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存輝,從昔日溫州城內辛苦操勞的小小修鞋匠,幾經奮斗終成資產超過億萬美元的年輕富豪,連續三度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其中的跨度之大,變遷之巨,其實就是一部傳奇。他始終認為:人的一生,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自己。“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企業。最難的是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
人物檔案
南存輝,1963年生于溫州樂清縣。1978年初中畢業后從事修鞋行當。1984年與朋友合伙創辦樂清縣求精開關廠。1991年成立溫州正泰電器有限公司。1994年2月成立正泰集團。任正泰集團董事長。1998年,對家族控制的集團公司核心層進行股份制改造。正泰的股東由原來的10個增加到現在的100多個。南存輝的股份下降至20%多。2000年,在北京完成碩士研究生學業。近年先后榮獲“世界青年企業家杰出成就獎”、“中國十大杰出青年”、“中華十大管理英才”、“中國鄉鎮企業十大新聞人物”、“2002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等稱號,并被推選為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常委、浙江省工商聯副會長。
因其從修鞋匠到中國富豪的傳奇經歷以及把私營企業帶進現代化管理程序的作為。南存輝成為公認的“中國新興民企代言人”,并被中國青年雜志列為“可能影響中國21世紀的100名青年人物”之一。
南存輝自我評價:“中學畢業。修鞋匠出身。當過農民,開過個體電器店。現仍在正在慢慢做的當中。”
英雄出身草根
1978年,13歲的南存輝正讀初中二年級,這時父親因意外不幸腿部骨折,醫生建議,至少得休息一至兩年。南存輝的母親身體一向虛弱,作為長子,照顧弟妹、養家糊口的生活重擔一下子壓在了南存輝稚嫩的肩上。就這樣,初中尚未畢業,南存輝就不得不輟學當上了小鞋匠。
寒冷的冬日,年少的南存輝走街串巷地為人補鞋,稍不留神,補鞋的錐子就會深深地扎入手指中,鮮血頓時涌出。南存輝咬牙拔出錐子,用片破紙包上傷口,含淚為客人修補好鞋子。在南存輝短短的修鞋生涯中,他每天賺的錢都比同行多,憑的就是他修鞋的速度快一些,修得用功一些,質量可靠一點。
回憶起自己充滿艱辛與磨難的少年時代,南存輝說,“三年的修鞋雖沒賺到什么錢,但它使我懂得了誠實做人的道理,有質量便有市場。同時它也讓我明白了,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重視從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起,而且任何小事要做好都是不易的。”
在修鞋的時候南存輝發現,有很多供銷員,都是他原來認識的農民,他們拎著個皮包,跑來跑去,鞋、皮包都破損了,就到南存輝這里來修補。南存輝很奇怪,這個鞋和包怎么會經常破損呢,而且包里面拿出來的東西,都是一些合同、印章之類的東西。隨之,南存輝又發現,柳市整條街上全部都是前店后廠做電氣的,有專門賣零配件的,有專門做裝配的,他想,可見這個行業很賺錢。“我發現這個行業發展非常快,能夠賺錢,而且能夠鍛煉人,所以我就把修鞋停下來,轉而搞起了電器行當。”南存輝說。
1984年南存輝找了幾個朋友,四處借錢,在一個破屋子里建起了一個作坊式的“求精”開關廠,四個人沒日沒夜地干了一個月,做的是最簡單的低壓電器開關,可誰知賺來的第一筆錢只有35元錢。3個合作伙伴都沮喪極了,而南存輝卻興奮異常,因為他覺得自己終于找到了一條通往財富的路子。就從這35元中,他仿佛看到了創業的曙光。
原始累積
慢慢地,南存輝發現,低壓電器行業市場前景很大,但光靠個人力量不行,光靠一個小打小鬧的門面更不行。這個時候,他的小學同學胡成中找到了他,想跟他一起合伙辦廠,1984年7月,南存輝與胡成中一起投資5萬元,辦起了“樂清縣求精開關廠”。
“剛開始辦廠其實很難,因為自己什么都不懂。技術不懂、質量不懂,市場在哪里又不知道。沒有設備、沒有技術、沒有人、沒有資金,萬事開頭難。讓人傷透腦筋。”南存輝回憶說。
剛辦企業時,南存輝在“借”字上大做文章,請人才、借腦袋,并利用人家的設備來生產自己的產品。當時技術上要靠上海,于是南存輝去請了幾個工程師來指導。求精開關廠慢慢發展起來。
企業發展起來了,就面臨著民營企業難過但必須過的三關:分銀餉、排座次、輪榮辱。剛開始這個問題并不明顯,但是企業有了知名度之后,地方政府為了鼓勵發展經濟,就給企業領導人評個先進、給個獎勵什么的,但企業是兩個人辦的,給誰好呢?南存輝笑著說,“于是最初,我們想出了‘廠長輪流做’的辦法,我今年當廠長。你當法人代表,明年你當廠長,我當法人代表,較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直到1990年,“求精開關廠”發展為兩個車間,總資產200萬元左右,產值做到了1000多萬元,南存輝、胡成中雙方也各有親戚、朋友進入了經營管理層,兩人在一些經營決策問題上。開始偶有爭議,于是就分家了。
分家后,南存輝為什么將企業取名“正泰”?南存輝如此解釋,“1991年求精廠分家那陣子,柳市電器企業無序競爭嚴重,有許可證沒許可證的、質量好的質量差的都混在一起,一些人不按常理出牌,把市場搞得很混亂。”這時南存輝想到的是,“做企業要先做人。”一次偶然的機會,南存輝發現一張從香港購買設備時開的發票,這個商店名字叫“豐泰”,這個“泰”字蠻好的,南存輝覺得“做人要正直,處事要泰然,把這兩個字合起來就叫‘正泰’。”“那時候沒什么宏偉理想,只是想做人要做正,做事要做正,企業才會穩如泰山。”南存輝笑。
其時的南存輝,并未意識到他隨后會創造一個又一個的“正泰神話”。
后續:不—樣的浙商
與成千上萬的溫州小業主一樣,南存輝辦起了工廠,跑起了供銷,進行了艱難的創業初期,但有兩件事足以說明南存輝不同于一般的溫州老板。
其一是,創業伊始,他曾招其弟南存飛到自己工廠做工,干了一個多月,南存飛就嫌每月30元的工資太低,辭工另謀他路,對家族人員的任用原則略見一斑;其二是,當鎮上生產所謂仿制品的企業——也就是沒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沉溺于與政府打“游擊戰”時,南存輝已從上海請來專家指導生產;同時在經營上開始了無利息的“社會負債”式運轉模式——占壓供應商貨款2-3個月,占壓的款項達總資產的30%至35%——這一模式一直延續至今。所以,在其他企業紛紛多元化操作時,南存輝能夠一門心思把主業放在低壓電器上,就不會顯得突兀了。
1991年,在與朋友合作創辦的“求精開關廠”解體后,南存輝吸收弟弟、妹夫等家族成員入股,組建了典型的家族企業—溫州正泰電器有限公司,南存輝個人占股60%以上。到1993年,正泰的年銷售收入達到5000多萬元。鋒芒初露的南存輝意識到,正泰要想繼續做大。必須進行一次脫胎換骨的變革。于是,南存輝充分利用正泰這張牌,走聯合的資本擴張之路。他先后將當地38家企業納入正泰麾下,于1994年2月組建了低壓電器行業第一家企業集團。正泰股東一下子增加到數十個,而南存輝個人股權則被稀釋至40%左右。
然而他在摸索中漸漸發現,家族企業的一個致命弱點就是無法更多更好地吸納和利用優秀外來人才,而人才又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到1998年,幾經思考的南存輝突破阻力,毅然決定弱化南氏家族的股權絕對數,對家族控制的集團公司核心層(即低壓電器主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把家族核心利益讓出來,并在集團內推行股權配送制度,將最優良的資本配送給企業最為優秀的人才。就這樣,正泰的股東由原來的10個增加到現在的100多個,南存輝的股份下降至20%多。家族色彩逐步在淡化,企業卻在不斷壯大,正泰目前已成為擁有資產30億元、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年上繳稅金逾5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對此,南存輝坦陳:“分享不是慷慨,對創業者來說,分享是一種明智。”
南存輝語錄
人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你自己。要不斷地學習,開始時學習可能是為了競爭,到后來就成了人生的一種需要。
在企業快速發展階段,有非常多的行業讓你選擇,找上門來的各行業合作伙伴踏破了門檻。這樣很容易導致決策的隨意性,好比燒開水,你把這壺水燒到99度只差1度就開了,突然你心血來潮覺得那壺水更好。把這邊擱下不燒了而跑到那邊重新另起妒灶。新的一壺還沒燒開,原來那壺也涼了。
關于成功經驗,可用四句話概括心得:誠信經營——不要投機取巧,不管是對合作伙伴,對經營客戶,還是對民族,對國家。以人為本——對內對外都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好高騖遠——要立足實際。不斷創新——首先是觀念的創新,因為很多事情只怕你想不到。
敢于創新,這對一個企業來說就是靈魂。你除了敢于創新、善于創新之外,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成功的東西打破。敢于打倒自己,否定過去,這樣的企業才能有發展。
責任編輯 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