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對中美風險投資資本結構的對比研究,從而發現中美在風險投資資本結構中的差異,并初步探究了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為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風險投資 資本 來源 結構
一、中國風險投資資本來源分析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風險投資逐漸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出現頻率也日漸提高,中國的風險投資資本結構也努力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包括政府風險投資資本、國內企業風險投資資本、外資機構風險投資資本、金融機構風險投資資本和其他類型風險投資資本。見表1。
注:國內企業資本指國內非國有獨資公司資本。
資料來源:李愛民,2002,第52頁;《2003中國創業投資發展報告》,第14頁;《2005中國創業投資發展報告》,第8頁。
由表1可以看出,我國的風險投資資本來源主要是政府資本、國內企業資本,以及外資資本。但隨著我國加入WTO,更深入地參與世界貿易,企業對政府資本的依賴逐漸減小,但政府資本仍然起著主導作用;國內非國有獨資公司資本躍升為第二大資本來源。并且由于國內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的建立,他們更頻繁地參與金融市場的活動,使得我國對外資資本的依賴也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金融機構資本所占比重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表1中的其他資本是指除以上類型的風險投資資本以外的來源,這一來源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到了2004年,其比重已接近于金融機構資本。
二、美國資本來源分析
風險投資是美國經濟鏈條中很有特色和魅力的一個重要環節,為美國經濟的運行做出了巨大的推動,像蘋果、微軟和英特爾公司都是借助于風險資金成長和發展起來的。表2列出了美國近十年風險投資資本結構的變化趨勢。
從表2可以看出,美國的風險投資中養老金占的比重雖然整體有一個下降趨勢,但相對于其他資本來源,仍然居于絕對優勢。銀行和保險公司的作用除個別年份外都在不斷加強,成為美國風險投資的一個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公司資本主要是指大型企業基金,它們在風險投資資本中所占的比重在1997年達到25%后就呈現出逐年下降,到了2003年只占到了2%,但它們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的創業企業來說,仍然是獲得風險投資資本的重要來源。20世紀80年代以后,由于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的介入,個人和家庭的投資比重逐漸下降,1993年~2003年期間基本穩定在10%左右。
注:1995年~2003年的數據統計中沒有包括國外資本來源。
資料來源:1993年~1994年的數據來源于Paul.A.Gompers(1999);1995~2003年的數據來源于Venture Economics Investors Services 2006。
三、中美風險投資資本來源及結構對比
由于美國的風險投資業起步較早,且由于美國政府資本的強大支持,美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非常迅速。本世紀初,美國政府資本讓位于民間資本,風險投資資本來源更具多元化。機構投資者成為主要的資本來源渠道,資本總量非常龐大,同時抗風險能力也很強,可以長期投資于需要長期資本的風險投資業和創業企業,與風險投資業的特征相符。
而中國的風險投資業只是最近幾十年才開始發展起來,因此與美國成熟的風險投資市場相比,我國風險投資市場的發展歷程顯示出轉軌經濟時期獨有的產業特點,其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風險投資資本來源比較單一。從表1中可以看出,中國的風險投資業屬于政府主導型,政府資本和金融機構資本占到了40%以上,而外資資本所占比重不升反降,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限制了我國風險投資市場的活力。由于更多的采用直接投資的形式,民間資本沒有被充分地吸引到這一領域,且中國目前尚未出現特定的天使投資者,風險投資資本來源渠道的單一嚴重影響了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楊 葵:風險投資的籌資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P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