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大廳是維也納最古老、最現代化的音樂廳。是每年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法定場所。
從1939年開始,每年的1月1日便會在此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雖因戰爭一度中斷,但是1959年又重新恢復。
金色大廳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筑。外墻黃紅兩色相間,屋頂上豎立著許多音樂女神雕像,古雅別致。維也納交響樂團每季度至少在此舉辦12場音樂會。1870年1月6日,音樂廳的金色大演奏廳舉行首場演出。1872年到1875年間著名音樂家勃拉姆斯曾在此負責組織音樂演出。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蜚聲世界,1993年的新年音樂會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過電視衛星收看實況廣播,收看人數超過10億公斤內有收藏館,館分兩室。一間是展覽,定期舉行收藏品展覽,供人參觀。一間是檔案室,一邊的書架上放滿大量歷代手寫的、木刻的、鉛印的音樂書籍和樂譜;另一邊是一排鐵箱,藏有音樂大師的樂稿、書信和其他手跡,其中有莫扎特的《最后一個交響曲》樂稿、舒伯特的手稿;《末完成交響曲》手稿等。屋子中間是一長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閱資料之用。檔案室原為勃拉姆斯的辦公室,他臨終前一再囑咐,要把他珍藏的幾千冊音樂書籍和樂譜全部捐獻給檔案室。
音樂廳屬于奧地利音樂之友協會,該協會擁有會員7000多人,據說是世界上歷史最久、人數最多的音樂組織。1870年的首場演出,就是由協會同仁擔任演奏的。
金碧輝煌的建筑風格和華麗璀璨的音響效果使其無愧于金色的美稱。在每年新年音樂會的電視轉播中,全世界的愛樂者都可以在聆聽音樂的同時一睹“金色大廳”的風采。自大廳落成那天起,維也納愛樂樂團就在這里“安營扎寨”。“金色大廳”與維也納愛樂之聲相得益彰,“世界第一樂團”與“世界首席音樂廳”交相輝映。
與阿姆斯特丹的音樂大會堂和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相比,這個“長方形鞋盒”的確實狹長了些。然而它的聲音流動性特別好。在這里,弦樂器與木管樂器、木管樂器與銅管樂器的平衡達到了巧妙無比的境界。也正是因此,每年一度的新年音樂會才帶給全世界音樂愛好者難以忘懷的視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