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所在的電視臺,在全國同類行業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尤其是每個周末的綜藝類節目,更是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有次,朋友請我吃飯,聊著聊著就聊到了那檔節目上。
我說:“上次你們錄制的那期節目,真是有失水準。作為一個收視率如此之高的品牌節目,主持人的綜合素質怎么能那么差勁呢?”
朋友緊張地問:“你說的到底是哪期啊?有什么問題?我怎么沒看出來啊?”
我說:“就是與外國朋友互動的那一期。就算請去的那些外國朋友,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國通,也不至于在比拼漢語的環節上,勝過你們這些成天與漢語打交道的主持人吧?可那個男主持人,未免也太水了,跟他們比在題板上寫漢字,竟然在規定時間內寫出的漢字還沒有人家外國朋友多,而且其中還有一個是錯別字。”
朋友聽了我的話,大大地松了一口氣:“我說你要說的事會有多嚴重呢,原來是這事啊!論漢語水平,我們的主持人肯定是要比那些外國朋友高的,但問題是:如果我們毫無懸念地贏了那次比賽會怎么樣?那么最后受懲罰的一定是那些外國朋友。這樣的結果,會給觀眾留下一個什么樣的印象?他們會以為我們是存心在捉弄這些嘉賓,明擺著用自己的長處來欺負人家的短處。而且,那些外國朋友又會怎么想?他們一定會認為自己的漢語學得實在太糟糕了,來參加這期節目,簡直就是丟人現眼。如此一來,這個節目就失去了它策劃的初衷。”
聽了朋友的話,我暗暗在心里為自己的誤解感到慚愧。是啊,如果不是這位主持人故意露拙,會給觀眾帶來那么多善意的笑聲么?如果不是他故意露拙,最后馱著那個大胖子繞場一圈,累得氣喘吁吁的受罰者,一定會是那位穿著高跟鞋的外國女士。倘若真的出現這種情形,那我們這些來自所謂禮儀之邦的觀眾,該會感到多么難堪啊。
與此同時,也想起了我們單位一位楊姓大姐。已經年近五旬的楊大姐,走到哪都算得上是一個活躍分子,唱歌、跳舞、走模特步,樣樣都來。事實上,她的歌喉并不是特別好,舞姿也顯得有些蹩腳。至于模特步,雖然她走得很賣力,但她的身材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就是這位老大姐,在單位的人緣極好,不管是年紀大的,還是年紀小的,都喜歡找她搭腔,跟她逗樂子。
我們不能簡單的把這些都概括為嘩眾取寵,或是曲意迎合。實際上,在有些時候,露拙的確要比張揚優點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因為溝通和交流,從來都是不需要仰視和崇拜的。喜歡抬高自己的人,往往也是被眾人孤立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