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栽培大櫻桃已有130多年的歷史。該區具有土壤養分豐富、氣候溫和、降承適中、無霜期長,光照充足等特點。是大櫻桃栽培的理想區域。目前,全區已發展大櫻桃667hm2,占水果總面積的75%。2008年,大櫻桃總產達到30076t,產值3.28億元,僅此一項。農民人均增加收入1640元。
但近幾年來,大櫻桃流膠病發生日趨嚴重。成為極為難治的常見枝干病害。由于植株流膠,輕者造成樹勢衰弱,抵抗力下降,影響樹體生長和果品質量,重者引起死枝甚者整樹枯死,對大櫻桃的生產造成較大影響。
一、病因
流膠病是大櫻桃的一種生理性病害,其發病機理較為復雜,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由寄生性真菌、細菌引起流膠,如腐爛病、干腐病、穿孔病、炭疽病、根腐病、根癌病等。二是蟲害,特別是拄干害蟲,如吉丁蟲、紅頸天牛等造成的傷口及根部病蟲害引發的流膠。三是機械損傷。過度慘剪,剪鋸口,凍害、日灼傷及其他機械損傷,引發傷口流膠。四是建園不合理,通風不良,土壤粘重,施肥不當,水分不足或過多,土壤理化性狀不良等原因,引起樹體生理代謝失調而發生流膠。
二、發病規律
大櫻桃流膠病一般一年發生兩次。第一次發病一般在5-6月份。當氣溫達到15℃時,大櫻桃的病部開始流出膠液。隨著氣溫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樹體流膠點增多,病情加重,至7月氣溫高于32℃時停止發病。當9月下旬氣溫低于30\"C時,進1人第二次發病高峰。發病速度、強度明顯高于第一次。土嚷粘重、低洼地、酸性土壤發病明顯高于其它地塊;降雨多的年份高于降雨少的年份;植株衰弱、老齡樹、施氮肥過多、旺長、修剪量大、病蟲害嚴重的樹發病較重。
三、發病部位及癥狀
大櫻桃流膠病多發生在枝干的傷口部位及枝權的表皮擦傷處。初期病部略微膨脹膿腫,其下皮層及木質部呈暗褐色,表面濕潤。溢泌出白色柔軟半透明的樹脂,枝干逐漸變揭腐朽。雨后加重。膠質與空氣接觸后逐漸形成晶瑩、柔軟,幾乎呈透明狀的凍膠體,失水后呈黃褐色,干操時變黑褐色,表面凝固。發病嚴重時,樹皮開裂,其內充滿膠質,皮層壞死。隨著流膠數量的增加,由流膠誘致腐生菌的侵染,樹體日趨衰弱,葉色變黃,樹勢減弱甚至枯死。
四、防治方法
1、合理建園。加強管理。大櫻桃不耐澇,適宜在中壤和砂質土壤栽培,避免在土壤粘重、排水不暢、通風不良的地方建園。同時,要注意防止旱,澇和凍害。增施有機肥。科學施用化肥,以培養健壯樹勢。增強樹體抗逆性。
2、合理修剪,盡量避免和減少傷口。修剪時,一次疏枝不宜過多,避免造成較大的剪鋸傷口,以減少機械損傷。對樹形素亂,橢不可時,應分年度逐步疏除,適時適量,以免削弱樹勢。
3、枝干涂白。防日灼、凍害。重視自然災害后的樹體保護。實踐證明,冬春季在樹干:大枝涂白,能有效防止流膠病的發生。涂白劑的配制方法是:用生石灰6kg,氯化鈉1.51kg,大豆汁0.3kg,水20kg。配制時,先把生石灰用水化開,再加入大豆汁和氯化鈉,攪拌成糊狀。早春發芽前先刮除病部,涂抹渡美5度的石硫合劑,或4%福鎂鋅可濕性粉劑50倍。然后再進行涂白。
4、加強病蟲害防治。要注意枝干病蟲害防治,對已發病的枝干,應及時細底刮除。其傷口可用生石灰10份、石硫合劑1份、食鹽2份、植物油0.3份,加水調制成的保護劑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