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技術創新成果的法律保護是企業經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份。研究在競爭中企業技術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對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作用,對于提高企業的科技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較為系統地論述了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對技術創新的保護方式和激勵作用,并列舉了實踐中技術創新保護的關鍵環節,提出了法律保護實現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技術創新成果 知識產權制度 法律保護
一、知識產權制度對技術創新成果的保護
創新理論是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中首次提出的。技術創新與技術發明不同,主要指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產品和工藝的明顯技術改變,特別指“一項專利的首次商業應用”。因此,技術創新的結果往往是經濟利益。同樣,技術創新過程中以某個或某類產品或工藝的引進、改進和生產為導向的,也可稱之為技術創新。
知識產權制度是對人類智力成果及應用進行調整的法律體系。從技術創新的定義、過程、結果看,知識產權保護尤為重要。知識產權對技術創新成果的保護作用的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知識產權制度確認了知識的占有的法律形式,即專利權、商標權和著作權。實際上是以法律的形式承認智力勞動成果是有償的,其本質是把智力成果當作物權(即財產權)保護,有利于激發新技術發明者的積極性,促進新技術的生產,保護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從而保護企業在激烈國際國內競爭中的優勢。
其次,知識產權保護提高了侵權人的侵權成本。技術創新需要創新者大量的資本投入,而模仿者的成本則非常低。如果沒有專利保護措施,則創新成本不但無法收回,甚至會被模仿者以低價強占市場。根據曼斯菲爾德的調查,由于建立了專利保護制度,使模仿成本提高了近11%。
再次,知識產權制度能夠延長模仿者和其他競爭者進入市場的時間。如果專利制度賦予專利所有人一定的壟斷期間,而在此期間,其他人未經專利人許可不能使用該項技術,則競爭者就無法同時進入市場參與競爭,保障了創新者利益的回收。此外,知識產權是企業參與國內外競爭,取得市場優勢的重要武器,也為創新者提供了被侵權后要求賠償的法律依據,有效地保證了專利所有人的合法權益。而剽竊他人的發明創造、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就會受到專利法或其他知識產權法的制裁。
二、法律保護對技術創新的激勵和推動作用
知識產權中的專利制度為技術創新提供了最重要的動力和激勵機制。專利制度是用來保護發明創造的獨占權,擁有發明創造的獨占權,就可以通過創新獲得更多的利潤。如果發明創造的獨占權沒有得到保障,那么一項新技術的出臺,任何人都可以仿制和抄襲,就會打擊技術創新的積極性。
知識產權制度賦予創新者以一定的壟斷權,競爭者要避免侵權,贏得競爭優勢,就必須進行新的發明創造,從而激勵人們不斷創新,形成“創新——獲利——再創新——再獲利”的良性循環,推動技術創新的整體發展。如曼斯菲爾德的一項調查表明:沒有專利制度的保護,醫藥工業中65%的發明不會被利用,60%的發明活動不會進行;在化學行業中,這兩個比例分別是30%和38%。
知識產權制度還有利于實現技術創新資源的有效配置。知識產權中的專利制度采用先發明或先申請原則,促使創新者盡早公開技術成果,可以避免重復開發,節約創新成本。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材料介紹,有90%~95%的最新技術資料首先反映在專利文獻上,查閱專利文獻,可以縮短科研時間60%,節省研究試驗經費40%。有鑒于此,企業的技術創新尤其需要專利信息的指引。
三、技術創新法律保護的有效措施
創新技術的商品化和市場化是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對于其法律保護應當始終將實現這一目的作為根本出發點。實現對技術創新的法律保護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新技術成果的首次商業化運用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強調從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到首次商業化應用,是技術創新的重要特性之一。新技術產品商業化上市,要最大限度地占領國內外市場,就必須保證自己的產品不侵權,就要持有自己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如果這些新技術產品尚未權利化,不僅會失去其市場占有率,有的甚至會被訴諸法庭。
2.對生產過程中產品工藝的綜合知識產權保護。一項具有高額利潤和廣闊市場前景的產品,必然會引起企業間的激烈競爭,沒有得到專利、商標等法律保護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會輕易的被投機者以不正當的競爭方式將其打垮,使產品喪失競爭能力。在沒有法律保護的情況下公開生產過程,必然導致在市場競爭中的失敗。因此,對技術創新的全過程實現綜合保護也是一個在實踐中值得關注的問題。實施防御性商標和聯合商標注冊戰略,在有產品出口的國家和地區申請商標國際注冊,對計算機軟件及時進行版權登記,并在廣告設計和委托開發合同中明確作品版權歸屬,都是十分現實可行的綜合保護策略。
3.對技術創新信息傳播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在知識產權保護公開的技術創新成果,任何人都可以查到、學會,但未經權利人許可卻不能為生產經營的目的使用,信息傳播往往是侵權者主要的途徑。這一點在軟件行業尤其明顯。軟件開發難度高、成本高,但復制易,費用低。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里都出現了擅自復制、廉價“銷售”他人開發的軟件的行為。這種行為使得包括我國軟件行業在內的各國軟件行業受到了嚴重的損失。因此在信息傳播中知識產權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和困難。目前針對信息傳播中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要措施一是辦理登記手續,實現著作權保護。同時采用許可方式對銷售和使用予以規范。而對于涉及到營業秘密則應當采用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其關鍵是采取保密措施,如與有關人員簽訂保密等措施都極為有效。
參考文獻:
[1]尚勇等:當今世界技術創新與科技成果產業化[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年8月:1~2
[2]張 鳳 何傳啟:國家創新系統——第二次現代化的發動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