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公眾、法規及環境標準的壓力,環境管理已成為現代企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本文借鑒國外經驗,結合中國實際,論述和分析了現代企業在綠色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研究現狀,并提出了在我國企業推進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方法和途徑.為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幫助。
[關鍵詞] 綠色供應鏈 現狀 環境 實施途徑
一、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現狀與戰略意義
人類物質文明發展中對資源使用量的急劇擴張,已經造成了對環境和資源的破壞及綠色平衡的失調。因此, 進入20世紀90 年代以來, 大多數國家先后相應地調整了自己的發展戰略, 全球性的產業結構呈現出綠色戰略趨勢, 綠色工藝、綠色產品、綠色產業不斷出現。由于一個產品從原材料開采到最終消費, 其間經歷了很多生產和流通過程, 因而, 綠色戰略就不僅是某個工藝、某個產品、某個企業所能解決的問題, 它涉及到整個供應鏈中所有企業的各項活動, 綠色供應鏈管理在這個時候便應運而生。傳統的供應鏈管理僅僅是基于供應鏈上企業利益最大化的管理, 雖然它也涉及原材料、能源的節約, 但這只是考慮到企業的成本和企業內部環境的改善, 并沒有充分考慮過在制造和流通過程中所選擇的方案會對周圍環境和人員所產生的影響, 并沒有考慮到使用產品的廢棄物和排放物如何處理、回收與再利用, 等等, 因此,其對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 研究綠色供應鏈管理, 將綠色設計管理、機械制造工藝、評價方法和決策技術相結合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其對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保護環境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方法和途徑
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已成為世界價值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在追求內部效益的同時,忽視了環境問題,同時國內企業生產的非綠色產品在世界貿易市場中屢遭挫折,這些問題的出現,勢必影響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大計。而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對當前國內存在的問題提供了可行的較好的解決方案,結合實際情況,我國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建立企業綠色供應鏈的概念模型
綠色供應鏈管理以信息技術、綠色制造技術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為支撐, 選擇具有綠色優勢的企業為核心建立戰略聯盟, 通過采用詳細的環境效益標準, 樹立供應鏈成員的環保意識并采用綠色技術, 使產品從物料獲取到消費再到回收利用的整個流程中, 資源效率盡可能高, 環境影響盡可能小,供應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建立如圖1所示的綠色供應鏈概念模型, 其中實箭頭表示“正品”物流, 虛箭頭表示“廢品”物流。
在該概念模型中, 綠色供應鏈分為運作系統和支持系統。運作系統包括從資源投入到最終消費的“正品”物流過程和物品回收及循環利用的“廢品”物流過程,其中涉及到的參與者包括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用戶以及回收商。支持系統包括現代信息技術和社會環保技術、廢料處理技術等循環再生系統, 為綠色供應鏈的成員活動提供技術支持。
2.加強企業內部物流管理
內部物流的變化可以明顯地減少污染和降低成本。毫不奇怪,許多企業已致力于提高內部的物流過程。一些企業加強培養員工的環境意識,使員工關心采購,尤其是包裝和內部物流中涉及的環境問題。另外一些企業對他們的采購員進行培訓,使采購員擯棄采購嚴格基于單位價格的謬論,而認識到其他一些問題的重要性,如處理過程和材料的浪費。一些知名的跨國公司,如通用電氣公司把每個員工在內部物流管理中對環境友好的表現作為重要的績效考評指標,與每位員工的獎金直接掛鉤并占相當的比例。正是由于通用電氣公司對環境友好的有效實踐,降低了企業的成本,提高了企業聲譽,獲得了政府的認可和支持,最終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實現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制造商應當樹立新型“雙贏”的理念
積極與供應商和分銷商建立新型的戰略聯盟關系,通過新型戰略聯盟之間的合作,對使用過的包裝物進行回收既節約了生產成本,獲得商業效益;又減少了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獲得環保利益。同時核心企業應為供應商和分銷商提供培訓或技術支持,因為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如制造商)由于其具有的雄厚實力,能夠在環保技術的研發上投入大量的資金,供應商和分銷商的研發經費往往是無法與之匹敵的。制造商必須意識到,在現實社會里,供應商和分銷商與自己一樣受到嚴格的環境規則的約束,一旦某一個供應商由于違反了環保法規被迫關閉,整條供應鏈的運作將被迫停止。所以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應當為其他企業提供相應的培訓或技術支持,以提高整條供應鏈的環境管理能力,保證供應鏈的連續運作。
4.強化供應鏈企業全體人員綠色觀念
綠色供應鏈管理成功的關鍵在于企業全體人員的綠色觀念,所以企業的高層領導在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時,應將“綠色”作為供應鏈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常抓不懈,讓每個中層管理人員和基層員工認識到綠色供應鏈管理為社會和企業所帶來的長期回報,讓每一個員工通過實踐努力,使“綠色”慢慢變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讓樹企業“綠色形象”,創企業“綠色品牌”成為每個員工的自覺行動。
5.示例
電器產品如家電產品和辦公自動化產品等是現代社會中量大面廣的消費品。目前, 消費者購買的是電器產品及其包裝物的所有權。在電器產品送達消費者處后, 包裝物往往被廢棄。在電器產品使用階段完結后, 由于消費者本身沒有回收和處置舊電器產品的能力, 因此舊電器產品往往也被廢棄。在這樣一個過程中, 不僅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 如包裝物使用一次即廢棄, 舊電器產品中的有效元件也被廢棄, 同時也增加了消費者負擔, 如電器產品的價格中包含了包裝物的價格。針對上述情況, 提出電器產品的綠色供應鏈,見圖2。其中包括電器產品制造商、電子元件供應商、印制板制造商、產品外殼制造商、包裝物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維修服務商和回收處理商。在整個供應鏈通道中系統和綜合地考慮綠色特性,使電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的資源消耗和對環境的影響達到最小化。
參考文獻:
[1]Thomas Douglas J , Griffin PaulM. Coordinated supp ly chain manage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sResearch,1996,94:1~15
[2]L ee Hau et al.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a supp ly chain:the bullw h ip effect[J].M anagement Science,1997,43(4):546~558
[3]汪應洛等: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原理[J].中國工程科學,2003,11(15):82~87
[4]代 穎:綠色供應鏈管理———現代企業管理的可持續發展模式[J].經濟體制改革,2003,(1):64~68
[5]馬祖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集成特性和體系結構[J].2002,(1):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