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梢钥吹教O果樹上長有“五種斑病”(蘋果褐斑病、蘋果灰斑病、蘋果輪斑病、蘋果圓斑病、蘋果皰斑病)。當上述“五種斑病”中只要有一種“斑病”侵入蘋果樹以后,不僅會影響蘋果的“面容”,更重要的是嚴重影響蘋果樹的正常生長發育,影響蘋果的產量和品質,影響產品的銷售,最終影響果農的收入。為此,只有在準確鑒別蘋果樹上“五種斑病”(以下簡稱斑病)的基礎上,才能對癥下藥,才能實施“抗斑”和“祛斑”措施。
1、“斑病”的鑒別
1,1
“斑病”在蘋果樹上的產生
誘發“斑病”的罪魁禍首——病菌的侵入。在上述五種“斑病”當中,有四種“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蘋果褐斑病、蘋果灰斑病、蘋果輪斑病、蘋果圓斑病),另一種是由細菌引起的病害(蘋果皰斑病)。
1,2病原菌的鑒別 (1)蘋果褐斑病(Apple brown spot):有性階段為Diplocarponmali Harada et Sawamura稱蘋果雙殼,屬子囊菌門真菌;無性世代Marssonina mali(P.Henn.)Ito,稱蘋果盤二孢,屬半知菌類真菌。褐斑病菌無性世代產生菌素,多分枝,粗20-40μm,細胞深褐色,菌素交叉點上方著生分生孢子盤;大小108-306×45-50μm,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梗無色、單生、圓桂形,大小15-20×3-4μm,柵狀排列,頂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無色、雙胞、中間縊縮,上胞大且圓,下胞小而尖,呈葫蘆狀,大小14-20×5-9μm,內含2-4個油球,偶生少數單胞的分生孢子混生在一起。擬分生孢子盤灰白色,蟲糞狀,吸水膨脹后涌出大量擬分生孢子,散布于病斑表面。子囊盤肉質,缽狀,大小105-200×80-125μm,子囊闊棍棒狀,具囊蓋,大小4049×12-14μm,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香蕉形,一端稍彎曲,通常具一隔膜,大小24-30×5-6μm。
(2)蘋果灰斑病(Apple gray spot):病原是真菌,稱為梨葉點霉(phyl-losticta pilinaSacc)屬于半知菌亞門,腔孢綱,球殼孢目。病部的小黑點為該菌的分生孢子器,埋生于表皮下,球形或扁球形,直徑96-163μm,有乳頭狀孔口深褐色突出于表皮,分生孢子梗極短,無分隔,著生于孢子器內壁的底部和四周。分生孢子無色、單胞,卵圓形或橢圓形,大小為3.46.9×2.4-4.5μm,一般為6.2×3.2μm。
(3)蘋果輪斑病(AIte rnaria maliRoberts):稱蘋果鏈格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季孢子梗束狀,常從氣孔鏈格孢菌,屬半曲,多胞,大小16.8-65.0×4.8-5.2μm;分季孢子頂生,短棒錘形,暗褐色,單生或鏈生,具2-5個橫隔,1-3個縱隔,大小36-46 x13.7μm。
(4)蘋果圓斑病(Apple fruit blotch):病原菌屬半知菌亞門腔孢綱,球殼孢目、孤生葉點霉菌(Phyllosticta solitaria Ellis.et Ev)病斑中心的小黑點為其分生孢子器,球形,有喙孔,直徑60--116微米。分生孢子單胞,無色,近圓形,大小為7-11×6-8.5μm。
(5)蘋果皰斑病(Pseudomonas syrmgaepv.Papulans):(Rose)Dhanvantari稱丁香假單胞菌,屬假單胞桿屬細菌。桿狀菌,呈氏鏈狀或絲狀,大小0.7-1.2×1.5-3μm,極生、多-鞭毛,細菌在培養基上產生擴散性熒光色素,尤其在缺鐵培養基中更為明顯。屬好氣菌。生長適溫25-30℃,41℃不生長。
1,3病原茵的越冬場所 (1)蘋果褐斑?。翰【跃z或分生孢子器在病葉上越冬。
(2)蘋果灰斑?。翰【跃z體或分生孢子器在病葉中越冬。
(3)蘋果輪斑?。翰【跃z體在落地病葉中越冬。
(4)蘋果圓斑?。翰【饕跃z體在落葉及病枝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器越冬。
(5)蘋果皰斑?。翰≡驹趪獾绕贩N的休眠芽上越冬者居多,也有的在干翹樹皮及病果、病葉上越冬。
1,4傳播禍害的“交通工具”
在五種“斑病”當中,有四種“斑病”(蘋果褐斑病、蘋果灰斑病、蘋果輪斑病、蘋果圓斑病)的“交通工具”均為風和雨,即病菌的分生孢子隨風雨進行傳播。另一種斑病就是蘋果皰斑病,該病的傳播途徑是病原菌直接生活在蘋果樹的葉片、花朵及幼果上,或借風雨傳播到臨株果樹上。
1,5“斑病”的寄主部位 (1)蘋果褐斑病:主要寄生在蘋果樹的葉片上,也能侵染果實和葉柄。
(2)蘋果灰斑?。褐饕纳谔O果樹的葉片上,果實、枝條、葉柄,嫩梢均可受害。
(3)蘋果輪斑?。褐饕纳谔O果樹的葉片上,也可侵染果實。
(4)蘋果圓斑病:主要寄生在蘋果樹的葉片上,有時也侵害葉柄、枝梢和果實。
(5)蘋果皰斑病:主要寄生在果實上進行為害。
1,6“斑病”的發病條件 (1)蘋果褐斑?。涸谧匀唤缰?,四大要素是決定蘋果褐斑病發生的重要外界條件。一是水,水是決定該病發生的遲早與發病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具體來講,潮濕是越冬病原菌產生分生孢子的必要條件,多雨是此病流行的重要條件,春雨、降雨早、雨水多,夏季陰雨連綿,有利于該病的發生。二是溫,溫度主要影響病菌的潛育期,在較高溫度條件下,病菌的潛育期短,病害擴展迅速。三是光,地勢低洼、樹冠郁密、通風透光不良、樹勢衰弱的果園發病較重。四是種,蘋果中的金冠、紅玉、元帥、國光等品種容易感病。
(2)蘋果灰斑?。涸摬〉陌l生、流行與氣候、品種密切相關。高溫、高濕、降雨多而早的年份發病早、發病重。青香蕉、印度、元帥等易感病。
(3)蘋果輪斑?。涸摬〉陌l生與氣候、品種有密切關系。一般春季蘋果展葉后,連續陰雨、雨水早而多,空氣濕度在70%以上時,發病早而重。果園密植,樹冠郁閉、空氣濕度大,雜草多,透風不良有利于發病。此外,病害的流行與葉齡關系密切,病菌主要侵染嫩葉,30天以上的老葉一般不再受侵染。不同蘋果品種抗病性不同,元帥、新紅星、印度、富士、青香蕉容易感病。
(4)蘋果圓斑病:幼樹的嫁接口及大枝的鋸口附近,地勢低洼積水,土質瘠薄、板結,黏重及管理粗放的小樹、幼樹及衰老樹易發病,偏施氮肥,樹體生長過旺發病重;管理粗放,果園雜草多而茂盛,整技不合理,枝條過多、通風透光差的發病重;雨水多,光照少,高溫高濕、長期連陰雨時發病重;蘋果品種以金冠、國光、富土等易感病品種發病重。
(5)蘋果皰斑病:初夏氣溫較高,雨季提前來臨,并有相應的暖風配合時果園嚴重發病。
1,7“斑病”的發病特點 (1)蘋果褐斑?。禾O果褐斑病是真菌中的子囊菌侵染所致。翌年春季遇雨產生分生孢子,隨風雨多從葉片的氣孔或傷口侵入,發病后病斑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可多次再侵染。病菌的潛育期、病葉脫落期主要受氣溫的影響,氣溫越高潛育期和脫落期越短,一般為6-12天,最短3天,最長45天。病葉從發病至脫落約經13-55天。黃河古道及陜西關中地區5月中、下旬開始發病,7、8月份為發病盛期。
(2)蘋果灰斑病: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病葉中越冬,次年春季環境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北方果區5月中、下旬開始發病,7-8月為發病盛期。一般在秋季發病較多,為害也較重。
(3)蘋果輪斑病菌只是在有傷口條件下才能侵入發病。翌年春季溫濕度適宜時,病葉上產生分生孢子,隨風雨、經傷口侵入。4月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發病,5月中旬進入發病盛期。該病的發生和降雨關系密切,一般高溫高濕有利于發病。暴風雨和雹災之后,發病較重。吉林省一般在6月末,7月初發生,在7-8月的雨季發生較為嚴重,9月末停止。發病程度和樹勢有關,樹勢強的發病輕,幼樹發病輕,樹勢弱的結果樹發病重。另外,地勢低洼、通風不良的果園發病重。
(4)蘋果圓斑?。洪_春后越冬病菌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一般在5月上、中旬開始發病,6月初進入發病盛期,以后延續到10月底。
(5)蘋果皰斑病:春季開花展葉后,病原菌直接生活在葉片、花朵及幼果上,或借風雨傳播到臨株樹上。
1,8“斑病”為害后的癥狀 (1)蘋果褐斑?。褐饕秩救~片,也可為害果實。發病初期葉背出現直徑0.2-0.5cm褐色小斑點,邊緣不-整齊。后期常因蘋果樹品種和發病期的不同而演變為三種類型的癥狀:一是同心輪紋型,葉正面病斑圓形,褐色,直徑1-2.5cm,葉片變黃后,病斑周緣仍保持有綠色暈圈,后期病斑表面產生許多小黑點,呈同心輪紋狀。二是針芒型,病斑小而多,遍布全葉,暗褐色,對著光線可見周圍有黑色分枝菌索呈針芒狀向外擴展。后期病葉變黃,但病斑仍為綠色。三是混合型,病斑較大,暗褐色,圓形或多個病斑連在一起呈不規則形,邊緣有針芒狀黑色菌素,后期病葉變黃,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保持綠色,其上散生許多小黑點。三種類型癥狀共同特點是葉片發黃,病斑周圍仍保持有綠色暈圈。果實感病后,先出現淡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為圓形,直徑為6-12mm,病斑褐色,凹陷,表面有黑色小粒點,病部果肉褐色,海綿狀干腐。
(2)蘋果灰斑病:葉片染病,初呈紅褐色圓形或近圓形病斑,直徑2-6mm,邊緣清晰,后期病斑變為灰色,中央散生小黑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高溫多雨季節病斑迅速擴大成不規則形,多個病斑密集或互相聯合形成大型不規則形病斑,使葉片呈焦枯狀。病葉一般不變黃脫落,但嚴重受害的葉片可出現焦枯現象。果實染病,形成灰褐色或黃褐色、圓形或不整形稍凹陷病斑,中央散生微細小粒點。貯藏期間,果實表皮與果肉脫離,呈白色,白色皮下生多數小黑粒點。枝條染病,多發生于樹冠內膛的小枝、弱枝和一年生枝條上。一年生小枝受害后,病部表面產生小黑粒點,頂部枯死。大枝受害,常在芽旁及四周表皮產生塊狀或條狀壞死斑,有的表面也產生小黑粒點。
(3)蘋果輪斑?。禾O果輪斑病又稱大斑病、大星病、揭星病。主要為害葉片,也可侵染果實。葉片染病,主要侵染嫩葉,病斑多集中在葉緣。病斑初期為褐色至黑褐色圓形小斑點,后擴大,葉緣的病斑呈半圓形,葉片中部的病斑呈圓形或近圓形,淡褐色且有明顯輪紋,病斑較大,直徑0.5-1.5cm。老病斑中央部分呈灰褐至灰白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粒點,病斑常破裂或穿孔。高溫潮濕時,病斑背面長出黑色霉狀物,即病菌分季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果實染病,病斑黑色,病部軟化。輪斑病菌的寄生性很弱,常從傷害部位或灰斑病的病斑上侵入為害。
(4)蘋果圓斑病:一是枝干發病,枝梢葉柄病斑卵圓形,稍凹陷,淡褐至紫色。二是葉片發病,病斑圓形,褐色,邊緣清晰,直徑4-5mm,與葉健部交界處呈紫色,中央有一黑色小點,即病菌的分生袍子器,形如雞眼狀。三是果實發病,果面產生放射狀污斑,不規則形,稍突起,暗褐色,病斑上有黑色小粒點,病斑下組織硬化或壞死,有時龜裂。
(5)蘋果皰斑?。?-7月份,果實皮孔周圍開始出現小塊病斑,如不仔細觀察不易發現。以后隨著果實的生長發育,病斑逐漸擴大,接近采收期時,病斑大小1-6mm、深1-2mm的斑點。病斑中部呈深褐色皰狀稍凹陷,邊緣呈暗紫色,除少量不規則外,大部分呈圓形。病斑以果實向陽面及萼部分較多,單果上病斑數多達十幾個至近百個不等。病斑只發生在淺層,不引起腐爛,但嚴重影響商品價值。
2、抗斑(祛斑)方法
2,1“抗斑”方法 (1)清除菌源:在秋冬季節,及時清除果園落地的殘枝、殘果、殘葉,并集中燒毀或翻耕深埋,以減少越冬菌源。
(2)補足營養:蘋果的樹體自身具有貯藏營養的特點,蘋果樹體內前一年貯藏營養的多少直接影響果樹樹體當年的營養狀況,影響果樹的花芽分化和生長發育,而當年貯藏營養物質的多少又直接影響果樹下一年的生長和開花結果。蘋果對養分需求的特性因不同樹齡的蘋果樹其需肥規律不同。蘋果幼樹以長樹一擴大樹冠、搭好骨架為主,以后逐步過渡到以結果為主。由于各時期的要求不同,因此蘋果對養分的需求也各有不同。蘋果幼樹需要的主要養分是氮和磷,特別是磷素對其植物根系的生長發育具有良好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根系結構是營造蘋果樹冠結構良好、健壯伸長的前提。成年果樹對營養的需求主要是氮和鉀,特別是由于果實的采收帶走了大量的氮素和鉀素等許多營養元素,若不能及時補充則將嚴重影響蘋果來年的生長及產量。對于短枝型蘋果樹,由于多為密植,且早果性、豐產性較好,因此其需肥量較普通型為多。一般幼齡果樹每年施用的氮肥量以純氮計為6-12kg/667m2,磷肥的用量以五氧化二磷計667m2為10-14kg,鉀肥的用量以氧化鉀計667m2為3-6kg。成齡短枝型蘋果樹的年-施用氮磷鉀以純養分計氮肥12-18kg/667m2、磷肥9-15kg/667m2、鉀肥6-12kg/667m2。具體到每個果園還需要根據有機肥的施用量及土壤的肥力狀況酌情調節。其施肥策略:秋季重施基肥,春夏季節及時于花前、果實膨大期、花芽分化期進行適量追肥,以保持樹體良好的營養狀況。
(3)及時修剪。及時修剪,以保持果園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
(4)及時排灌。在干旱時,應及時灌水抗旱,在雨季,應及時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濕度,以營造有利于果樹生長發育,而不利于病菌滋生的外界條件。
2,2“祛斑”方法 (1)對真菌(蘋果褐斑病、蘋果灰斑病、蘋果輪斑病、蘋果圓斑病)引起的病斑,其“祛斑”方法:均勻噴灑25%苯醚甲環唑乳油(葉亮)8000-10000倍液;或250克/升戊唑醇水乳劑(戊安)2500-30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B可濕性粉劑(寶抗)1200-1500倍液?;?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思科)1500-2000倍液。
(2)對細菌(蘋果皰斑病)引起的病斑,其“祛斑”方法應掌握在花瓣脫落后10-14天開始噴灑1000萬單位新植霉素3000-4000倍液或72%鏈霉素可溶性水劑3000-3500倍液,或77%可殺得微粒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DT殺菌劑)可濕性粉劑400 500倍液,隔10天左右一次,連續噴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