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育過程中充分而又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聲音圖像、色彩、動畫這一優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輕松掌握知識,受到藝術美的感染,不斷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及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運用現代教學技術輔助音樂教學是從教材的實際出發,是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征、生活實際出發,是把傳統教學手段和電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服務于教學目標,這樣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激活音樂教材,提高教學效果
小學低年級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直接感知具體生動的形象,對學習音樂有濃厚的興趣。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模仿力強,應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把視、聽等多種感官綜合運用,發掘其內在的潛力,充分發揮其感官作用。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活動中我們將幻燈、投影、錄像以及音響等電教媒體相結合,運用到歌唱、音樂欣賞及節奏活動中,幫助學生熟悉歌曲、理解樂曲性質和內容,感知音樂的節奏和力度等,并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氛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低年級學生識字少,直接讀記歌詞有很大困難,教師可用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看圖片理解記憶歌詞。學生對音樂作品所表現的內容一點都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樂的同時,提供給學生相關的圖片,二者結合,學生就很容易理解歌曲內容。
例如過去在欣賞樂曲的《苗嶺的早晨》時,樂曲的背景知識、曲式結構和旋律特點等的講解與樂曲欣賞不能同步進行,破壞了學生欣賞音樂的注意力。即使老師介紹一段播放一段,介紹與欣賞同步了,但音樂作品本身的完整性變得得支離破碎,從而影響學生對音樂形象的想象,削弱其藝術的魅力,這種教學很容易產生與音樂審美相悖的現象。而利用多媒體就能使音樂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更加鮮明。首先,簡介樂曲內容,然后播放制作的電腦課件,在悠揚的樂曲聲中,依次出現一幅幅圖畫苗家聚居的吉山翠谷、百鳥清脆婉轉的啼鳴以及苗家人們清晨歡快的勞動場面等情景。事先制作好的提示性文字資料也同步顯示在屏幕上,這樣給學生提供了視覺和聽覺方面的刺激,把樂曲欣賞環境變成畫面與聲音交相呼應的寬松的學習環境,音樂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學生聞其聲,如見其人,大大地激活了課堂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使學生的審美體驗被推向高潮。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音樂教學內容
多媒體課件可將來自報紙、雜志上的文字、圖像、教師自己用數碼相機拍下的照片、VCD、錄音帶上的聲音、自己的語言、音樂、電視播放的內容、錄像上的錄像、自己制作的動畫片等不同渠道、不同儲存介質、不同類型的多種媒體信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對各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
如,在講述民族樂器時,老師如果僅僅是紙上談兵,一堂課講下來也不能讓學生體驗各種樂器的音色,況且教學中也不可能把所有民族樂器都搬進課堂。老師演奏多種樂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借助多媒體視聽設備很容易地實現這個教學目的。教師利用錄像技術,將各種樂器一覽無余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利用聲畫同步技術,讓學生感受每一件樂器的發音特點和效果,視覺能力和聽覺能力互補結合,增加了學生分辨和記憶能力。從而避免了教師費時費力地空談和樂器的形狀、音色以及學生對知識點死記硬背的現象。抽象的教學內容由于多媒體的介入而“改頭換面”,合理恰當地重視了視聽的體驗結合而使難點更加容易解決,讓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嶄新的教學形式,它將抽象的音樂與畫面,經過一系列處理而變得通俗易懂,使音樂更加形象化,但它畢竟只是一種教學工具或手段,因此,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應避免以下幾個方面的誤區,
第一,注重外表,忽視實質。
有的音樂教師為了發揮教學媒體的優勢,幾乎挖掘了教材中所能運用的一切知識點,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體,被稱為“海陸空”(錄音、錄像、投影)三軍并用,制作上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穎、花哨、動感等效果,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大開眼界,但教學實效一般,尤其是學生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各種音樂外的內容,而忽略了真正的需要欣賞的“音樂” “內涵”。如果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形式上,顯然是注意了外表,忽視了實質,違背了教學規律。
第二,以電腦為主,忽略了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更忽略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能增加課堂的容量,但過分地依賴電腦,不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是達不到良好效果的。有時教師在制作課件時過于詳細,將要達到的目的、要解決的問題、要舉的例子、要說的話都詳盡地制作在課件上,課堂上老師只要動動手,不用寫,也不用多說,讓課件代替了老師的主導地位。一堂課下來,總覺得這欠缺什么々因此,老師在制作課件時,要留一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特別是讓學生能現場聆聽老師的示范和講解。在教學中老師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會深深地感染學生。再說,老師才是課堂的指揮者,過多過長的使用電腦,只會阻礙師生間的感情交流。
因此,教學中要善于捕捉一切有利于教學方面的信息,設計制作緊扣教材而又生動活潑的課件,不斷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同時還要注意不要將各種媒體盲目無序地“堆砌”,以至于教師在上面“手忙腳亂”,學生在下面“眼花繚亂”。在現代教學媒體的選擇上,只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應用,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才能減輕學生學習和精神上的負擔,真正達到多媒體技術為音樂教學服務的目的。
實踐證明,在音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有利于音樂知識與技能技巧的傳授和培養,運用這種教學手段,不但可以通過不同形式和不同內容的訓練,還使學生能形象直觀地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獲得初步的音樂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