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做出了極大貢獻。現在我國中小企業占全部企業總數的99%,工業總產值和利稅分別占60%和40%,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但在通貨緊縮的情形下,融資難是中小企業發展狀大的一個瓶頸。
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的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曾遇到融資方面的困難,但其政府為其提供各種支持,使問題得以解決。同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通過各方獻策獻力會得到很好的解決,從而推動經濟穩定、健康地發展。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障礙原因分析
1.對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歧視
首先四大國有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存在體制上歧視,重大放小現象十分嚴重,國有銀行的經營方針很明顯向國有大型企業和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傾斜,而私營企業支付的實際貸款利率比國有企業高,個別銀行有諸如一定數額以下或注冊資本金100萬以下企業不貸的規定,恰恰斷掉了貸款需求以“急頻少繁”為主要特點的中小企業融資主渠道。
缺乏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的信用體系,就中小企業講,一般固定資產少,貸款抵押受到限制,同時中小企業在改制過程中屢有懸空銀行債務現象,損害了自身信用度,企業也深感辦理抵押環節多,收費多的問題,中小企業深感貸款難。
我國銀行作為社會信用關系最集中的體現者,缺乏一套嚴密的信貸政策,銀行對中小企業放貸十分慎重,條件極為苛刻,更無健全的信用擔保體系,限制了中小企業融資。
2.缺少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
在機構設置上,還缺乏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我國現行的金融體系,基本上是以大企業為主的國有經濟相匹配,雖然有一些區域性金融機構,本應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為己任,但這些金融機構有與國有金融機構服務超同的趨勢,對急需貸款的中小企業貸款不予支持,現在我國極為缺少切實面向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一些新組建的商業銀行,可由于資金、服務水平、項目有限,迫使它們也逐漸走向嚴格,使中小企業融資受阻。
3.中小企業缺少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途徑
目前國內尚未建立可供中小企業融資的專門正規股票市場,而在我國的股票市場上,對于新股的發行一直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總量控制的辦法,為籌措更多資金,各地,各部都競相推薦大公司上市,中小企業進入證券市場融資一是門檻高,二是成本高。
從企業債券市場看,我國企業債券的發行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國家每年根據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確定當年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債卷發行期限、品種和利率,中國證監會審查債券是否符合上市交易的資格,中小企業很難取得發行債券的資格。
4.缺乏健全的中小企業融資法律保障體系
我國目前尚缺乏統一的中小企業服務管理機構,如中小企業擔保機構,中小企業信用評級度社會中介機構。對中小企業發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支持保障,缺乏一部統一規范的中小企業企業立法,造成各種所有制的性質的中小企業法律地位和權利不平等。另外法律執行環境也很差,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自身利益縱容企業逃避銀行債務,法律對銀行債權的保護能力低,造成金融機構“懼貸”心理。
二、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障礙的相關措施
1.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立方面,政府應不斷健全符合市場經濟制度要求的企業信用等級制度,并嘗試建立企業信用記錄公布制度,形成對企業外部約束和監督。還可設計失信懲罰機制,使不講信用企業和個人付出代價。
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主要有三種:一是政府信用擔保,在中小企業擔保體系中,信用擔保是核心,其擔保資金主要是政府預算撥款;二是互助擔保,以自我服務,自擔風險為主要特征,以會員融資為資金來源;三是商業擔保,它具有市場運作特征。
2.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地方性金融機構
只要符合《商業銀行法》規定標準,無論其所有制性質如何,只要經過央行批準、工商部門注冊就可以開設地方性金融機構。并強化監督、鼓勵競爭、形成規范的地方金融機構優勝劣汰的進入和退出機制,以聚更多閑散資金支持地方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民間文體的融資活動不能簡單禁止,而是用地方性法規規范行為,明確雙方權力義務,將共納入地方金融體系。
3.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市場
(1)建立和完善專門為中小企業進行直接融資的二級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允許經營狀況良好的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型中小企業而向社會發行股票和債券。
(2)啟動和發展債券市場,改革現有的企業債券監管模式,放寬中小企業債券募集資金的使用限制和上市交易限制。
(3)推動建立以民間投資為主的風險投資體系,完善風險投資的準入與退出機制,鼓勵組建民間投資公司和職工互助投資資金。
(4)創新適合中小企業采用金融工具,便利中小企業融通短期資金。
4.構建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保障體系
現有對中小企業法律條文主要是《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和《鄉鎮企業法》這兩部法規缺乏統一的立法標準和行為規范。在金融信貸方面更是缺乏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扶持的保護法規,首先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離不開立法支持。如我國可建立保護中小企業的法律;專業性、區域性和行業性法律;反對壟斷的法律等,加快有關中小企業信貸制度的立法。其次要明確各類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信貸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業貸款的具體管理方法和鼓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