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滑炒就是將經過精細加工處理或自然形態的小型原料,通過上漿處理,投入中小油量的溫油鍋中加熱(滑油)成熟,再拌炒入調配料,并在旺火上急速翻炒,淋上芡汁,達到滑爽柔軟、芡汁緊裹目的的烹調方法。其作為炒中使用較為廣泛的 一種方法,是以刀工、火候見長的烹調方法,最能體現廚師的基本功,要想真正掌握此烹調方法,制作此類菜肴,必須掌握其操作技巧。
一、選料要精心
原料選擇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菜肴的口感、質地,根據滑炒菜質地滑嫩的特點,決定了它所選用原料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 原料必須新鮮
只有新鮮的原材料才具備其固有的品質、形態、水分、質地和氣味,一旦失去了新鮮程度,原料的品質必然會下降,反而達不到要求。
2. 原料必須質嫩、無筋骨
原料不同部位的質地是不相同的,而滑炒類菜肴要想達到質嫩的前提,必須精選質地較嫩的部位;其次在加工時需將原料的骨、皮、筋絡等影響原料質地的部分剔除。
二、刀工要精湛
滑炒類萊肴是采用溫油鍋處理成菜的,這就要求被加熱原料必須是小型的丁、條、絲、片、粒、塊等,當然有時還可以加工成蓉泥,攪拌成締子制作魚線、蝦線等菜肴。所以刀工處理中應做到粗細、長短一致,厚薄均勻,制成的蓉泥應細膩、無筋膜。
三、上漿要恰當
上漿是滑炒的又一重要環節,上漿處理是否得當,對菜肴質量有很大影響,由于原料的性質不一,需因料而上,著重注意以下幾方面:
1. 靈活掌握漿的濃度
在上漿過程中,要根據原料的質地、烹調成菜的要求以及原料是否經過冷凍等因素決定漿的濃度。質地較嫩的原料含水分較多,漿中的水分就應適當減少,濃度可以稠些;經過冷凍的原料因含水分較多,漿應當稠些;上漿后立即烹調的原料,漿也應適當稠一些,漿液稀薄,原料不易吸收漿中的水分就入鍋烹制,易導致失水,達不到上漿的要求。
2. 恰當掌握好每一個環節
上漿的操作過程一般包括三個環節:一是腌制入味,在一般原料中加少許精鹽、料酒等調料腌漬入味,對質地較老的原料(如牛肉)還可以加適量的嫩肉粉,這樣可以使肉質更多地吸收水分變嫩。二是用雞蛋液拌勻,即將雞蛋液調散(但不能抽打成泡)后加入原料中,與原料拌勻。三是調制的水淀粉必須均勻,不能存有渣粒,否則滑油時易造成脫漿現象。
3. 必須達到吃漿上勁
上漿的目的是使原料由表及里均勻地裹上一層薄薄的漿液,以便受熱時形成完整的保護層,從而使菜肴達到柔軟滑嫩的效果。在上漿操作中,常采用抓、攪、拌等方式,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都必須抓勻抓透。一方面使漿液充分滲透到原料中去,達到吃漿的目的;另一方面充分提高漿液黏度,使之牢牢黏附于原料表層,達到上勁的目的,最終使漿液與原料內外融合,達到上漿的目的。但在上漿過程中,對細嫩原料(如雞絲、魚片等),抓拌要輕、用力要小,既要充分上勁,又要防止斷絲、破碎情況的發生。
四、火候要適度
火候運用是否恰當,是決定此菜成敗的關鍵。因為原料進行滑油時的油溫高低將直接影響原料的質地,而油溫的高低需通過火候的大小來調節。在進行滑炒菜肴滑油操作時需要熱鍋冷油,這樣原料在滑制過程中才會不粘連鍋底,保證成品的質量。
五、味芡要準確
味是菜肴的核心,滑炒類菜肴的調味操作按照層次性調味方式進行,分別通過腌漬調味、烹調操作過程中調味、出鍋后調味的方式進行,從而保證了菜肴獲得理想的滋味。為了保證味能附著在原料上,必須將菜肴的芡汁勾好,做到明油亮芡,鹵汁緊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