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技術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戰略。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基于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存在的問題,本文在分析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難點及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了三種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技術創新戰略選擇。
[關鍵詞] 中小企業 技術創新 戰略
中小企業歷來是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世界各國,中小企業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技術創新又是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國的中小企業由于起步較晚,技術創新能力還很弱。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其競爭實力,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現實選擇。
一、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難點及其成因分析
1.人才因素及成因。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科技人員70%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中小企業的技術人員所占比重很小,在技術開發和技術改造方面沒能得到足夠的重視。此外,企業技術創新離不開高層領導的支持,如果一個企業領導缺乏創新意識,就容易滿足現狀,不求進取,導致企業技術創新停滯。企業領導的創新積極性不高,后果是導致企業組織整體的創新活力不能體現。中小企業缺乏人才表現在創新企業家、企業高素質的管理者、技術人員、技術工人、營銷人員短缺,說明中小企業在人才的開發、使用上缺乏力度。
2.資金因素及成因。資金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企業資金運作表現為企業的財務活動,是企業組織科研、生產和經營的必要條件,也是技術創新的關鍵要素。中小企業在自主經營的市場經濟體制下依靠自己的積累可以自主增加企業技術創新的投入,但有這樣能力的企業畢竟是少數。企業缺乏技術創新投資的原因是創新動力不足、企業負擔重造成資金不足,使得自主創新投資能力有限。
3.市場因素及成因。市場需求和取得市場效益是產品創新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從市場出發,能經受住市場檢驗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創新。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中必須要準確掌握市場情況,否則會造成技術創新的盲目性。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障礙是信息不靈,沒有在原有的市場基礎上選擇新的目標市場,缺乏市場開發戰略。
4.政府政策因素及成因。由于我國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因素,以前國家的技術改造投資幾乎都集中在大中型國有企業,對中小企業的技術改造不夠重視。使一些有潛力、發展快、技術含量高的中小企業不能健康地成長,具體來說,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資金投入不足;二是扶持企業技術開發與創新的政策力度不夠,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
綜上所述,人才、資金、市場、政府政策等都是技術創新的關鍵要素,是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難點問題,這些要素的組合作用產生的系統和問題更加復雜,可見技術創新是復雜的系統工程。
二、我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戰略選擇
技術創新是一項與市場密切相關的活動,中小企業必須在市場機制的激勵下從事創新。我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必須與國家創新體系相結合,探索符合企業實際的發展戰略。
1.模仿創新戰略。針對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力量薄弱、實驗和設備手段相對落后的實際,為推動技術創新,首先應采取模仿創新戰略。模仿創新戰略是具有模仿創新能力的企業的戰略選擇。模仿創新并不完全照搬照抄襲別人的技術,它同樣要投入一定的研究開發力量,以對率先者的技術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因而模仿創新并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一種漸進性的創新行為。由于模仿創新不僅可以使吸收開發的針對性大大增強,這就回避了研究開發競爭所帶來的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與自主創新戰略上相比,模仿創新戰略是一種風險較低的戰略。
2.聯合創新戰略。中小企業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結成較為緊密的聯系,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開發市場,從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采用聯合競爭戰略的中小企業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金和技術力量,弱弱聯合,優勢互補,克服單個企業無法克服的困難和危機,取得規模經濟效益。
我國中小企業可采取以行業為依托的聯合模式和區域聯合創新模式等形式。
(1)以行業為依托的聯合創新是利用本行業的資料、人才、技術等優勢,組成技術開發小組,以合同形式明確規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進行項目開發。這種模式一般適于開發產品使用范圍行業性強或某方面的技術人才集中在某一部門。如煤炭行業、化工行業、醫藥行業等。
(2)區域聯合創新是由地方科委、企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自愿參加。地方科委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經濟政策,協調企業、科研院所、金融部門為某一項目成立專門的技術開發小組,以合同形式明確規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要實現的目標。這種技術創新模式往往以推動區域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為目標。
3.與大企業合作創新戰略。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利用分工協作的優勢,與大企業合作,一方面發揮自身創新機制靈活、市場反應快的優勢,另一方面可利用大企業的科技、設備、資金等優勢,快速開發新產品、新技術。這是根據中小企業力量單薄、產品單一的特點而制定的一種經營戰略。大企業為了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必然要擺脫“大而全”的生產體制的束縛,求助于社會分工與協作,這在客觀上增加了大企業對中小企業的依賴性,為中小企業長期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礎和生存空間,所以稱這種相互信賴關系為生存互補戰略。中小企業在決定自己的生產方向時,不是著力于開發新產品,而是接受一個或幾個大企業的長期固定的定貨,與大企業建立緊密的分工協作關系。
中國應把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置于“國家戰略”的高度,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提升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