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資質造假的供應商中標,標前設防、標中過細、標后糾錯尤為重要。
在政府采購活動中,一些不良投標人采取私刻公章、做假證、復印涂改等手段制造虛假資料,或謀求購領招標文件,或“充實”投標文件。面對供應商提供的虛假投標資料,是稀里糊涂地讓其輕松過關,還是該大喊抓“李鬼”呢?
案例教訓
如,邦變成了幫。某單位采購一批家具,前來應標的有多家國內大牌企業,其中有一家叫“中山富邦”,該公司曾取得聯合國家具采購供應商資格,從企業管理到產品質量都取得了一系列的認證證書,應該說實力很強,可在評審過程中還是露出了馬腳。經查驗,該公司營業執照和相關證書中的名稱均為“中山富邦”,但加蓋的公章卻為“中山富幫”,一字之差,謬之千里,投標未得到授權。
又如,50萬元變身500萬元。某市政工程招標項目,招標公告要求供應商注冊資金達500萬元(含500萬)以上,整個招標過程很順利,可在招標結果公告當日即有人提出質疑。質疑認為招標活動不能成立,應予廢標,原因是在3家投標供應商中有一家注冊資金只有50萬元,不具備投標資格。后經企業注冊登記部門證實,供應商質疑內容屬實。
再如,同一項目,一個公司的法人代表授權人竟有兩個。某開關柜招標項目,項目經辦人在資格預審時發現了一件“怪事”,有一位供應商的代表手持“匯源電氣”的相關證件送審,經審查獲通過,此人尚未離開,又來了一位供應商代表手持“匯源電氣”老總的委托書前來參加預審,采購機構的經辦人不由一怔、“一個公司冒出兩個代表”?隨即正色道:“這是怎么回事?到底誰是真正的匯源電氣的代表?”結果兩位“代表”皆言自己是真的,并指責對方是“冒牌貨”,就在爭執漸趨白熱化時,又闖進了一位自稱是“匯源電氣”的代表。通過調查,原來“匯源電氣”法人代表由于授權書簽得多,不經意間出現了重復。
此外,“3C”認證也能造假。某招標項目,招標公告要求投標供應商的產品應取得3C強制認證證書,但招標文件未要求提供證書原件,開標評標工作進展順利,評標結果顯示A、B兩家供應商分別為排序第一、第二意向中標供應商。從招標結果公示的當日起,B就以每天3個電話的頻率反映A的“3C”認證有假,并提出書面質疑,因對招標采購單位的答復不滿意,遂向當地政府采購管理部門提起了投訴,管理部門對此給予了高度重視,立即與證書的發證機構取得聯系加以確認,確認結果表明A的“3C”強制認證證書確系偽造。
防范三招
資質造假主要分為兩大類別。一是資格性證書,影響投標資格;二是技術性證書,影響中標資格。鑒于此,招標采購單位等相關方面應采取防治結合的辦法予以處理。筆者認為:首先,招標采購單位要做到標前設防、標中過細、標后糾錯。
一是標前設防。招標采購單位在設置評標要素時,要避免出現給供應商鉆空子造假的要素,在保證整個評標要素與招標項目相匹配的前提下,盡可能將評標要素硬化,使評標諸要素具有剛性品質,讓投標供應商們“硬碰硬”地競爭,一些與招標項目關聯度不大的評標要素必須刪除,讓投機者沒有造假的可能。
前移資格性審查,售標時要嚴格審查供應商的資質條件,對照招標公告要求供應商提供全部所需原件,復印件加蓋注冊登記地工商部門審核章印,資質證書不全則不予售標,視情況對前來購領招標文件的人進行身份鑒別,與供應商的“官方”取得聯系。
二是標中過細。開標時加強公證,除公證員公證外,可推選供應商代表查驗全部投標文件的外觀和投標保證金,以及是否取得法人代表授權、章印是否齊全、有無代簽字現象等。
評標時,評委對有疑點的投標文件要啟動問題澄清程序,不能帶著問題評標,對問題的處理要準確定性,不可似是而非。代理機構不能袖手旁觀,雖不直接參與評標,但對關鍵環節要及時提醒。評委們如難以作出準確判斷,應及時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鑒定,確定有無造假。
三是標后糾錯。評標結果公告期間,要及時慎重地處理供應商的質疑、投訴,特別要重視對供應商資格資質性材料質疑的處理,把資格資質招標后期的審查工作與處理供應商質疑、投訴有機地結合起來,及時糾正評審誤判。
其次,制造廠商、進口產品的中國總代理商要加強投標業務的管理。身處“上游”的廠商和總代理商要成立或落實專門的部門和人員統一負責本單位的投標業務管理與操作,要嚴格項目授權審批程序,法人代表的授權應報經法人代表簽署意見,統一扎口,發布聲明,對某一投標項目不能出現多個授權,提倡直接投標,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嚴防資質材料被他人盜用。同時要及時掌握涉及本企業的相關招投標信息,嚴防侵權行為。
最后,采購監管部門要加強對招標采購全過程的監控。確保在哪個環節上出現問題就在哪個環節停下來并堅決糾正,真正做到供應商不“帶病投標”、評委們不“帶病評標”、采購人不“帶病定標”。對涉嫌造假的相關當事人,要采取公開曝光、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等手段加大懲戒力度。
(作者供職于江蘇省阜寧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