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榮的管理金句:
1、創業憑五想——思想、夢想、幻想、聯想、理想。
2、立業憑五氣——義氣、豪氣、神氣、和氣、勇氣。
3、管理憑十求——求誡求久、求質求量、求買求賣、求功求利、求準求快、求廉求效、求新求美、求禮求理、求公求法、求誼求遠。
很多人認識林世榮,是從一個“廁所”開始的。
林世榮是香港“金王”,是市值十多億港元的零售珠寶王國“國王”,個人身家近6億元。
2001年,林世榮以“金至尊”為品牌,進軍零售市場,豪擲三千八百萬元,以三百八十公斤黃金,六千二百粒寶石珍珠,在公司“金至尊”展廳內,建造全球最貴的金廁所金馬桶,打入吉尼斯世界紀錄,一舉成名。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這樣描述該金廁“世界上最昂貴的衛生間由珠寶商林世榮制造,它完全由黃金和昂貴的珠寶制成。抽水馬桶、洗臉臺、刷子、衛生紙盒、鏡框、吊燈、磚塊和門全部用24K黃金制成。廁所內的構造采用古羅馬式的設計風格,墻身和配套鑲以黃金珠寶浮雕壁畫,地板采用天然寶石。此外,整個洗手間還裝上自動沖洗和自動烘干設備,輕按按鈕即可自動完成整個清潔過程。金廁所還裝有先進的過濾系統,常保空氣清新。當年打造這座金廁所動用的380公斤黃金,在2003年的時候市值就已升至6000多萬港元?!?/p>
其亦于2006年斥資4億元在土瓜灣打造“瑞士號黃金皇宮”景點,全金的客房金碧輝煌,一晚的租金20萬元。
另外,林世榮在08年更以天后Kelly陳慧琳任金至尊代言人,在北京的發布會讓Kelly戴上共63卡、價值千萬的“星語心愿”的鉆石頸鏈。令金至尊的品牌地位更上層樓。
恒豐金業現時共有162間分店,包括內地的147間自營店和加盟店。及香港、澳門的15間分店。林世榮曾預計08年會加開50間分店,希望于2012年達致“百市千店”的目標。
2008年9月26日,白手興家、奮斗數十載成為“香港金王”的“金至尊”創辦人林世榮博士,被發現在中區半山寶云道豪宅內因心臟病突發離世,結束其傳奇的一生,終年53歲。
傳奇由一筐香蕉開始
傳奇應該從上世紀60年代一筐香蕉說起。
1955年,林世榮出生于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梅隴鎮,祖父做珠寶生意。林世榮不滿十歲時。父親病逝,家中的生活重擔全部壓在母親身上。林在五個兄妹中排行老三,因其大哥病殘而成為母親的主要助手。林家家境并不富裕,這個貧窮的家庭惟一的收入來源,就是到街頭叫賣香蕉,一種在當地像臺風一樣尋常的水果。
親身經歷幾次買賣之后,林世榮發現,同樣的香蕉,要賣得比別人更高的價錢,必須得作一些“經營上”的改變。
于是,1966年的海豐街頭每天早上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景:一群衣衫破舊的小孩在他們那位神情狡譎的“頭兒”的帶領下,把守了小城里每一個主要的路口,他們以很低的價錢買下幾乎所有能碰到的新鮮香蕉。而中午時分,大街上就會出現一大群叫賣香蕉的孩子。這段時期,海豐人突然發現,以往那些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香蕉竟然漲價了。這次“壟斷銷售”讓林世榮第一次意識到,做買賣,就不能走別人走過的路。這年,他11歲。
林世榮天資聰敏,在同齡的孩子中。他的點子最多。但迫于家境,他念到初中二年級就輟學了。
與不少潮汕商人一樣,林世榮從小就想做生意。但限于當時內地的環境,他發揮不了他的經商天賦。不過,他不安于現狀,毅然決然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命運轉折地——香港
1977年,22歲的林世榮帶著擺脫貧窮生活的向往,進入了富庶的香港地區。
林的親戚家沒有地方可供他棲身。他只好在深水一帶,找了個陽臺,搭了個窩棚類的臨時居所,這樣可以省卻房租。他曾在電子廠打過工,也曾售過樓,最后在一家雜貨鋪做幫手。
1978年前后,香港開始出現了超市,雜貨鋪的生意就一天天差下來。當時在雜貨店做伙計的林世榮開始意識到自己所處的行業將面臨滅頂的危機,他必須另謀出路。在祖國內地他只念到初二,談不上學歷,在香港這樣的地方,沒有學歷就沒有底氣。本著“一技傍身”的傳統思想,林世榮想除了學一門手藝以圖保證將來的生活,他似乎沒有其他選擇。思前想后,他決定去學習打金。一來,香港當時金鋪多過米鋪,找工容易;二來,黃金生意古往今來從沒有間斷過。學習打金將永遠有飯吃;三來,他希望以后祖國大陸也可以搞黃金,他學會了打金手藝就可以回故鄉賺大錢。
就這樣,林世榮成為了金飾作坊一名月薪300港元的普通學徒。雖然月薪僅有300元,但對一心想學本領的林世榮來說,學到技術才是最主要的。他不僅不在乎報酬,還用微薄的積蓄不斷地給師父買酒。多干別人不愿干的活。心思靈活的林世榮很快得到了師父的厚愛,被傳以真功夫。
按照通常的情況,要學會手工制造精致的黃金首飾,需要從師三到五年。但林世榮憑著自己的勤奮智慧,只花了三個月就弄清了工藝流程。一年后就掌握了全部技術。
學會了一門手藝。謀生不成問題了。林世榮又有了新的想法,打工不是他的追求,開創自己的事業才是他人生的目標。于是,他離開了金店,自己租了一節柜臺——從此走上了給自己打工的路。
憑借著親戚送的一張舊桌子、一把金飾加工必需的火槍和錘子,以及用全部積蓄2000港元換成的3兩黃金,打金師傅林世榮開始他的“職業生涯”,其商業天賦再次展現。
與其他打金師父被動地等訂單不一樣的是,一開始林世榮就利用那3兩黃金,按自己最擅長的款式設計加工出一些金飾,然后拿著這些產品到大型的金行推銷?!拔以O計的東西獨一無二,這些金行非常喜歡我的產品。他們甚至拿出一些黃金,讓我大量加工?!泵看位貞浧疬@段往事,林世榮的眼睛開始閃動著耀眼的光芒。
林世榮很勤奮,有時候一天工作20個小時,做30條手鏈,能賺幾百元錢,相當于過去他一個月的薪水。由于沒有了成本投入,而加工的量也開始變大。局面慢慢地打開了,林世榮就轉而招幫手,請了10多名工人,辦起了工廠。他自己。則當上了老板兼師傅。
成功由“非?!痹炀?/p>
1979年,祖國大陸開始推行經濟改革。24歲的林世榮在同行們詫異的眼光下,帶著幾萬塊錢來到毗鄰香港的廣東東莞,找了30個工人,在內地開了林氏首家黃金首飾加工廠,取名“恒豐”。
“當時我不過是想成為一個上百人工廠的老板,每天只需到工廠巡視一下就夠了,不必為著親手加工那些金飾而起早摸黑?!菚r香港工人薪水很高,我只能到內地去。”被問到為何會選擇在改革開放剛剛開始、政策環境尚未明朗的年代,毅然回內地投資時,林世榮淡淡地這樣說道。而工廠名字“恒豐”。也在這一年成為了他在香港開設的公司的名字。
1979年只是一個開始。此后的80年代,林世榮先后在深圳和北京各開設了一家加工廠。
但1980年的阿富汗及兩伊戰爭,在造成無辜者傷痛的同時,也幾乎摧毀了林世榮剛剛起步的企業王國?!澳悄?,因為戰爭,黃金價格從1978年的每兩800港元一下飆升到每兩5000港元。高昂的成本讓金飾市場萎縮得非常厲害,工廠在那時停產了好幾個月。”
林世榮開始關注加工工藝相似但價格更低的銀飾產品。隨即,他將公司幾乎所有的黃金換成白銀,轉做銀飾加工。
事情的發展證明了林世榮的遠見。在1980年代,白銀飾物成為了全球最暢銷的首飾商品,而林世榮也在這個“白銀年代”成為了香港的“銀王”。一直到黃金價格開始回落、穩定,恒豐金業才重操金飾加工的舊業。
災難化解后,讓林世榮開始養成跟他的同行一樣的習慣:關注黃金價格的走向。“當小布什在第一次競選中獲勝呼聲高漲的時候,我就開始大量購入黃金。因為有石油財團支持的布什家族獲勝,必然會帶來戰爭。黃金的價格必然飆升。”
如同以往林世榮任何一次“非?!迸e動一樣,當年低價大量購入。并因此惹來譏笑的數噸黃金,在黃金價格高漲的今天,為恒豐金業帶來的除了利益。還是利益。
現在,所有關于林世榮這個判斷是否正確的討論都變得毫無必要,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究竟是什么讓他擁有如此的“先見之明”?
“那是一種洞察先機的智慧。”對于這些問題,林世榮只是簡單帶過。
是的,林世榮就是這樣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他總是令人詫異地挑選別人認為“不恰當”的時機做一些“非?!钡氖虑?。但這些舉動,卻沒讓他的對手有太多嗤笑的機會。因為,每一次。這些“非常”行徑最后都能為林世榮帶來一個事業的高峰。
林氏首家黃金首飾加工廠,成就了林氏“香港金王”的基業,從此,在林世榮一個一個的非常舉措中,恒豐金業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運轉軌道。
責任編輯 林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