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性猝死是心血管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國每年大約有40萬-50萬患者死于心臟性猝死,我國的相關研究顯示,心臟性猝死發生率為41.84/10萬,以13億人口推算,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的總人數約為54.4萬人,其中男性高于女性。
心臟性猝死的原因
各種心臟病均可導致猝死,但冠心病為最主要原因。在西方國家,冠心病占猝死原因的80%,約20%-25%的冠心病以猝死為首發表現。猝死型冠心病多發于寒冷或氣溫波動大的季節,病人多以中青年男性為主,在家、工作地點或公共場所中突然發病,心臟驟停而迅速死亡,半數病人在生前無癥狀。
猝死事件一旦發生,存活比例甚低。據西方國家報道,院外猝死搶救存活率僅為2%-15%。因此充分識別和治療、干預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有助于減少心臟性猝死的發生幾率。
我們知道,心臟是一個泵,通過收縮、舒張給全身供血,但心臟本身也需要血供,給心臟本身供血的動脈就叫冠狀動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臟病就叫冠心病。近年來研究發現,冠心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大都是由于冠狀動脈內并不大的斑塊的破裂,形成血栓,繼而引起冠狀動脈管腔堵塞所導致。
目前冠心病公認的四大主要危險因素即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和吸煙,其中吸煙不僅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而且與其他主要危險因素有相加協同作用。
心臟性猝死的其他誘因
工作忙碌,身體鍛煉越來越少,體質減弱:攝入過多的高脂肪、高蛋白類食品,造成肥胖、高血脂或高血壓: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大、常年熬夜、過度疲勞等,都是心臟病的誘因。
研究表明,高血壓病人患冠心病的幾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左右。同時,長期攝入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人體不能及時代謝,冠狀動脈就會像下水道堵塞一樣變得越來越狹窄,最終完全堵塞發生心肌梗死。
和老年人相比,年輕人的心臟病突發往往沒有明顯先兆癥狀。他們的心臟供血系統在突然發生堵塞后很難適應,周邊也缺少疏通道路,于是心臟就發生大面積梗塞,病情往往比老年人還重,極易發生猝死。
此外,中青年心臟性猝死也與遺傳有關,例如先天性Q—T綜合征、肥厚性梗阻性心臟病、Brugada綜合征以及家族性青年人猝死等等,但并不常見。
(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