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些簡單的技巧,不用開口也能給人以自信和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
時間就是金錢,難怪企業主覺得自己永遠沒有真正下班的時候。不管他們去哪里,不管他們和什么人見面,創業者就像公司的活動展板。
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廣告預算當然是能省則省,這種面對面的市場營銷機會顯得比以往更加重要。作為公司的活動展板,你該如何保證所傳達的信息準確無誤?該如何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又不會讓人覺得很煩、很悶甚至莫名其妙?
肢體語言
公關顧問莉蓮·布祖瑟斯(Lillian Bjorseth)著有《突破社交網》一書,她認為,人們看到你第一眼后,10秒鐘內就能斷言很多事——通常還不等你開口。這就是為什么創業者應該時刻注意營造自身氛圍。
“這種氛圍就是由穿著打扮、行為舉止、臉色神情等制造出的感官效果,這些因素都對營造第一印象起著重要作用。即使身穿昂貴的西裝,但站姿無精打采、垂頭喪氣,你周圍的氛圍就不會給人自信之感。”
每個人的周身氛圍都是復雜而獨特的,但布祖瑟斯認為靠一些簡單的技巧,不用開口也能給人以自信和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首先,不要“滿臉堆笑”地悄悄溜進房間,而是在房間中“宣告自己的存在”,兩腳之間的距離保持6~8英寸,一只腳稍微向前超出另一只腳,這個姿勢能令你感到踏實而自信。
布祖瑟斯建議,在建立視線交流后,用微笑來打造積極向上的環境。交談期間保證85%的時間里有視線交流,不僅能讓你看起來可靠,還能表現出你很重視對方所說的東西。
要改善笨拙的自我介紹方式,布祖瑟斯建議所有創業者都在心里準備好一張“口頭名片”——用大約30個字迅速總結出你是誰、你能做什么。把重點放在對別人有好處的地方,而不是炫耀自己的頭銜或公司的名號。她說:“有很多人和你做著同樣的事,你必須讓別人記住你的不同之處。”
交流技巧
雙方握手并互相介紹后,決定第一次會面是否成功的下一個關鍵是簡單的談話技巧,暢銷書《該怎么說》和《談話藝術》的作者羅莎莉-瑪吉奧(RosalieMaggio)說。“事先作好準備,然后盡量忘記自己的存在。自我意識過強會很快把事情搞砸,記住對方才是重點,這是營造良好第一印象的最好方法。”
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可以用幾句閑談將話題重點轉到對方身上。初次相識的談話方式應該像打網球,雙方都盡快揮拍將球打回給對手。可很多美國人錯誤地借鑒了另一種運動,把對話“當成打高爾夫,只是一次次不停地悶頭擊打自己的那個球……如果你已經滔滔不絕地講了1分多鐘,那就太長了”。
不管是正式推銷還是在展會場上的偶遇,雖然每次對話內容都不同,但都應有一個關鍵的共同點:適度夸獎對方的技巧。
“每次交談中都應找機會夸獎對方,至少要有一次。”她說。你可以贊揚對方的經營頭腦,慈善工作,甚至她對鞋子的品味。所用語言應盡量簡短、真誠而具體,不管過多長時間,即使對方已經忘記你到底說了什么,那種愉快的感覺也會永遠留在記憶中。
聲音的魅力
位于美國新墨西哥州的Voice Power Studios公司的老板桑德拉-麥肯奈特(Sandra McKnight)認為,除肢體語言和交流技巧外,腔調、語氣也對營造個人印象有著重要影響力。“面對面交談時,別人先是看到你,然后聽到你的聲音,之后才輪到講話的內容。如果你不注意講話方式,很容易會造成負面印象。”
語氣平板的創業者會被認為是缺乏激情和斗志,聲音太小的人又令人覺得不自信。但麥肯奈特認為最常見的毛病是講話速度太快,顯得發言者很焦躁。
“優秀的人往往語速很快,因為他們的思維速度很快,但講話又不是數據存儲,而是相互交流,理解對方的意思。”
為保證講話的節奏恰到好處,麥肯奈特建議找一本書大聲朗讀60秒,然后數出你一共讀了多少個字。理想語速是每分鐘145字(指英文單詞)——但別忘了你講話的速度多半比朗讀要快。
打造良好第一印象的訣竅并不是秘密,不是一定要通過尋訪圣賢或參加高價學習班才能學到。身體語言、交流技巧和聲音是第一印象中最重要的三個方面。很多人都覺得自己不具備這些技巧,但是幾乎所有人都能通過加強這三方面的練習。
(譯 金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