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中小企業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中小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占全國注冊企業總數的99%,占全國工業從業人員的72.3%,不僅雇用了全國75%的城鄉勞力、每年新增就業機會80%,且每年創造的增加值約占GDP的70%、全國工業總產值和外貿出口的60%及全國利稅總額的40%,中小企業已成為中國經濟不可或缺的力量。
目前,中小企業在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獨特功能及重要作用等為中國各界所認可,中小企業發展問題在中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資金強有力的支持,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狀況雖然有所改善,但“融資難”仍舊是其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障礙,融資的整個體系還存在很多具體的問題有待解決。
二、當前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
1.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有限
由于證券市場門檻高,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公司債發行的準入障礙,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公開籌集資金,其目前發展主要依靠自身內部積累,即中小企業內源融資比重過高,外源融資比重過低。
在銀行貸款方面,由于中小企業關系簡單,一般沒有上級部門和其他單位為其解決擔保問題,加之其自身抵押品不足,即使銀行認為其有發展潛力,往往也因擔保上的技術性問題受到貸款限制性條款的制約而愛莫能助。而且我國一直缺乏向中小企業融資傾斜的金融政策,使得中小企業很難向金融機構貸款。
2.中小企業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由于很多中小企業都是從鄉鎮企業、集體企業發展起來的,缺少國家等外界的支持,普遍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不僅權益資金的來源極為有限,而且很難獲得長期債務的支持。我國中小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企業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內源融資,從而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做強做大。據國際金融公司研究資料,業主資本和內部留存收益分別占我國私營企業資金來源的30%和26%,公司債券和外部股權融資不足1%。
3.融資結構還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首先,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嚴重依賴內源融資,外源融資比重小,單一的融資結構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做強做大,并且在外源性融資中,中小企業一般只能向銀行申請貸款,主要表現為銀行借款;其次,在以銀行借款為主渠道的融資方面,借款的形式一般以抵押或擔保貸款為主;另外,在借款期限方面,中小企業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貸款,若以固定資產投資進行科技開發為目的申請長期貸款,則常常被銀行拒之門外。
4.金融體系不完善,銀行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
從國外的情況來看,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平均利率,一般都要高于市場的平均利率水平。而我國對對利率和收費的規定是固定的,自由浮動的范圍十分有限,這種機制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銀行放貸的積極性。
許多中小企業為實現融資目的,往往會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不惜弄虛作假。這不僅會產生有損銀行與投資者利益的道德風險,亦會進一步損毀企業自身的社會公信度。因此,銀行要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 銀行要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只有加大人力資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質量,否則銀行的貸款違約率將會很高。此時銀行風險會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寧愿選擇不貸款。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分析
1.完善中小企業融資的有關金融體系
政府應放寬對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的限制,并最終由商業銀行自主決定貸款利率水平,并允許對其所提供的便利服務收取合理的費用,以此來促進商業銀行按效益與風險原則,不斷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實現資源配置的合理與優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進一步完善有關金融法規,加強對中小企業的保護和扶持。完善政策法規,創造公平環境,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機構,規定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的設立及融資措施;規范中小企業銀行、基金等金融機構的職責、資金來源、運作方式。
2.我國政府政策應加大中小企業融資的扶持力度
中小企業融資具有其特殊性,離不開政府的扶持,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立法機關和政府都對中小企業融資給予特殊的支持,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中小企業發展的政府組織支持、法律保證系統、財政支持系統,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財政援助與稅收優惠是世界各國政府為扶持和保護中小企業的普遍做法。
今年來,很多省份對自身的地方中小企業制定了扶持政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這種做法應繼續下去,在不違反法律、道德原則的情況下,可以給予中小企業足夠多的外部支持。
3.拓寬中小企業的直接和間接融資渠道
目前,融資渠道狹窄是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應放寬股票上市條件,應積極鼓勵中小企業在股票市場上融資,股票市場應放寬上市主體成分的限制,真正向中小企業打開綠燈,特別是對具有發展潛力和規模優勢的中小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要積極申請創業板上市,擴大融資渠道。
其次,積極培育和發展企業債券市場,理順企業債券發行審核體制,逐步放松規模限制,擴大發行額度。政府相關部門要完善債券擔保和信用評級制度,積極支持經營效益好、償還能力強的中小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進行融資。
還有應開辟多種形式的風險投資籌資渠道,建立健全有利于風險投資的產權交易市場,以利于風險投資基金的退出,促進風險投資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向麗: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沿海企業與科技,2005(11)
[2]谷亞芹 李玉梅:探析中小企業融資難成因及解決對策.社會科學論壇,2006(12)
[3]王 召: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及對策.證券市場導報,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