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場經濟與道德的辯證關系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的關系,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道德建設的發展。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賦予了人們新的道德觀,為道德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并利于 人與人之間結成平等友愛的關系。另一方面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就是道德經濟。市場經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果,是人類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的經濟規律。因此,市場經濟并非是資本主義社會所特有的經濟現象,而是縱跨了幾種社會形態的經濟現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原則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是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并最終達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目的的。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聯系在一起,決定了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必然是在堅持等價交換。尊重物質利益原則的同時,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統一起來,社會主義道德性質必然是社會主義經濟關系與社會進步要求的集體主義精神的統一,從而真正實現社會的經濟發展和道德進步、經濟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真正統一。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生長。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歸根結底是由經濟決定的,經濟的發展必然引起道德觀念的變化和發展。從人類道德發展的大趨勢看,道德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趨于進步的。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不斷得到完善,社會主義道德必然日臻高尚。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存在和發展將日益成為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基本原則的新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弘揚這種社會主義的價值精神又成為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內在要求。
二、市場經濟需要強化職業道德
溫家寶總理最近在視察奶制品市場時,批評一些企業缺少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現實的情況促使我們思考一個問題:職業道德與市場經濟是什么關系?從發達國家的實踐看,市場經濟與職業道德有著非常緊密的內在聯系,或者說如果沒有市場經濟所要求的職業操守,就不會有市場經濟的效率和由此帶來的經濟發展。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對二者的關系作過研究,認為個人必須履行他的工作或他所處地位賦予他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他的天職。
為什么市場經濟不僅沒有淡化反而更加強調職業道德呢?這是因為,市場經濟是通過分工和交換組織社會經濟運行的經濟體制。而交換就會產生交易費用。這里所講的交易費用,是指與生產無關的包括搜尋交易對象、辨別真假、簽訂契約以及維護權益等的費用。如果交易費用過大,這樣的市場經濟就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在極端的情況下,這會迫使人們退回到沒有交易的時代(現實中的表現就是不買不信任的東西)。因此,高效的市場經濟必須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費用。而大家都遵守職業道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費用,最終使自己、也使整個社會獲益。如果突破道德底線的現象普遍存在,整個社會就會無序,無序的社會對誰都沒有好處。因而,遵守職業道德是市場經濟高效運行的基本保證。
從理論上看,市場經濟離不開職業道德,但有的個人和企業仍然存在這樣的擔心:遵守職業道德會吃虧。事實上,他們可能會在一個時期或某些方面吃虧,但從長期和總體上看并不一定吃虧。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交易是不斷重復進行的,那些缺乏職業道德、沒有良心的企業和個人最終會遭到唾棄。例如,在這次“三鹿”奶粉事件中,人們紛紛購買沒有檢出有毒物質的企業的奶制品,就是對遵守職業道德的企業的最好褒獎。當然,除了人們對遵守職業道德的企業給予的這種褒獎,社會還應當嚴懲那些喪失職業道德、沒有良心者。沒有懲罰就沒有約束,就難以鑄就職業道德。
三、市場經濟與法治觀念培育
由于我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的充分發展而從半封建、半殖民躍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再加之以住\"左\"的錯誤的影響,使我國的市場發育至今還不充分,市場機制不成熟,長期計劃經濟的固有模式、傳統習慣、思想觀念,導致特別是市場規則和法制環境不完備、不健全,人治習慣還頑固存在。這些都給發展市場經濟造成諸多阻力和困難,使我們尚未具備立即直接邁入現代市場經濟的主客觀條件。因此,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努力創造好條件,排除種種阻力和困難,力爭盡快地與現代市場經濟接上軌。在這個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必須高度重視法律在引導和保護市場經濟發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切認識和牢固樹立現代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的觀念,以便增強我們運用法律手段來引導和規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大力加強經濟法制建設以及整個民主、法制建設,加速這一轉變過程,使我國經濟發展快步邁向現代市場經濟的新臺階。
法治信仰是人們對法律理性認識基礎上油然而生的一種神圣體驗,是對法治的全身心認同和投入,是理性化了的對法律的激情。就社會而言,它意味著充分調動各種智慧、情感和力量去為法治而奮斗;就個體而言,它意味著一種崇高的人生追求和為法治而獻身的精神。法治信仰是法治的精神實質,是一個社會實現法治文明的重要標志。應通過普法教育,使人們堅信,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經濟繁榮有序、政治民主昌明、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對中華民族每一個成員生存狀況和前途命運的深厚關懷。
總之,市場經濟離不開良好的道德建設和法治精神,為了社會主義市場竟的健康運行,讓我們致力于公民良好的道德和法制觀念的培育。
參考文獻:
周 海:市場經濟的價值觀.經濟縱橫,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