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信貸既可以調節消費品供求總量,又可以調節供求結構,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擴大勞動力就業。
長期以來,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和投資占有比重過高,消費比重較小。隨著金融危機襲來,這一模式的弊端顯露無遺。應對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困境,實現保增長的目標,應從改善我國不合理的經濟增長模式開始,而消費信貸或許會成為破解此難題的“鑰匙”。
發展消費信貸助力經濟轉型
通過信貸資金支持大規模的投資,在短期內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卻無法對經濟增長提供持續動力,同時投資往往也只能拉動上游產業而無法拉動整個產業鏈。因此,信貸消費可以將信貸擴張和啟動消費結合起來,成為實現“保增長”的重要手段。
同時,發展消費信貸對于“調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我國當前整體收入水平一般,居民消費傾向偏低,由于缺乏信貸支持,居民消費只能建立在自我積累的基礎上,造成生產與消費需求之間的巨大差距。而擴大消費信貸無疑是擴大有效需求,活躍市場,促進經濟增長一個重要的手段。消費信貸既可以調節消費品供求總量,又可以調節供求結構,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擴大勞動力就業。由此,促進生產增長,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繼而形成生產與消費之間的良性循環,改變我國長期以來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方式。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消費信貸還能促進銀行資產結構多元化,有助于銀行資產質量的改善和銀行經營空間的拓展。
促進消費信貸五大機遇挑戰
我國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卻還處于起步階段,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一些問題,制約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主要有:
一是個人征信體系不健全,導致銀行很難得到借款人的真實收入資料,使銀行不得不對借款人的貸款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從而挫傷了消費者的積極性。此外,信用監督和懲罰機制的缺失,使失信者違約成本很低,導致消費信貸業務缺乏堅實的社會基礎和制度保障。
二是信用擔保保險機制缺乏。我國已有擔保法規,但沒有針對消費信貸的相關規定,消費者在申請消費信貸時很難選擇有效的擔保形式,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缺乏抵押物一直是制約消費信貸發展的重要因素。此外,抵押品流動性差。由于房地產二級市場發育滯后等原因,抵押的住房變現能力較差,不能為貸款機構提供有效的風險保障。
三是消費信貸資金來源有較大的局限性,不能保證消費信貸循環暢通。目前各種消費信貸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特有的資金結構,其所面臨的“短存長貸”的經營風險較大。在資本市場發育尚不健全的情形下,消費信貸的供給者無法獲得融通長期資金的渠道。
四是消費信貸產品同質化。很多商業銀行開辦了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但整體上看產品細分和差異化程度較低,同質化現象嚴重,涉及的消費領域比較窄。而且業務對象主要以城市居民為主,缺乏針對農村市場的多樣化信貸產品,導致農村地區結構失衡明顯。現有的消費信貸生產性消費貸款較多,生活性消費貸款較少;集中于小額短期信貸,較大額、期限長的住房貸款等消費信貸較少。
五是消費信貸操作不規范,商品存在價格虛高。當前消費信貸運作中存在申請手續繁雜、收費環節多且收費水平不盡合理的現象,使許多消費者對消費信貸望而生畏。
破解消費信貸發展障礙須合力
從政府方面來看,要加快完善消費信貸的法律法規,確保消費信貸的規范經營和順利進行;要建立科學有效的個人信用征信體系,這是控制消費信貸風險的前提保證;制定配套激勵措施,鼓勵居民使用消費信貸。
譬如,可以對貸款購房的消費者在稅收、利率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建立必要的消費信貸資金供給機制。應結合資本市場發育,培育一些能夠融通長期資金的市場主體,開發相應的融資工具,為消費信貸提供更為廣泛的資金來源;拓展欠發達地區消費信貸的發展。通過政策導向和利益調節對欠發達地區金融機構開展消費信貸。推動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消費信貸的發展;針對我國消費層次復雜,消費需求廣泛的特點,積極發揮多種金融機構在消費信貸領域的作用。通過建立多層次的消費信貸服務體系,來滿足消費需求。
從金融機構來看,可以繼續改進金融服務,創新產品。金融機構應積極改善信貸結構,支持消費信貸業務發展,開發以拉動消費為重點的信貸產品業務,發展新客戶,提供全方位優質金融服務。要針對不同的商品和不同的消費群體,增加消費信貸品種,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使居民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有選擇地擴大消費支出。
此外,要平衡好培育市場和風險控制的關系。現在,一方面高收入人群愿意多花錢購買更好的產品卻不需要信貸消費;另一方面經濟能力較差的人群,需要信貸消費的支持,但銀行并不愿意貸款給他們。因此,金融機構應當把握好開拓市場和風險控制之間的平衡。在進一步加強信貸風險控制,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之下,適當降低消費信貸的門檻,吸引更多消費者。
(作者供職于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