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煤炭、電力市場價格運行及管理體制中長期存在的矛盾問題不容忽視。本文從煤電價格形成機制、運行機制、煤電協調與管理機制三個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指出了進一步的調整方向。
[關鍵詞] 煤電價格 形成機制 運行機制 煤電協調機制
一、引言
2008年初南方地區突發的雪災致使我國17個省級電網拉閘限電,煤炭告急,電力短缺加劇,讓我國經濟承受了一次嚴峻考驗。災難雖已過去,但煤電市場價格運行及管理中長期存在的矛盾問題仍然存在。本文從煤電價格形成機制、運行機制、煤電協調與管理機制三個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從而為深入研究我國煤電價格形成與運行機制,完善我國能源價格管理體制打下基礎。
二、煤炭電力價格形成機制
目前,國內煤炭價格不僅應該包括產品生產耗費和保持合理的投資收益率,而且必須包括資源、煤礦退出、安全生產、發展成本和環境成本等,必須堅持完全成本充分補償、劣等資源條件定價、供求平衡、比價合理等。應該排除目前存在的電力壟斷與煤炭競爭的矛盾、煤炭價格制度改革設計上的缺陷、煤炭運輸能力不足、行政行為的煤電價格聯動、宏觀管理不順等方面的障礙,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通過市場化方式實現煤電價格的良性互動。
電力價格形成方面,國內現行電價存在形成機制不科學、水平差異大、結構不合理、監管不規范等問題。應該區分自然壟斷與非壟斷環節,逐步建立起發電、售電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輸電、配電價格實行政府定價的價格形成機制。用戶電價總水平要及時反映電力成本和需求的變動,要建立與消費者耗用供電系統成本相符的用戶電價結構,要外部成本內部化,規范、整合隨電價征收的政府性基金,建立規范化的可再生能源電價管理辦法。
三、煤炭電力價格運行機制
價格運行機制是指市場價格在運行中受多種因素影響發生變動,并通過一定的途徑或渠道與相關價格相互作用的過程。對于短缺型的基礎資源提價對資源消費和宏觀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對資源增加賦稅而產生的資源節約效果和對宏觀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以及環境使用進行征稅對環境的影響效果和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應該著力進行統籌規劃。筆者認為應建立有效的煤炭、電力短缺早期預警系統,制定全國的系統規劃,規劃要著眼于煤炭、電力需求與GDP增長間的長期關系,并考慮“電力先行”的增長戰略。
四、煤炭電力價格協調機制
國內方面,在發電市場進入競價上網后,煤炭價格的變動通過成本變化直接影響電價,通過引起電力結構變化、產業鏈資本滲透對電價將會產生間接的影響。針對市場主體、要素市場、電力需求方的特殊性以及政府監管的不完善造成的中國電力均衡的體制性障礙,應進一步調整市場結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監管在電力均衡中的作用,建立電力期貨市場和科學的進入退出機制。總體上,應該實行電煤價格市場化和煤炭資源市場化,建立完整、科學的資源稅、費體系。
五、小結
總體來看,煤炭、電力價格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煤電之間的價格矛盾。在通脹壓力甚大的宏觀環境下,放開的煤價和管制的電價在2007年已經積累了一定的不穩定因素,而雪災的出現恰好中斷了運輸,直至缺煤停機。二是完善煤炭價格機制與煤炭價格上漲之間的矛盾,2003年以來國際國內煤炭價格大幅上漲對保障煤炭價格的平穩運行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三是電價體制與現行電力行業的市場結構不協調,現行電價政策仍有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的必要和空間。四是煤電價格監管與宏觀調控的矛盾。作為宏觀調控的手段,不僅解決不了宏觀經濟問題,而且可能加劇相關行業市場失衡的局面,進一步降低資源的配置效率。
我國煤電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大方向和原則都基本明了,但有兩個方面有必要做深入研究。一是構成煤電價格或成本的要素及水平的測定。現行的能源產品成本是不完全的,價格是扭曲的。由于能源價格扭曲和缺少彈性,放大了社會對能源產品的需求,價格基本上沒有起到調節供需、促進節能的功效。第二,是如何實現價格機制的良性互動。尤其在我國,行業分割,各自為政,不從整體分析,是看不出問題的,也沒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所以,煤電的良性互動非常有必要做一些深入系統的研究。
參考文獻:
[1]Hotelling, H., 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31, 39:137~175
[2]Joskow P. L. , California’s Electricity Crisis, Oxford Review of Policy,2003, Vol.17,No. 3,365~388
[3]劉起運 任澤平:價格影響模型的技術評估與實證研究[J].中國物價,2006,12:35~39
[4]李 虹:電力市場設計:理論與中國的改革[J].經濟研究,2004.11:119~128
[5]林伯強:電力短缺、短期措施與長期戰略[J].經濟研究,2004.3: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