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危機從來都是把雙刃劍,既是危局,也是機遇。金融危機橫掃全球的今天,在安全過冬成為企業普遍追求時,就有人不滿足于只是活著,還要活得更好,甚至變危機為機會,這些企圖在寒冬里吃活魚的人就是浙江省區域經濟合作企業發展促進會的2000多家會員。他們的會長黃保苗對于這種奢望充滿信心。
應運而生促進會
浙江省是一個資源匱乏的省份,企業也多以中小企業為主。改革開放后,一批批事業有成的企業家走進了浙江大學開辦的“高級工商管理總裁研修班”,雖然大家來自不同行業,企業的規模也不盡相同,但是做企業的目標是一致的,大家希望在畢業后還可以經常在一起探討經營管理、投資等話題,可以定期互相合作,交流信息;再者,需要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在二次創業中通過合作發展壯大自己。于是在浙江大學管理培訓中心的領導和老師的推動下,在省民政廳和省政府協作辦的關懷下, 2006年11月16日,促進會應運而生。目前會員企業已有兩千多家。

促進會自創立以來就幫助會員利用這個平臺飛躍式發展,達到行業互補、科技合作之目的。黃保苗說:“由于有了共識,促進會的發展日新月異,主要體現出三個作用:一是促進區域合作的空間深度拓展。促進會成功組織了赴埃及、土耳其和美國中國總商會的商務考察,參加美國招商會、加拿大項目推廣會,第二屆中部博覽會產業梯度轉移項目預約撮合會,并在四川、貴州、廣西、陜西等10多個省區推介會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投入資金達37億元,積極促成了諸多省際經貿項目的合作交流。二是實施‘抱團作戰’的策略。企業家自愿組成了多個同學經濟聯合體,并獲得成功,并且由部分會員組成的基金在資本運作市場上游刃有余。幾家企業共同出資1億元入股煙臺商業銀行,共同投資10多億元在安徽開發房地產。三是回報社會真情顯現。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強烈地震,促進會會員積極參與捐款,僅一周時間,促進會共向災區捐贈款物價值1.2億元。”
“作為浙江省政府協作辦主管的單位,促進會完全有能力作為構建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政府、企業與社會各界的最便利的交流平臺。利用這個組織,不管走到哪里,都會有很高的禮遇。無論在西部,還是在英國、美國。有了這個組織,我們可以在更高的層面上面對面與各級政府交流,我們可以在國外與外國政府的機構和商會交流。”黃保苗這番話道出了這個組織的價值所在。
握手成拳力量大
“合作、共贏、發展”這是促進會的宗旨。2008年10月30日召開的促進會一屆八次會長辦公會議上又提出“相知相容,互助互益;超越自我,成就夢想”的核心價值觀,它標志著促進會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已經開始走向成熟。

“在當前信貸緊張、原材料漲價、用工成本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嚴峻形勢下,促進會認為動員企業抱團合作尤其重要。畢竟一些小企業經不起風浪,而一些大企業還要壯大自己,因此,促進會提出會員企業間要實行六個互助:思想互助,技術互助,信息互助,資金互助,資源互助和權益互助。”黃保苗介紹說,這六個互助并不只是口號,過往的事實可以證明互助的力量有多大。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促進會在四川、貴州、廣西、陜西等10多個省區都有合作成功的項目。其實,促進會這個品牌在運作兩年之后,也有了相當的知名度和號召力,經常有很多省市縣的招商局帶著眾多項目慕名前來促進會尋找合作伙伴。
這些機會都是會員企業的,黃保苗介紹說,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會員企業對外投資總規模達到70多億元人民幣,促進會副會長謝佰榮投資的中緬伯樂國際商城2007年的營業額達到了16億元。理事單位浙江省松陽縣第三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宗清在貴州畢節地區金沙縣投資1.2億元,開采煤礦,年產15萬噸,每年上交利稅3000多萬元。可以看出,會員企業在促進會的平臺上抱團合作,已成“燎原之勢”,其實只要有會員看到了一個可能的商機,促進會就會出面組團前去考察,勝算很大。
發展至今,促進會已經不僅僅是走出去,還希望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提升:從單個企業發展向抱團合作提升;從一般項目合作,向高科技、資源類項目提升;從資金項目的合作,向新興產業、服務及文化類項目提升;從濟貧救困,向長遠培養各類人才提升。
利益共享破危機
如何渡過難關,是會員們見面時離不開的話題。
促進會的2000多家會員企業,涉及制造、商貿、金融、物流等多個領域,且90%以上是高速成長型的民營企業,互補性很強。“實現會員企業之間資源共享,產品共享,這是促進會的工作重點。”黃保苗說。
讓人欣慰的是,在資源共享方面,促進會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去年5月,促進會18位會員共同出資1億元,注冊成立浙江和商創業投資有限合伙企業。他們的計劃中有一半資金用于解決會員企業短期貸款的燃眉之急。據了解,至今已經有10家企業受益,貸款總額4900萬元。
而由五家會員組成的億聯擔保公司則幫助三家企業以聯保形式從銀行得到貸款。不僅如此,他們還利用自己在金融方面的資源和專業知識不斷為會員企業提供附加價值,包括政策信息的提供,金融市場的分析,以及義務咨詢等。
其實每家會員都有自己的優勢,有的是法律方面專家,有的精通某個領域,目前會員企業間的抱團合作在信息共享、技術互助、管理互學、項目合作、權益互保等方面有了新的拓展。黃保苗希望,會員單位能夠將這些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同時自己也積極參與到中間來,共同壯大這個團體:“我認為,攜手共進會比單打獨斗更有可能轉危為安。接下來,我們還會創辦中國區域經濟(浙商)合作招商網,與全國縣以上招商局建立聯系,為我們會員更好更快地發展提供幫助。主動出擊,抱團合作,這就為我們的生存發展開拓了一條新路。”
為了鼓舞人心,探索出路,2008年促進會年會將主題確立為“全球金融危機下,浙商攜手互助,轉危為機”,并發起一個“互助宣言”,它將引領促進會走向共贏發展。這個宣言,黃保苗幾易其稿,他說:“‘市場經濟就是信心經濟。在危機到來的時候,企業家的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這句話是我做市場幾十年的心得,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尤為重要,所以我要求一定要把這句話放進去。因為,浙商不僅僅創造了物質財富,浙商還創造了最為寶貴的浙江精神,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創業創新永遠是證明我們存在的法寶。浙商創造的財富與尊嚴,無一不是互幫互助、共享資源、抱團贏天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