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營養,已成為當今的時尚,現代人對于合理營養的主渠道“餐桌”上流行的健康飲食十分關注,不斷吃出一個又一個的花樣。
綠色食品走俏受青瞇
由于現代農業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對土壤、空氣、植物造成大面積污染,使糧食、水果、蔬菜的味道和營養價值發生變異。受污染的植物即使經過加工,也很難完全清除其殘留的農藥。即便是野生的植物,在生長過程中也可能吸收被現代文明污染了的大氣和水,從而失去“純潔”。因而,過去不大被人們重視的有色食品,如今日益受到青睞,對有色食品的偏愛已經逐漸成為食品消費的新時尚,尤其對綠色食品的營養保健價值正在被人們看重。綠色食品是一種安全、營養、無公害的食品,國家有關部門也特別重視,把發展綠色食品作為跨世紀的工程來實施,對綠色食品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標準管理體系已逐步建立和完善。各地生產的無公害蔬菜上市后大受青睞,未受污染的野菜也漸漸風行都市,各種綠色保健飲料、食品成為消費市場的新寵兒,不久的將來,老百姓的餐桌上綠色食品唱主角。
然而,面對涌動的食品消費“好色風潮”,某些綠色食品“色”的背后可能藏匿著不安全隱患,使我們在食品中“色”的誘惑下,也多了幾分憂慮,多了幾分擔心。一些不法之徒利欲熏心,在飲料糖果、罐頭中任意超量添加人工合成色素,還有那些綠油油的西瓜、黃澄澄的鴨梨、紫珍珠似的葡萄、紅艷艷的荔枝……,其實,這些食品鮮艷的色澤大多是浸入了不能食用色素的結果,還有的不法商家在劣質面粉中加入大量增白劑以增白面粉,在面粉中添加滑石粉以增加重量等等。嚴重地威脅著消費者,尤其是兒童的身體健康,因此,提醒大家,在選購食品
時要盡可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鑒別方法,隨時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避免食品中“色”魔帶來的隱患,切忌“貪色”傷身。
野菜美食再興起
在人們返璞歸真崇尚天然食品的今天,新鮮、無污染的野菜受到人們的青睞而走上餐桌。人們喜歡吃野菜,是因為野菜自然生長在田間或山區,未經人工栽培,沒有被污染的緣故。它保持了原來的生態。所以,吃野菜又成了一種時尚,它以其營養豐富和美味可口成為綠色食品家族中的重要一員,成為人們餐桌上的新寵。野菜不僅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而且植物纖維更為豐富,有的野菜維生素、礦物質含量比栽種的蔬菜高幾倍甚至幾十倍。另外,野菜不僅營養豐富,物美價廉,殊不知野菜在防病治病方面也有一手。如薺菜能清肝明目、中和脾胃、止血降壓;香椿是香椿樹的嫩葉,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單獨炒食具有健胃作用;蒲公英可清熱、解毒;馬齒莧也有消炎、解毒、預防痢疾的作用;苦菜則可以清熱、冷血、解毒;野莧菜有清熱、利濕的作用,蕨菜的功效是清熱、利尿、益氣、養陰等。
過去,野菜是我們餐桌上的稀客,野菜因為“野”常常不能登大雅之堂。如今卻把它們裝扮出來,就成為時尚。看著那些我們從前就熟悉了的姿態各異的野菜,被加工成難得的山珍,端上星級賓館的餐桌,心中溫情,勾起我們對過去歲月的追憶。如今,市場上野菜品種繁多,如薺菜、馬齒莧、枸杞頭、蕨菜、蔞蒿、地米菜、魚腥草、馬蘭頭、蒲公英、車前草、苦菜、野百合、山芹菜、蘭花、木通等數不勝數,野菜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清鮮味美,可制成各種風味菜肴美食。如常見的薺菜嫩葉清香甘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C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和礦物質。既能生食涼拌,又可爆、炒、蒸、燒、燴,還可用以做餡、做湯。制作“薺菜餛飩”、“薺菜春卷”、“薺菜餃子”、“薺菜肉絲湯”、“薺菜冬筍山雞片”、“薺菜炒肉”等均為款待貴賓的佳肴,令人百吃不厭。
藥膳進入百姓家
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嘗百草、吃野果,體會到許多食物和防病、治病有不解之緣。自古以來,“食用、食養(食補)、食療(食治)、食忌(食禁)”這些貫穿日常生活的膳食原則,使“藥食同源,寓醫于食”的理論得到了廣泛的實踐與應用。藥膳是以藥物和食物為原料,經過烹飪加工制成的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膳食,它是醫學與烹調相結合的產物。根據食療原料的性能、宜忌、應用食品烹制和部分藥物炮制加工技術而形成的一套特殊制作方法,使其具有了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體得到滋補。所以,近年來食品行業、餐飲行業相繼研制出了一系列藥膳食品。一些酒店、飯店紛紛推出花色品種繁多的系列藥膳,如壯陽藥膳、螞蟻藥膳等等,一時吸引了大量顧客,就連平時很少光顧餐館的工薪階層,也在家中做起了“黃芪燉雞”“當歸蒸肉”等藥膳,藥膳正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更可喜的是藥膳的品種也在不斷增加,如藥膳罐頭、藥膳糖果、飲料等,品種繁多,各具特色。既有適合糖尿病、肥胖者和不同疾病患者服食的藥膳食品,也有促進兒童健康發育或用于老人延年益壽的保健食品或藥膳。萬物復蘇的春季有“升補”膳;赤日炎炎的夏季有“清補”膳;秋季有“干補”膳;冬季有“滋補”膳;更多的是男女老幼,四時皆宜的“通補”膳。各種各樣的藥膳食品在消費市場上所占比重越來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在津津品味美食藥膳的同時,不要忽略了一點:藥膳必須對癥,不可濫用,應根據個人體質、年齡、性別、工作和環境等進行選擇,如青壯年身體健康、旺盛,一般無須補益,或者只用滋養清補。而老年人的生理變化主要表現為腎氣漸衰、肝腎不足、氣血虛少,所以補益肝腎和氣血是老年人必不可少的方法,食補可選用蜂蜜、海參、鴿肉等。因此,食療藥膳經營者應真正懂得藥膳原則,適時推出各種色、香、味、形俱佳,營養藥效俱全的藥膳佳肴,并引導消費者根據不同需求,有的放矢,對癥施之,使食療、藥膳真正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作用。
蔬菜、水果受歡迎
隨著人們對科學飲食和身體健康的重視,已開始由過去的嗜好肉食轉向注重素食,水果也不再僅僅是零食,而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輔助食品。過去,人們常常以“餐餐桌上雞、鴨、魚、肉”為炫耀,而今卻以食用蔬菜、水果養生為榮。
膳食纖維受重視
過去,人們將食物中的膳食纖維視為食物中渣滓而不屑一顧,如今“膳食纖維”被營養學家列于傳統六大營養素之后的“第七大營養素”,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隨著營養科學的發展,發現膳食纖維對人體大為有益,膳食纖維主要來自植物中的纖維素與半纖維素,分為可溶性纖維素和不可溶性纖維素,不可溶性纖維素有吸收水分的特性,具有增強胃腸蠕動,預防便秘,有助消化,更重要的是高纖維食物還有助于預防發生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所以,纖維食品有“生命綠洲”之稱,在歐美一些市場,將可溶性膳食纖維加入食品中已流行多年,相信不久的將來,膳食纖維飲品或保健食品將在我國市場上得到進一步發展。
藥食兼優的食用菌身價升高
在人們被亞健康包圍的今天,提倡吃得科學、吃得健康備受大眾關注,人們崇尚“藥療不如食療”。更注重于人的營養和飲食調理,食用菌以其色、香、味、形、營養、食療俱佳成為百姓餐桌上的厚愛。食用菌屬傳統藥食同源的健康食品,在日常的抗疲勞、抗衰老,全面調節人體生理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功能,延緩衰老等方面被廣為采用。它味道鮮美、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低鹽分的特點,正是現代人所注重的“一高三低”型保健食品,為珍貴的“山珍”佳肴,被公認為是未來最為理想的食品之一。如今講究養生、懂得珍惜健康的人們可以放開肚腹盡情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時而毫無顧忌其膽固醇等超量之慮,我們真應感謝自然界賜給人類這一美食——“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