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二戰”發展起來的波音并未因戰爭結束而倒掉,反而發現了更大的市場機會。
1945年9月1日,威廉·艾倫(William M.Allen)被任命為波音公司總裁時,面對的已是岌岌可危的局面。由于戰爭進入尾聲,美國政府8月宣布取消了與波音高達15億美元的合同。依靠二戰期間的繁榮戰爭需求,波音成為飛機制造行業的巨頭,不過,當外部市場突然消失時,危機來臨了。
為了節省成本,艾倫上任后進行了大規模的裁員,從63000名消減到8000名,裁員幅度達到驚人的87%。隨后,他又做出了大膽而富有風險的決定,公司轉向商業航空器市場和開發領先的軍事產品。其實,早在二戰結束以前,美國的航空界就已經在醞釀新的變革,戰爭的產品需求已經到頭,航空業必定轉向和平時期的交通運輸工具的開發。
從戰后的需求危機到1950年代初經濟危機發生這一期間,艾倫和波音頗有臥薪嘗膽的風格。期間,市場萎縮,波音還頻繁因為裁員過多等其他問題遭受到對手和行業協會的攻擊,還有1948~1949年間的短周期危機。但艾倫不為所動,埋頭做自己的事情。
進入1950年,波音公司許多新的軍事武器開始陸續被美國國防部采納為常規武器,而朝鮮戰爭爆發給公司帶來新的機遇,1952年,波音公司的B-52飛機被美國空軍選擇為其國際轟炸機,開始全面在國防市場樹立優勢。進入1953年,二戰后第一次經濟危機發生,朝鮮戰爭結束后的戰時急需市場消失,在其他的競爭對手焦頭爛額時,波音公司已經可以不受戰爭影響,悠閑應對危機了。
在商用航空市場,1949年,波音707的原型被設計出來,1958年客機正式下線,開創了商業航空的噴氣機時代,迅速的全面壓制了國內對手,搶占國際、國內市場,此后陸續不斷推出新產品,使得波音公司長期以來一直占據著世界噴氣式客機市場的頭把交椅。
當1961年美國政府宣布開始登月工程時,波音再次為自己的提前布局而獲益。15年前,艾倫就已經帶領公司開始登月火箭和太空飛行器的研發。在政府的競標中,波音獲得大筆合同,并未1969年的成功登月做出巨大貢獻,公司設計了“土星五號”運載火箭,阿波羅登月艙等很多設備,而至今停泊在月球上的“月球漫游者”月球車也成為象征波音成功的豐碑。
艾倫被外界一致認為“不但從危機中拯救了公司,還帶領成為行業領導者”。其實,他在波音先后有兩段事業,早在1920年代中期,他就作為外部律師為波音服務,幫助公司建立新的運空網絡,與各州進行機場租賃的談判,服務一直延續了20年,后來擔任董事會成員。20年后,“合適的機會終于來了”,危機讓艾倫不再默默無聞。
藥業巨頭的戰后變局
與波音當年的局勢相仿,“二戰”期間,因在青霉素和新型抗生素方面具有優勢,以及戰爭的需求,默克公司迅速發展起來,但戰爭結束時面臨巨大的危機,戰需市場萎縮,民用市場則基本沒有打開。當時的CEO亨利·加德森后來回憶說,“經濟危機對我們來說是致命打擊,但是我們吸取了教訓。”
為了改變局面,默克公司更多的集中精力發展其內部研究、營銷、生產等方面的能力,同時開始業務調整,集中做有優勢的業務。公司還迅速組織對技術成果的商品化,并通過有強大的分銷渠道和網絡的藥品公司進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