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7年3月,法國元首拿破侖在盧森堡第一國立小學演講時,瀟灑地把一束價值3路易的玫瑰花送給該校的校長,并且說了這樣一番話:“為了答謝貴校對我、尤其是對我夫人約瑟芬的盛情款待,我不僅今天呈獻上一束玫瑰花,并且在未來的日子里,只要我們法蘭西存在一天,每年的今天我都將派人送給貴校一束價值相等的玫瑰花,作為法蘭西與盧森堡友誼的象征。”從此盧森堡這個小國對這“歐洲巨人與盧森堡孩子親切、和諧相處的一刻”,念念不忘,并將其載入史冊。
世事難料。后來,拿破侖最終被流放到圣赫勒那島,也把對盧森堡的承諾忘得一干二凈。
時鐘到了1984年底,盧森堡人竟舊事重提,向法國政府提出這“贈送玫瑰花”的諾言,并且要求索賠。他們要求法國政府要么從1798年起,用3個路易作為一束玫瑰花的本金,以5厘復利計息全部清償;要么在法國各大報刊上公開承認拿破侖是個言而無信的小人。
法國政府當然不想有損拿破侖的聲譽,但原本3路易的許諾,至今本息已高達1375596法郎。最后,法國政府通過冥思苦想,才找到一個使盧森堡比較滿意的答復:“以后無論在精神上還是在物質上,法國將始終不渝地對盧森堡大公國的中小學教育事業予以支持與贊助,來兌現我們的拿破侖將軍那一諾千金的玫瑰花信誓。”
這就是信用,這就是兌現承諾。承諾越久遠,實踐諾言的行為就越讓人感動。
晉華云摘自《 武漢晚報》編輯/李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