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顧客忠誠度計劃解釋公告的適用范圍
《國際財務報告解釋公告第13號—顧客忠誠度計劃》適用于所有在銷售過程中推行客戶忠誠度計劃的企業,獎勵可有企業自身提供,也可以是第三方來履行獎勵提供義務,如超市、航空公司、電信公司、旅店等。
該解釋公告規定其會計處理對象必須是在顧客發生購買行為的同時而給予的、和銷售行為聯系在一起的各種贈物券、折扣券、代金券及顧客累積的消費積分。例如,企業在銷售某商品時向其顧客授予用以購買其他商品或服務的代金券。換言之,只有已經成為了企業的顧客,并實際發生了消費行為才能得到代金券,并只有在重復消費過程中才能享受代金券的優惠條件。顧客不通過購買行為而獲得的優惠券、折扣券等,則不在該解釋公告核算的范圍。例如,麥當勞、肯德基在街上發放的優惠券,以及超市入口處擺放的可供客戶領取的現金折扣券等,是一種促銷手段,不屬于顧客忠誠度計劃的范疇。
《國際財務報告解釋公告第13號》還對收入調整項目和銷售費用作了明確的區分。公告解釋,銷售費用的發生應該獨立于銷售行為本身,所以任何與銷售直接相關的優惠券、現金券及折扣券等,以及提供給客戶的其他獎勵都應該作為遞延收入在收入總額中扣減。
二、顧客忠誠度計劃解釋公告的核算方法
1.由企業自身提供忠誠度獎勵
顧客在發生了購買行為之后,企業可自行向其顧客提供忠誠度獎勵。在會計核算上,原始銷售所得應視做銷售商品和提供獎勵的共同所得。因此,企業銷售所得金額應在商品銷售和獎勵的公允價值之間進行合理的分攤。由于獎勵的兌現取決于顧客未來的購買行為,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的獎勵可會在規定的期限內得以兌現。因此,企業應合理估計獎勵的兌現率,將這一部分可能會在未來兌現的獎勵的公允價值作為遞延收入予以單獨核算,即為單獨出售獎勵時應得的金額。當企業實際履行了獎勵義務,則可將這部分遞延收入確認為收入。
(1)消費積分
案例1:在A購物中心購物消費的顧客可在購物中心的服務部辦理會員卡(顧客忠誠卡)。持有會員卡的顧客在購物交款時只要出示會員卡,就可以參與商場的積分活動。顧客每購買100元的商品可以獲得100個積分點,這些積分可以累積并用來換購商場提供的商品。積分的使用期限為獲得積分開始的三年內。顧客每獲得1000個積分,可用來兌換零售價為20元的商品,商品的成本為8元。假設,A購物中心銷售了150元的商品,同時顧客在商場共累積了150個積分點,其中購物中心經理估計有100個積分點會被用于換購商品。
①計算150個積分點單獨的公允價值:3元=20÷1000×150
②計算顧客可能用來換購商品的100個積分的公允價值,也就是顧客換購所得商品的公允價值:2元=3÷150×100
值得注意的是,換購商品的公允價值不是0.8元(8÷1000×100),0.8元是A購物中心所提供的商品的成本。
③在A購物中心的銷售過程中不僅銷售了商品,還連帶銷售了可兌換商品的積分。這部分積分在商品銷售發生的時候并沒有立即用于兌換商品,而是一項在規定期限內需要履行的義務。因此預計將使用的積分的公允價值可作為一項遞延收入予以確認,并抵減營業收入。相關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 150
貸:遞延收入2
收入 148
④第一年年末,顧客換購了50個積分,A購物中心將確認的收入為(50/100)×2=1元。相關會計分錄為:
借:遞延收入1
貸:收入 1
⑤第二年,有10個積分點換購了商品,與第一年換購的積分共計60個積分點。A購物中心經理重新估計了積分換購率,預計積分換購總數應該為90個積分點。因此,A購物中心確認收入1.33元(2÷90×60)。由于第一年年末已經確認收入1元,因此當期只需要追加確認收入0.33元。相關會計分錄為:
借:遞延收入 0.33
貸:收入 0.33
⑥第三年年末,30個積分被換購或者到期未使用,A購物中心此時應將余下的0.67元確認為收入。其相關會計分錄為:
借:遞延收入 0.67
貸:收入 0.67
(2)兌換率估計錯誤
案例2:承例1,假設A購物中心沒有額外的銷售收入,并且在第三年年末,所有在第一、第二年未被換購的90(150-50-10)個積分點都被換購成商品。A購物中心共有2元遞延收入,前兩年已經確認收入1.33元。即使有60個積分點不在換購估計范圍內,但和換購30個積分一樣,A購物中心只能確認余下的0.67元遞延收入。確認收入的相關會計分錄為:
借:遞延收入 0.67
貸:收入0.67
由此來看,A購物中心經理應經常對其積分換購率進行合理評估,盡量減少由于換購率估計錯誤而導致的報表誤差。
(3)現金折扣券
案例3:A商業中心銷售一批床上用品,單位價格為每套188元。顧客在購買該套床上用品的同時可獲得20元的現金折扣券。該券可在顧客購買第二套床上用品時給予相同金額的價格抵扣。B商業中心也銷售同樣的床上用品,單位價格為每套179元,在B業中心城購買床上用品的顧客沒有現金折扣券。A商業中心的銷售經理估計,每兩張現金折扣券中會有一張被顧客使用。
在本例中,A商業中心在銷售床上用品的同時也向顧客連帶銷售了現金折扣券,顧客花費了188元購買了床上用品及現金折扣券。因此A商業中心銷售收入中有一部分為銷售現金折扣券所得,因此應作為一項遞延收入,并抵減營業收入。
B商業中心銷售同樣的床上用品,顧客在沒有現金折扣券的情況下在B商業中心購買床上用品花費179元。如果使用A商業中心的現金折扣券在A商業中心購買床上用品則需要花費元168(188元-20元)。對比以上兩個價格可得出現金折扣券的單獨的公允價值為11(179元-168元)。A商業中心銷售經理估計現金折扣券的預計使用率為50%,并據以調整現金折扣券的公允價值。
①A商業中心銷售了10套床上用品,并附送了10張現金折扣券。預計將有5張折扣券會被使用。銷售所得應等于床上用品的公允價值和預計將使用的現金折扣券的公允價值之合。相關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1880
貸:遞延收入55
收入 1825
②某顧客使用一張現金折扣券在A商業中心購買一套床上用品,相關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 168
遞延收入11
貸:收入179
2.由第三方企業提供的獎勵
案例4:某電信公司向所有電信網絡用戶發放會員卡(顧客忠誠卡)。持卡人可在A商場購買商品并獲得相應積分,每消費10元可以獲得面值為1元的積分。只提供積分的A商場對客戶不承擔積分兌換義務。累積的積分可在B商場內換購不同價格的商品。積分活動促使電信公司的用戶到A商場購物消費,因此A商場在銷售過程中每給予1元的積分,電信公司可以獲得0.95元的積分發行收入,余下的0.05元則作為給予A商場的傭金收入。
兌換積分的B商場每兌換面值為1元的積分,電信公司就支付0.90元給該商場。電信公司在獎勵過程中的利潤為發行積分價格和積分兌換價格之間的差額。
(1)A商場銷售10元商品,同時給予面值為1元的積分。相關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 10
貸:傭金收入0.05
收入9
應付款——電信公司 0.95
(2)A商場將0.95元支付給電信公司,對電信公司的債務抵消,與積分相關的風險和報酬即刻轉移給電信公司。相關會計分錄為:
借:應付款——電信公司0.95
貸: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 0.95
(3)面值為1元的積分在B商場被換購,B商場確認收入0.90元,相關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款——電信公司0.90
貸:收入0.90
案例5:某酒店向所有入住該酒店的顧客發放會員卡(顧客忠誠卡),并在消費過程中給予相應積分,每消費10元可以獲得面值為1元的積分。顧客累積的積分可在A超級市場內換購不同價格的商品。兌換積分的A超級市場每兌換面值為1元的積分,酒店就支付0.92元給該超市。
(1)顧客入住酒店,并支付100元,獲得面值為10元的積分。酒店有關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 100
貸:遞延收入0.8
收入 90
應付款——A超市9.2
(2)面值為10元的積分在A超市被換購,A超市確認收入9.2元。相關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款——某酒店 9.2
貸:收入9.2
(3)酒店向A超市支付9.2元。相關會計分錄為:
借:應付款——A超市 9.2
貸: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 9.2
同時,確認遞延收入。相關會計分錄為:
借:遞延收入 0.8
貸: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