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也有一段哭墻,可能多數人聞所未聞。它就在歷史名城考文垂昔日標志性建筑——著名的考文垂大教堂內,準確地說,它是構成原大教堂堅硬的墻體的一部分。
翻開二戰史,人們發現,赫赫有名的考文垂在英格蘭乃至歐洲的天平上具有舉足輕重的特殊地位,這顆大不列顛的“工業心臟”的跳動,直接關系到英國經濟的發展和反法西斯聯盟的壯大。
想不到一世的英名,竟使該城蒙受大難。1940年11月14日,一個被英倫人詛咒為“恐怖的魔鬼之夜”, 納粹德國將百般的仇恨付之于7小時的狂轟濫炸,一夜之間將古城夷為平地。無辜的考文垂大教堂竟成了法西斯肆虐的首選目標,從天而降的數不清的高爆炸彈直沖教堂而來。當次日清晨,幸存的市民撲滅沖天的烈火,殘存的教堂除了堅硬的墻體和孤傲的鐘樓外,以往的輝煌已蕩然無存。
二戰結束后,為世世代代控訴萬惡的法西斯,經該市公民投票,決定永久保留大教堂遺址。如今參觀者來此瞻仰,拾級而上,邁入僅剩一個框架的大門,眼前最觸目驚心的,當數尚存的長達數百米被濃煙熏黑的堅固墻體。
緩步趨前,雙手輕輕撫摩墻體上縱橫交錯的一條條粗大裂縫,瞻仰者無不百感交織。教堂的神職人員提醒說,不妨將耳朵緊貼墻體聽聽。喲,石墻也會說話?我試著將耳朵湊上去,起初并未有任何知覺,幾秒鐘過后,耳膜突然感受到一股股不知從何而來強烈的聲浪沖擊,嗡嗡生痛,細細辨析,乍來的聲浪似乎隱隱包裹著忽高忽低、時而模糊、時而又清晰的哭泣與嗚咽,催人心痛,撕人心肺,但不一會兒,一切就無聲無息,又風平浪靜,真不知這是感官的幻覺,還是強烈的直感。
臉色凝重的神職人員指著墻體用手一陣比畫,沉重而又緩慢地說,當年德寇密集炸彈的強大沖擊波,過飽和地被墻體吸收,結果半個多世紀還未釋放完;而在摧毀人類的強烈爆炸中,無數鮮活生命瞬間遇難前驚天動地的哭喊也猛烈沖擊著石墻,這聲音在一定的條件下也會釋放。這種解釋是否符合科學原理,我不能斷言,但考文垂哭墻留給世人的警示,將永遠讓人難忘。
(晉華云摘自《新民晚報》)編輯/李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