上用柴火熏出來的。
小時候到我好伯伯家去,他是著名電影評論家,嗜吃如命,他笑嘻嘻告訴我,他會做煙熏鯧魚的,當時我還不知道煙熏鯧魚是什么味道,畢竟去西餐館的機會不多。好伯伯到廚房里做給我看煙熏鯧魚,記得鯧魚切塊,腌制一下,然后用個舊鐵鍋,里面放一些刨花屑,魚塊用架子擱起來,然后就像點炮仗似的,一點就把蓋子蓋上,濃煙滾滾,我們逃到屋里去了。我當時是個小孩,沒興趣研究過程,只記得那個煙熏鯧魚魚皮呈淡咖啡色,煙火氣有點沖鼻,非常好吃。而且很珍貴似的,好伯伯給我吃很小一塊,他自己也細嚼慢咽。好姆媽和好伯伯是一對歡喜冤家,他們總是互相嘲笑,好姆媽搖頭指責他小氣,好伯伯笑話她根本不懂烹調……我記得好伯伯說,這個刨花是很難弄到的,要什么什么木頭的刨花,不曉得是不是一定要樟木,我沒記住。
前幾天看電視看到做煙熏鯧魚的過程,我緊趕慢趕還是漏記了幾點。腌漬魚肉是要用芹菜、洋蔥、雞精、醬油、辣醬油等等,要腌漬半個多小時。熏料里面有糖、烏龍茶葉,居然還有一勺米飯,我好像沒看見刨花屑。煙熏過程差不多,說是叫生熏,也就是生的魚片直接上鍋熏,直到熟。按我的理解,這個有點難度的,我會先把腌漬好的鯧魚放到微波爐中先轉一圈,讓它半熟以后再熏。我還記得是要上蜂蜜水的呀,結果也沒看見。估計那大廚不肯全部教給我們,生怕大家都會在家里煙熏鯧魚了。
那天我聽朋友說現在超市有賣一種叫“煙水”的,是進口的調料,模仿煙熏的味道,可以自制煙熏鯧魚,過程我還沒仔細請教。但是我不免有點沮喪,這個煙水方便是方便,但是把我對煙熏鯧魚的神秘想象全部破壞掉了。
所以我得把好伯伯的煙熏鯧魚過程寫下來,記住手工的好處。繁復的手工烹調過程也就是溫暖人心的過程。因為我一聽見煙熏鯧魚,就仿佛看見好伯伯戴著啤酒瓶底一樣厚的眼鏡,天真、得意的樣子,聽見好姆媽為了包庇、疼愛我,和他佯作爭吵的聲音。
鯧魚一定要用很新鮮的鯧魚,斜著切片,厚一點。煙熏好后,魚皮呈焦糖色,皮下是白色的魚肉,咸鮮可口,可以蘸色拉醬吃,我比較喜歡蘸千島醬,蘸番茄沙司也不錯的。
冬日腌物絕唱
過去的上海,快到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窗臺上總有一些腌制品掛出來,咸的臘的醬的豬肉和雞鴨,風干的青魚、鰻魚,滿目無言的喜慶。其中倒是不太見到黃魚鲞,黃魚鲞炒毛豆似乎屬于夏日。
前幾天在上師大內桃李居酒家吃飯,老板娘推薦清蒸黃魚鲞,我的舌根馬上起反應,要命了,那么咸的下飯東西,當我飯桶啊!可是端上來一吃,眉眼就笑開了,這是一條她自己腌制的黃魚鲞,薄鹽、風干,再清蒸。
挑選中等大小的黃魚,從腹部剖開,去內臟,連魚鱗一起用鹽腌制,不要太咸,用重物壓一下,是為了讓魚肉結構緊致一點。腌制兩天以后掛到戶外,在風里吹干。如果魚片不能翻開,要用兩頭尖的竹片或者舊筷子削一下,穿在魚身上撐開,像做風箏似的。
待到腌黃魚在冷風中干燥到成“鲞”的時候,就是魚肉呈半透明的狀態,似硬卻軟有一定韌勁,就可以收下來,用報紙包起來存放到冰箱的冷凍室內。因為這種魚干不夠咸,放在外面容易變質,用報紙包起來則不容易發黃,也不會使魚肉變得太干硬。當然這些是我風干海鰻魚時的體會,借鑒到黃魚鲞應該是同樣的原理。
再說清蒸。黃魚鲞的魚鱗全部刮凈后,鱗面朝上平鋪在盤子上,放生姜蔥結和料酒猛火蒸熟,倒掉蒸出來的很腥的魚湯;另外做個調料,其中放糖醋和料酒勾薄芡,慢慢澆在黃魚鲞身上,最后在上面放一撮京蔥細絲裝飾。
這盆清蒸黃魚鲞有別于新鮮黃魚的口味,它肉質稍緊,介于咸魚和鮮魚之間,芡汁是酸酸甜甜的,沾上去混合出奇妙的口感,鮮香刺激,佐酒、下飯兩相宜。
我常寫烹調,去餐廳很注意創新的菜肴,有些形式大于內容的菜,悅目卻不賞心,所謂時尚的淡而無味的東西,嘗后更加失望。我倒是常常會在店家自謙為“家常菜”的品種中得到驚喜,研究他的制法也不故弄玄虛,味道很人性,是真正為食客著想的小菜,是我們吃了以后感謝生活的食物。
桃李居的老板娘聽到我的褒揚,趕緊說,還有還有。她拿出一小碟腌蘿卜給我們嘗味。這又是一個爽口的小菜,和我做的醬腌蘿卜顏色不同,是白色的,和臺灣小酸辣蘿卜也不同,是甜酸味。也不用多詢問、研究了,一看就知道,很簡單,長蘿卜十字切開,改切厚塊,厚塊上花刀開些縫。先用鹽腌,出水后潷去鹽水,用白醋和白糖浸滿,8個小時后就可以吃了。要注意白醋白糖的比例,我看太濃要加些涼開水,可以順帶腌點胡蘿卜,拿出來的時候切點碎末灑在上面,有生姜末也撒點,顏色更加悅目了。
這是兩款樸實的家常菜,做人我喜歡樸實,品嘗小菜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