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創業之路上面對的挑戰與男性類似,但障礙通常更大、更多。
[編者按]
為鼓勵在創業浪潮中涌現出來的女性創業家的創業激情,彰顯她們在創業領域做出的突出表現,《創業邦》雜志社與WIL聯合發起了“2008中國年度女性創業人物”評選。在綜合考慮女性創業家所創辦企業在2008年的業績變現、企業在行業影響力、女性創業者的社會影響力等多項指標數之后,經《創業邦》2008年女性年度創業人物評審委員會與WIL女性VC組成員聯合投票產生了評選結果。
近日,由《創業邦》雜志社聯合中華女性創業與投資協會(Women in Leadership,“WIL”)評選的“2008中國年度女性創業人物”揭曉,味千拉面董事會主席兼CEO潘慰榮獲“年度女性創業人物”大獎,安博教育CEO黃勁、俏江南董事長張蘭、當當網聯合總裁俞渝、桑迪亞醫藥王曉川、郁金香傳媒總裁王敏則分獲“年度杰出女性創業人物”獎項。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各行各業中,都能看到女性們自信、勇敢、活躍的身影。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女性創業仍然面臨重重障礙,這些障礙雖然看不見,但實實在在。即便在美國,女性已經成為35歲以下經理人的主流群體,但在《財富》500強企業中,只有聊聊數家公司的領軍人物為女性。而在中國,柳傳志、張瑞敏等早已成為企業界的標桿和教父級人物,但可以讓人們隨口說出的女性企業家似乎只有那么幾位。
為了幫助更多女性創業者成長起來,WIL“導師計劃”在頒獎晚宴上正式啟動。2009年年度導師將從杰出的女性VC、資深女性企業家以及大型跨國公司高級職業經理人中產生,她們將傾力為參加“導師計劃”的學員提供輔導,幫助部分杰出的女性創業者成長為業界領軍人物。WIL的遠期計劃是將會員發展到10,000名,第一任會長、凱鵬華盈合伙人汝林琪表示:“任何一個組織要想真正成功,都需要時間不斷積累,堅持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努力讓更多的女性知道并吸引她們加入。”

女性創業的障礙
即便是現在,女性正在以相當快的速度創辦企業,但其中的大部分企業都很小,很難持續成長。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部分原因是,大部分女性創業時選擇的領域,如美容店、美甲店、花店、餐飲業、企劃、公關、廣告、居家護理等,多為成長空間有限、很難迅速規?;姆諛I,而在制造業、高科技、建筑業以及金融服務業等,傳統上仍由男性主導。美國的一項統計數據表明,大約55%的女性所領導的企業集中在服務行業,17%集中在零售業,只有2.5%的企業屬于運輸、通信、公用事業或制造業。中國的情形與此出入不大。
在2008中國年度女性創業人物中,潘慰創立的味千拉面、張蘭創立的俏江南均為餐飲企業,在某種程度上是對這一現象的折射。不過,一個可以看到的趨勢是,愈來愈多的女性創業者選擇在軟件、生物技術、互聯網和金融服務等傳統男性主導的領域開疆拓土,尋求更多的機會。俞渝創立的當當網已是電子商務B2C模式中的佼佼者,郁金香傳媒的聯合創始人王敏則把巨大的戶外LED搬到了京滬等地頂級商業區,海外學成歸來的王曉川則在生物制藥領域大展宏圖。
創業很像參加一場田徑比賽,當你站在起跑線時,滿身充滿了希望、憧憬和力量,你知道這將檢驗自己的天分、決心與忍耐力的極限。滿懷激情的女性在成長之路上所面臨的挑戰和與她們比肩的男性創業者所面臨的挑戰驚人相似??墒?,對于女性而言,障礙通常更大、更多。
同男性一樣,驅動女性創業的因素包括對事業的成就感、自我的獨立意識、賺錢以及自己當老板的渴望等。而女性創業者的動機更為廣泛,可能還包括比如貼補家用、靈活安排時間等。創業動機多元化導致目標分解,精力分散,這也被相關學者認為是女性創業的性別障礙:女人沒有男人那樣有雄心,精力充沛,目標遠大。
此外,幾乎在每一個社會里,男性在外工作,女性在家做家務與照顧小孩都被看做是一種傳統。女性的定位向來就是維護家庭和照顧家人。雖然在過去的30年里,世界范圍內女性都開始在外工作以貼補家用,如歐洲與美國有近40%的女性都在外工作,但認為女性應當管理家務以及照顧老人和孩子的看法仍然很流行。創業女性不得不面臨事業與生活的平衡問題。
新一代女性創業者
而在中國,一貫以家庭為生活核心的女性正在走出家門,參與到創業大潮中。根據全球創業觀察(GlobalEntrepreneumhip Monitor,“GEM”)發布的報告,2007年,中國在參加全球創業觀察的42個國家中,女性創業活躍程度排在第六位。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從過去幾年的數據來看,受過高等教育以下的人員是創業主體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但受到大學及以上教育的創業人數在持續增加。
獲得本次“年度女性創業人物”的六位創業者大多曾接受過高等教育。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從業經驗,為她們所領導企業的快速成長奠下了基石,這也體現出新一代女性創業群體的大致輪廓和未來發展趨勢。
1981年以15歲的年齡考取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黃勁,曾被外界視為神童,1990年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留學獲得博士學位,此后在硅谷從事軟件技術工作。她歷任美國AVANT!公司主任工程師,技術主管及高級主管,在她工作的這幾年間,公司從十幾個人的創業企業變成了2,400人的上市公司。但不甘在衣食無憂中度此余生的她,于1999年底創立了安博教育,并隨后回國繼續創業。
出生在重慶、長在北京的俞渝同樣有著海外教育經歷,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的她先后在俄勒岡大學和紐約大學就讀,獲得了金融及國際商務MBA學位。1999年,俞渝與丈夫李國慶共同創辦了當當網上書店并任聯合總裁。桑迪亞創始人、現任總裁兼CEO王曉川在取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后,曾在美國從事了14年生物制藥方面的工作,于2004年回國創辦桑迪亞。
惟一未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是味千拉面董事會主席兼CEO潘慰,生于山西的她并沒有獲得大學文憑,高中畢業后就隨父親到了香港,從事國際貿易。在商海的多年歷練成為最好的商業教育,使得她在餐飲行業里游刃有余。這也在一個側面佐證,創業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門檻,學歷絕非必要條件。

關系網絡則對創業成敗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研究顯示,成功的經理人和不怎么成功的經理人相比,在建立關系網上所花的時間要多出70%,對于創業者來說,有用的關系網益處多多,包括能從中更快更方便地獲取信息、建議和資源。也包括和一些資源提供者進行直接聯系,他們能提供人才、金融資源和原材料等。
從這個層面來看,女性要向男性學習。女性創業者要盡可能把自己的圈子擴展到父母、兄弟姐妹、丈夫或男友、朋友和鄰居這類個人網絡之外,來積累必需的社會資本,以獲得各種資源;女性應和那些與自己沒有直接關系、無需投入太多情感的人打交道,這些人就像橋梁,可以幫助女性獲得其他不重復的信息和資源。
WIL正在這方面努力做出貢獻,自成立以來,已舉行了十余次較為大型的女性活動:每季度都有一個正式晚餐交流會,請一些商界的高端女性領導者來發表演講;每兩個月分別在上海、北京做活動,為女性領導者搭建交流平臺。WIL還組織了一些公益活動,比如為汶川大地震舉行了數百人參加的募捐活動,汝林琪告訴記者,“這讓我覺得眾人拾柴火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