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日子在影棚拍片,攝影師突然發問:“現在的童裝怎么都這么成人化?”一副困惑了很久而又不以為然的樣子。這個曾經被服裝界激烈爭論的話題,如今在逐漸淡出人們視線的時候又突然被提及,弄得我一時間還真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
每天在童裝的世界里游走,早已不再視成人化的童裝為新奇之物,雖然到目前為止,眾人對其評價仍褒貶不一,但它的流行已成定勢,再討論它是否應該存在這樣的問題顯然已是枉然。對于童裝成人化的出現,我始終認為這是一種必然。服裝的性別識別、等級識別等幾大基本屬性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文化中逐漸被剝離,人們不會再固執的認為粉色決不能屬于男人;也不會認為女人選擇中性化的裝扮會有什么不妥;更不會簡單的認為西服就是尊貴身份的象征。當你在夏日里圍起圍巾,冬日里穿起絲襪,置服裝最基本的屬性于不顧的那一刻起,你就應該可以預見到童裝絕不可能只有一種表情。
一些人反對童裝成人化,是擔心孩子會因此而早熟,對這種擔憂我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置可否的是,今天的孩子在心理上確實比我們想象的要成熟,而這個功勞更應該歸功于生活環境的變化而不僅僅是一件衣服。對于那些認為成人化童裝是褻瀆童真的言論,我認為實在太過偏激,服裝的確是具有心理導向功能,而所謂的“褻瀆”從積極的角度看,其實正是對培養孩子獨立性格和思想的一種輔助手段,利弊均存,沒有必要夸大其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
目前,成人化的童裝設計還遭到不少詬病。雖然我可以理解人們的質疑也看到了當前設計中存在的不足,但至少我們應該保持一種寬容的心態來看待它,允許它目前的粗糙甚至是拙劣,至少這樣的突破要比始終在原地徘徊好的多。國內不少童裝為了展現所謂的童真,無一例外的都會選擇用卡通來詮釋,童裝文化基本等同于卡通文化,這種幼稚而缺乏智慧的設計我倒覺得更令人堪憂。停滯不前、畏懼突破的思想才是設計道路上真正的障礙,只有允許眼下的稚嫩和不足,才會收獲未來的成長與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