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持續回落 我國步入通縮時代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月cPl同比上漲1.0%,連續第9個月走低,PPI同比下降3.3%,比上月降幅擴大2 2個百分點。此前市場預測,隨著經濟的繼續下行及國際市場原油、糧食等價格的顯著下降,今年1季度CPI或出現負增長。業內人士分析,受季節性因素影響,1月CPI的漲幅主要在于食品價格的拉動,預計CPI在2月持續回落,通縮態勢已經形成。
通貨緊縮勢頭明顯
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CPI同比上漲1.0%,其中食品價格上漲4.2%,非食品價格下降0.6%;消費品價格上漲1.5%,服務項目價格下降0.8%。食品類價格上漲因素中,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下降2.8%(其中豬肉價格下降13.3%),鮮菜價格上漲19.6%,糧食價格上漲39%,油脂價格下降139%,水產品價格上漲11.6%,鮮果價格下降0.4%,鮮蛋價格上漲1.3%,調味品價格上漲5.6%。
專家分析認為,1月CPI漲幅并來回落到1%以下甚至負增長,環比還出現了0.9%的增長,主要是由于春節正值消費高峰,食品類價格上漲明顯,而非食品類價格增長為負,如果排除季節性因素,1月CPI上漲幅度并不大。而從1月PPI負增長來看,則明顯存在通縮的勢頭。
1月份PPI同比下降3.3%,比上月降幅擴大了2.2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對此表示,首先,美國金融危機引起全球實體經濟快速下滑,國際市場原油、礦石、糧食等基礎性產品價格顯著下降,致使我國此類大宗產品進口價格明顯下降,進而引起去年持續處于高位的生產資料價格下降較多,并通過產業鏈條逐漸往中下游傳導,導致主要類別產品價格全面走低:其次,去年價格高企的負滯后影響:第三,從分類上看價格仍有漲有落。
專家表示,受翹尾因素以及PPI向CPI傳導造成非食品價格繼續下降的影響,2月CPI將繼續下滑,排除春節因素后,甚至出現負增長。
百姓資產價值大大縮水
銀行分析師分析認為,通縮時代來臨,社會商品、能源、勞務等供過于求,其價格會持續下降,企業盈利水平也處于下降通道,市民工資收入水平也受到很大影響。同時,通縮意味著持確的資產實際價值在縮水,債務負擔加重,因而消費者處于消極消費的狀態。因此盡管通縮帶來了消費品價格的降低,但由于經濟不景氣造成的通縮,對市民來說并不是件好事。一般來說,購買蔬菜、肉類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剛性消費需求,一般不會受到通縮的影響,而隨著收入水平的下降,可能會影響到部分人對衣服、飾品、奢侈品等消費品的需求。
以按揭購房者為例,去年以來房地產市場下行,不少購房者擁有房產的價值低于其銀行按揭應負的債務,“形成負資產的主要為2006年底、2007年初進入樓市的一批人。因為當時樓市正處于高峰,如果房價進一步下調,未來房價仍存在一定下降空間,將會有更多人的房產變為負資產。受負資產影響的主要是投資客,在資不抵債的情況下會出現大面積斷供,而對于自住的人來說,只要不考慮變賣房產,有能力支付月供,影響就不會很大。”分析師說。
通縮時代理財黃金準則
正利率時代“現金為王”
去年底央行降息后,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2.25%,從1月CPI漲幅為1.0%來看,市場仍處于正利率局面,這是自去年11月份以來,我國連續第三個月維持正利率局面。
“負利率時代,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低于物價上漲幅度,市民可能更愿意拿錢來尋求更好的資產增值渠道,如購買房產以及其他抗通脹產品等,一旦進入正利率時代,市民更愿意將錢存入銀行,‘現金為王’的觀念會占據上風。”理財師分析說,銀行存款也有技巧,央行仍有可能進一步降息,因此短期資金可考慮收益相對較高的通知存款。
盡早購買信貸類產品
目前,市場可投資渠道較少,銀行發行的理則產品數量銳減,據普益財富統計顯示,節后商業銀行第一周僅發行3款信貸類理財產品。“低風險理財產品發行數量減少,有的投資者即使有意愿購買也未必能買得到。”
隨著進一步降息預期,信貸類理財產品收益也將持續下降。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銀行理財師稱,央行還有可能進一步降息,信貸類理財產品風險也在增加,但投資者在平衡風險與收益的基礎上,提前購買信貸類產品仍不失為較好的投資選擇。
混合型基金投資正當時
去年底至今年1月份,貨幣基金走出火爆行情,貨幣基金最高收益可達10%,隨著節后股市的反彈,不少股票型基金也實現了20%的收益。
周潔貞認為,投資者可適叫留意混合型基金,并根據行情的變動隨時調整投資份額。
不過,混合型基金有50%-60%的股票投資比例,有一定的風險性,同樣適合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人,投資者應注意觀察基金過往業績情況、選擇優秀的基金經理。
規劃保險保障先行
太平人壽理財師認為,通縮時代往往伴隨著銀行的持續降息,投資者應更關注資產增值,傳統保障型產品保障性強,無論通縮還是通脹都應作為購買保險的首要考慮因素,即保障先行、其它靠后,對于保障不全面的人來說,應首先考慮意外、健康險,其次是傳統壽險或養老險。
對于有投資需求的人來說,可考慮分紅、萬能險。分紅險和萬能險的投資渠道相似,均為國債、企業債、大型基建項目等,投資風格較為穩健,分紅險和萬能險都有保底收益。
“盡管萬能險的結算利率在去年有所降低,但目前仍維持在4%左右,且一般有2%左右的保底收益,每月還可采取復利計息,利滾利可獲得更高回報,而當前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也僅為2.25%。不過,萬能險并不適合所有的人購買,投資者需要堅持長期投資,對于短期有資金需求的人來說,可考慮分紅險。”
工作難找錢難賺如何唱好家庭理財這出戲
曾經有人預言——2009年經濟環境不好,工作難找錢難賺,但這不等于我們每個人在牛年里都發不了財。
其實,越是非正常的局面越蘊藏著平時沒有的機會。在這里我們給不同人群量身定做了不同的理財計劃,相信在股市開門紅的帶動下,只要選對最適合的理財方式,大家的腰包一定會越來越“瓷實”。
第一幕:職業空當期理財求從容
主角:暫無工作者
場景:春節過后,求職市場非常火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許多求職者因為激烈的競爭壓力不得不延長自己的“職業空當期”,在沒有固定收入的日子里,還需要理由嗎?又該怎樣理財?
點評要點:雖然暫時沒有固定收入,但合理的理財規劃仍能讓生活從容不迫。
在沒有規律性收入的情況下,尤其需要做好家庭預算和收支記錄,長期合理規劃自己的賬戶,可獲得意想不到的財富積累。同時,用卡一族,在沒有固定收入的情況下,最好減少信用卡的使用,或多卡合一卡,盡可能多使用借記卡,少使用透支額度較高的信用卡。
不應做過多的投資,投資的原則是利用自己暫時不會用到的資金做財富增值,而職業空當期的人們大多需要給自己留出部分應急資金。現在存款利率較低,應急金如果以活期存款方式存入銀行,0.36%的利率顯然不夠劃算,司考慮將應急金投向貨幣型基金,以近期業績來看,貨幣基金靈活的流動性及2%左右的年化收益率都較活期存款更適合大眾。
適當購買一些意外險在職業空當期,原本工作單位代交的保險也會停交,而對于未能及時就業的大學生來說,更是沒有保險保障,那么,適當購買一些意外險,或自行續交社保養老金及原有的商業養老險、醫療險等都是非常必要的。切忌因為暫時失業停止投保長期壽險,那樣有可能損失自己的本金,非常不劃算。現在一些消費型保險每年投入的金額只有百元左右,保額卻能達到數十萬元,比起每年需交幾千元的儲蓄型保險,消費型保險更適合處于職業空當期的人們。
堅持基金定投已開始基金定投的投資者最好不要因失業或跳槽停止定投,眼下大盤的波動行情非常適合做基金定投,均衡價格和份額后,定投基金更容易獲利。基金定投貴在堅持,一般都需要持續3—5年以上才能看到定投的良好效應。
選擇延長還款期限原本貸款20年每月還貸2300元,如果延長貸款期限為30年,每月還貸壓力可減少500元左右。貸款者選擇延長還款期,銀行方面會重新審核其還款能力,一般審核期限較長,投資者要充分考慮時間因素。今年仍有較強的降息預期,因此,理財師建議資金并非特別寬裕的家庭先不要選擇提前還貸,房貸新政下7折的貸款利率已經較低,加之利率仍有下調空間,提前還貸的腳步可適當放緩。
第二幕:“年清族”投資買保險并開始儲蓄
主角:準新娘新郎
場景:在事業單位上班的小許自嘲成了典型的“年清族”——年終的工資和獎金在過年時花了個精光。
80后的他打算和女友在今年結婚,計劃買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父母幫忙付首期,自己供月供。目前,兩人有2萬多元存款,小許的工資在稅后5000元左右,女友則賦閑在家。
點評要點:兩人都要有工作
如果在今年買下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付了首付后,月供大概在2000元上下,小許的工資只夠支付兩人日常的生活開支和房供,加之目前兩人幾乎沒有存款,如果只靠小許一人養家,這個家庭將面臨較大的風險。
理財師建議,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小許女友的工作。接著是為小許這個家庭惟一的經濟支柱購買一份定期壽險,考慮到小許有供房壓力,建議小許購買保額50萬元的定期壽險,每年交保費1000元左右。此外,建議小許在成家之后,要盡快建立儲蓄計劃,每月至少儲蓄千元,用于應對將來小孩的養育費用。
第三幕:職場新人計劃瞄準基金定投
主角:單身職場新人
場景:在國企上班的小林,年終拿了一筆7000元的獎金,過年“宅”在家里,開銷甚微,所以新年計劃有兩筆支出,一筆是給正在讀大學的妹妹買一臺3000多元的電腦,另一筆是給妹妹2000元的生活費。
目前,小林的月工資是稅后3000元,存款賬戶約1萬元,目前小林希望換一份薪水更高、更輕松的工作。
點評要點:基金定投長期來看,可以化解市場波動的風險
從上述情況來看,小林比較懂得節儉,財務總體上比較健康。年終獲得的一筆“巨款”,可以用于給妹妹購買電腦和支付妹妹的生活費。因為小林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在支付基本生活費用后,至少還有一千多元的存款,可以從中拿出一些,做一個期限為3年的指數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長期來看,可以化解市場波動的風險。不過,因為今年就業形勢依舊不甚樂觀,企業開出的薪水普遍比往年有所下降,建議剛小林不要輕易跳槽,即使要找新工作,也要以維持原有薪水為前提。
第四幕:家庭主婦遠慮應急養老兩不誤
主角:家庭主婦
場景:王蘭夫妻兩人年齡均為32歲,有穩定工作,雙方年收入共12萬元(男方8萬元,女方4萬元),小孩3歲半,無家庭負擔。
現有房子兩套,一套白住(市值45萬元),一套出租(市值30萬元,租金1200元/月),已全部還清房貸。王蘭現在想做全職主婦,該如何理財呢?
點評要點:每月投一點基金定投,年老時可獲高額回報
應急備用金規劃以一個普通家庭的消費估算,小孩讀幼兒園每月費用約1000元,家庭其他消費開支每月約2000元。應急備用金用來保障不時之需,一般為3-6個月日常支出,建議預留1萬元做備用金,并做7天銀行通知存款。因丈夫工作穩定,收入較高,可申請一張信用卡,信用額度在2萬元左右,以備緊急刪使用。
保險規劃:女方當全職太太后,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為先生的工薪收入,應以先生為被保險人購買一定的商業保險。經測算該家庭的意外險、純壽險、重大疾病險的保額約80萬元,建議在意外險、定期壽險上分別投保50萬元和30萬元,如需提高保障,可適當購買重疾險,保費預算可以設計在年收入的10%之內,即年交保費在9000元左右,對家庭現金流不會有壓力。
投資及養老規劃:夫妻二人的養老規劃要盡早準備,未雨綢繆。建議可將每月部分結余做銀行基金定投,根據復利效應,假設通貨膨脹率40,每年9%的回報,每月投入2000元,23年后55歲退休,可獲得99萬元的退休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