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臺灣茶飲料在市場上大為流行,臺灣一些創意者將茶葉也融入菜饌。由于茶菜清香爽口,又能去暑消痰,明目清火,很快便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在眾多的家庭中流行起來,并稱為“文化茶菜”。
一些熟諳茶性又精于烹調的家庭主婦認為,茶中有些不融于熱水的營養素,光喝茶是無法攝取的,所以,以茶入菜,能作為補救之道。另外,人們在吃慣尋常方法烹制的飲食之后偶爾借茶烹菜,變換口味,可為飲食生活增添情趣。
臺灣人將茶葉入菜,一般有這樣幾種方式:或將茶葉碾成粉末,融于菜中,取其茶香清雅;或將茶葉沖泡開,用茶湯澆菜;也有把重新發酵的紅茶直接爆香炒菜,相對化解過重的油膩味。比如“綠茶色拉”,是將茶粉撒入和好的泥狀調味料中,入盤后配以櫻桃點綴,綠、黃、紅相間,不僅色澤鮮艷,味道更是素雅爽口,茶韻猶存;茶末還可以拌豆腐,茶香沁人,別有一番風味。又如“烏龍肉絲”,是取茶湯烹調而成,先將茶葉用滾水泡開,茶湯不必多,上漿肉絲滑油后,把茶湯放入鍋內燒滾,加調味后勾芡,放入肉絲和茶葉一起和均勻即成;茶葉“魚片”,茶汁烹好后,勾芡淋至滑熱的魚片上,這兩個菜,味道稍重,茶香,肉香,魚香,渾厚古樸,香醇誘人。“紅茶雞丁”,則是將紅茶入鍋煸香,雞胸肉切丁上漿滑油后,配以青椒、紅辣椒丁翻炒,此菜平和自然,素雅潔凈。當然,在臺灣茶葉還有各式各樣的烹制方法,如“茶油海參”、“紅茶熏鵝”、“三寶茶湯”等等,甚至還有將烘焙的金萱茶嫩葉直接油炸,其口感酥脆別致,回味無窮。
在臺灣,茶葉不僅可入菜,也可以烹制主食及甜點。將茶汁和入面粉中,茶葉以果汁機打散后和入絞肉餡中,可包出面里外皆有茶料的“茶葉水餃”、“茶葉包子”。把煮好的茉莉花茶和冰糖一起攪勻,倒入電飯煲和糯米一起煮成飯,然后包以醬瓜、油條、雞肉等,做成“茉莉茶香”飯團。另外還有茶面條、茶炒飯、茶粽子、茶餛飩、茶布丁、茶餅干、茶面包、茶蛋糕、茶月餅、茶凍、茶軟糖、茶冰淇淋等等,五花八門,風情多樣。
臺灣連續幾年舉辦“創意茶羹”。近年的“創意茶賽”冠軍項目是“紅茶火鍋”。這種火鍋和傳統的火鍋做法基本相同,但配以紅茶入湯,使味道略帶茶苦、茶香,食而不膩,既可全家圍坐共享,也可一人獨自品嘗。獲得亞軍和季軍的分別是“天鵝湖”和“苦汁戀情”。“苦汁戀情”是紅茶汁和苦瓜汁、甘蔗汁一起沖拌而成,味道甜中帶苦,頗能和戀愛的滋味相呼應。
一些旅游業商家還推出了融游玩、觀賞、品味于一體的“茶之旅”文化。在一些“吃出健康”、“吃出自然”的口號感召下,選一處優美的茶園,做一桌豐盛的菜肴,再配之以賞茶花、沐茶浴、飲茶水、品茶食等,茶文化活動吸引著海內外的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