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各地衛視熱播的一部小成本電視劇《殺虎口》中,陶飛霏飾演的虎妞顯得格外搶眼。上網搜索關于她的文章,才知道她是一位理財高手,炒股炒房都收獲頗豐。不料她卻說,那篇文章寫得并不真實,“我是在玩股票,但是套得很慘!我也沒有在多地投資房地產,只在北京買了個房子。”她后來曾問那位記者為什么要把她寫成那樣,那位記者說因為很喜歡她,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登上各大頭條。“這個事挺搞笑的,我也沒去澄清什么。我希望你喜歡我,但你這樣喜歡我可能會害了我。”直言直語的陶飛霏這樣說道。

陶飛霏演了多年的戲,虎妞是第一個為觀眾津津樂道的角色,她覺得自己的生活并沒有因此發生什么變化,對于某些媒體杜撰的關于她的文章,她只是覺得無奈和好笑,好在這也只是些無傷大雅的內容。
虎妞這個角色原來并不是屬意于陶飛霏,當時是讓她飾演劇中的“瑛子”,飾演瑛子的演員來演虎妞,但因為演瑛子的演員檔期出現問題,在這種偶然的情況下,陶飛霏救場試演了一集,結果導演和制片人都異口同聲地說:“虎妞就是你了。” 后來,演瑛子的人演了虎妞,演虎妞的人演了瑛子。機會有時就是這樣,你無需刻意尋找,它會不期而至。
從小就對教師這個職業特別向往的陶飛霏,畢業后如愿成為了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的老師,她說話有一種特有的節奏和嚴謹,這是當老師的一個典型特點。在講到學校、講到自己的老師身份時,她總是會滔滔不絕,講到表演,言語里更是帶有濃濃的學院派氣息。她說對演員和老師這兩種身份,老師的身份是永遠擺在首位的。
記者:除了是戲曲學院的老師,你還在讀導演系的研究生,是有做導演的想法?
陶飛霏:我覺得讀表演系研究生沒多大意思,讀導演系是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學習,這樣會更有利于表演。以導演的方式怎么看待這個人物,怎么看待劇本結構,如何去塑造人物,如何去煽動觀眾,如何去把握觀眾和演員的關系。它會讓你更理性地去選擇劇本、去解構劇本,去選擇角色,就是想對表演有更多的補充。我學它沒有那么強的功利性。沒想以后一定要做導演,是比較沒目的性的,但不排除我以后會嘗試。
記者:你曾說過做老師是從小的愿望。
陶飛霏:我最欣賞的和崇拜的人就是老師,覺得這個職業特別光榮、神圣,有使命感。它同樣是個舞臺,能讓我施展另一方面的才能。我能把所學灌輸給每個靈魂、每個生命。我能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他,他又能呈現出來,還是挺有成就感的。一個好老師會開啟一扇窗。
記者:演員和老師這兩種職業在你的生活中都占什么位置?
陶飛霏:演員讓我感性,老師讓我理性。演員讓我更沖動,老師讓我更趨于平穩。對我來說,作為老師的狀態會多一些,因為演員始終處于一種激動狀態,他首先要燃燒自己才能燃燒觀眾,這只能是在某一階段是這樣。而老師要梳理自己的內心,所以作為我來說,老師的狀態會占主要。有些好的演員會時刻讓自己處于一種熱情的狀態,但我就覺得太累了。我覺得人是多元的,每個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一樣,始終把弦繃得緊緊的,人不好調配自己。
記者:如果拍戲和教書相沖突的話會怎么處理?
陶飛霏:我拍戲盡可能多利用假期來拍,不會受到很大影響。真有沖突,我會考慮這個戲值不值得,我會把教師這個職業擺在首位去考慮。如果是特別好的戲,系里也會支持。現在好戲不多,爛戲特別多,與其這樣,還不如把自己的所學反饋給學生更有價值。
記者:你的性格和虎妞相似嗎?
陶飛霏:不是很相似。生活中的某種狀態也許有虎妞的某種影子在,但我不是虎妞那樣的女孩。虎妞是感性、大大咧咧、男孩子性格,敢愛敢恨、鋒芒畢露、敢做敢當的那種,有奉獻精神。我是相對的內秀一些,做事不張揚,是個內向居多的人。不過,我也是大大咧咧的人,心比較粗,不像女孩很細膩,會計較會拿捏,我大的方向對了,小的方向可以馬虎一點。這點和虎妞有點像。
記者:最喜歡她身上的什么?
陶飛霏:喜歡她傻乎乎的勁兒,一根筋,特別可愛。她喜歡白朗,不需要理由,看見他就高興。她有一點和我很像,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她很爺們兒,她的舉動,包括她自殺前的那番話,都很男子氣,這是編劇的功勞吧,編劇說她是男人心目中都想要的女孩。她是編劇手下一個理想化的人物,有英雄的影子,所以大家都喜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