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經管專業的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有其特殊性,結合管理學原理的有關內容,要加強公立經管專業大學生從商修煉,要做好五個方面:從商愿景的修煉,真正培養真正屬于自己的個人愿景的情操;自我超越的修煉,培養自己美好的心態,不斷重新聚焦,找出新目標;從商心智模式的修煉,克服各種心理頑石,發揮潛在智商;團隊學習的修煉,培養合作學習,配合的能力。
[關鍵詞] 大學生 從商 修煉
近年來,經過國家和社會的多方努力,曾經困擾大學生入學難現象有了改觀。但是,隨著大學畢業生數量增多,就業市場飽和,就業競爭日趨激烈。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559萬人,是近年來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就業工作任務更為艱巨。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從2006年開始,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出關于切實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積極做好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各地紛紛推出大學生就業特殊幫助政策,各高校也出臺各種措施力保大學生能順利就業。作者結合管理學中學習型組織的原理分析公立大學生如何走好從商之路的就業以及修煉方式,以供大學生朋友參考。
一、大學生從商困境的現況分析研究
經過調研,大學生就業難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1)目前大學生在就業方面遇到的困難,首先是求職過程中面臨的直接經濟困難。根據初步調查其主要表現為:比較普遍的是缺乏差旅費,不能赴外地求職和參加面試;部分貧困大學生因購置不起一套求職面試的正裝,不能自信地參加面試;部分貧困大學生支付不起上網、打電話等通訊費用,導致信息閉塞。(2)大學生就業困難還表現在,其自主創業資源稀少。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解決就業問題,是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但是大多大學生在校期間往往主要用功于書本學習,沒有經費和心思參與社會實踐和社會活動,創業能力很少得到鍛煉,他們的家庭更沒有條件提供創業啟動資金。目前條件下,他們即使具有創業能力并提出創業計劃,也很難取得所需的社會資源和經費支持。(3)大學生就業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的欠缺。其表現在:一是大學生的心理弱勢,由于經濟不獨立造成很多大學生不自信,就業期望值偏高,心理壓力過大;二是缺乏城市生活的經驗,社交禮儀和人際交往能力欠缺;三是社會實踐和專業實習不夠,貧困生專注于書本學習,應對實際工作和問題的能力不夠;此外,由于目前公務員、事業單位容納經管專業大學生數量有限,決定他們的大多數將進入企業、公司,走從商之路。針對上述情況因此筆者將重點探析經管專業大學生從商素質修煉。
二、公立高校經管專業大學生從商勇氣的愿景修煉
愿景有個人愿景和組織愿景,公立高校經管專業大學生應當把個人愿景積極投身到被納單位中去,轉化為組織的共同愿景,全身心地為組織做出貢獻。一個人不能沒有個人愿景,否則將失去自我,同時又必須和諧地與接納單位的愿景融合,這樣的就業才能達到個人與社會利益的雙贏。培養真正屬于自己的個人愿景,一是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要有為人民謀福利的愿望;二是要符合自身特點、能力、喜好。比如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紅軍為何能走下來?是因為他們大多數抱有解救困苦大眾、趕走日本侵略軍、打敗蔣王朝的愿景,而這支部隊都是窮人的軍隊,他們具有吃苦耐勞、艱苦斗爭的特點,所以他們能夠完成征途,到達陜北根據地。又如,比爾·蓋茨當年個人愿景是“讓世界上每張書桌上都擺有一臺計算機”,同時他的天賦符合社會需要的潮流,所以他也成功實現了個人愿景。所以公立高校經管專業大學生培養從商愿景的學習階段就應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注重能力的培養,同時又要培養良好的道德的情操、學會做人,這樣才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從商理念,為今后進入商場打下各種基礎。
三、公立高校經管專業大學生從商心智模式修煉
對公立高校經管專業大學生而言行為習慣是比較趨于成熟的,改善心智模式是一項十分艱難的修煉。一個人的心智模式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外界看包括父母、老師、朋友、書本、學校、社會等潛移默化;內部則跟性格因素相關。
一個人的心智模式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智商、情商、逆商、學習商的組合高低來反映。有人把一個人成功的要素用以下等式表示,即:成功=15%智商+60%情商+5%逆境商+20%學習商。改善心智模式必須通過檢測,認清自己隱藏的心靈地圖,讓錯誤的心智模式浮出水面,看清它的真貌,采取措施,對癥下藥,改善心智。
1.智商:正常人的智商一般在90~110之間,包括內智與外智。內智指: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洞察力、推理力、內省力等。外智指知識經驗、技能等。
2.情商:也叫情感力,指人的行為中激勵、控制自己、了解他人、激勵控制他人的能力。情商高與低可用下表表示:
3.逆境商:指一個遭受挫折,身處逆境是否依然能夠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能力。逆境商包括:信念、自信心、意志力、容挫力和樂觀性。人之逆境,十有八九。人遭受挫折后,通常有三種反應,理智性反應包括堅持、解釋、升華、補償;非理智性反應包括:攻擊、妥協、倒退、表同、放棄;平衡性反應包括:文飾、投射、宣泄、解脫。
4.學習商:指學習的技能、技巧、方法。在現代社會,學習力的高低越來越決定著一個人的成敗。
另外,在我們大學生從商路上總有些阻擋前進的心理頑石,需要我們識別并推開。常見的心理頑石有以下:
(1)歸罪于外,推卸責任的心理。出了問題,遭遇失敗時常不以自己的身邊找原因而把責任嫁禍他人。這塊頑石平常人的習以為常,已至渾然不覺。
(2)墨守成規的舊習。安于現狀、不知抓住機會改進是多數人的想法,殊不知商場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3)鼠目寸光的心理。一般從商者一進入商海,就想急功近利,一夜暴富。這都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做任何事業要有長遠眼光,西武集團董事長堤義明對觀光事業定義是:觀光事業絕不可能立刻獲得暴利,必須先播種,再加以精心培育,才能有所收獲。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茨在回答為什么不追究私人盜用windows系統時說,你們只看到這些私人的盜用,而沒有想到是這些用戶托起了微軟“殿堂”。
四、公立高校經管專業大學生團隊學習演練
團隊的智慧高于個人智慧的總和。團隊擁有整體搭配的能力,當團隊真正學習的時候,不僅整體產生出色的效果,而且個別成員的成長速度也比運用其他學習方式要快。江西省公立高校經管大學生從商學習的基本單位應該是團隊,在團隊學習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要了解團隊中每個人的角色扮演。團隊中的成員角色的形成和分配取決于本人的個性及組織位置地位的要求,了解這些角色區別可以進行優勢互補,相益得彰。公立高校經管專業大學生在團隊式課程學習中也可以考慮以下圖表表示。
該表說明課程討論、課程實習時,可有意識根據同學的特長、個性不同來組團進行管理的計劃、組織、指揮、營銷預測、營銷策劃的實踐。通過上述模式的團隊學習修煉,可以有效溶合各種教學模式進去如提示式、自主式、共同式,教學手段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顯示、展示、語言口述、,以期達到良好的現場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掌握新知,從大學生面看,就是發展新的認識。然而在此之前,大學生往往已經具有某種知識,蘇格拉底認為所謂新知識就是在變革舊有知識同時去掌握新知識,倘若教師只顧片面灌輸某種知識,教師也許認為,自己作了極好的講解,學生也自認為懂了,然而過幾天考查,學生全然不記得了。這是由于新知識,并未內化到大學生的人格之中去,在以團體學習,培養思維、能力為目的的教學組織中,應當是團體人一道解決同一課題,即集體思維基礎上共同解決一道問題(最好是尖銳的問題),在這樣團體學習教學中應先將課程分解為幾道大型討論課題,在課題中大家相互提出創見,相互批評,激勵,相互修正,相互補充,共同思考共同探求,以求最優解決方式,這就是團體學習的知識獲取過程。它能動態調動已有知識探求新知識來解決商務活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與挑戰。它能使學生獲得更多從商的體悟,從而培養更堅實的商場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勝標:二十世紀世界富豪.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9
[2]劉大星編著:共同愿景——創建學習型組織培訓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