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
經過2008 年3 月改版以來的探索,《新知客》雜志已逐漸培養起全面原創的能力。在近期的雜志中,已經實現全部內容皆由中國采編團隊獨立制作。于是在2009 年4月刊的封面已做了調整以體現此點。
自2009 年5 月刊始,《新知客》雜志正式停用“Focus”此一品牌作為雜志前綴名,且不再以意大利《Focus》母版雜志的版權作為《新知客》的內容特色。為創建此服務于中國讀者,立足中國本土報道科學、觀察世界的新型雜志,請熱愛《新知客》的朋友廣提意見,共同扶助她的成長。
天津科學與生活雜志社
2009.5
在菜盤里滅絕的動物
被認為絕種了數十年的動物居然重新出現,可是它出場的方式實在是太有戲劇性了。出現在菜盤子里不夠,居然還上了電視的烹調節目,“最終被做成了一道菜”。雖然有學者會跟我們說每天都有物種在滅絕,但同時也有新的物種誕生。可是我們總不希望這些物種是滅絕在菜盤子里,而誕生于試管中吧。我覺得,在這個地球上,目前人類想要吃光卻吃不光的物種少之又少(也許除了家鼠以外)。保護瀕危物種應當不僅僅是對我們生存星球的回饋,而更多的是體現人類對于生存的態度。
——謝錦 ( 湖北)
衰變的“核心”
《天生就是核心》中所謂的小型核子發電機,在現實世界,其實早已遍布俄羅斯的海岸線。在20 世紀中葉,為了在人跡罕至卻綿延千里的海岸線上給過路的船只指路,一些使用了核電池作為能源的燈塔被大量建造。而如今,GPS 的出現使得這些獨特建筑全然失去了實用的價值。無需維護的優點如今是災難的起源。據悉,已有多處燈塔及其周邊地區成為了核污染區。想象一下把這樣的東西放進你自己的胸膛會怎樣吧。看來,我還是保留自己這顆雖然會早搏但起碼是有血有肉的心吧。
——林稚熙 (廣州)
奢侈不得的瓶裝水
看到上一期的《圈水運動后遺癥》讓我想起了《環境科學快報》的一則報道。美國太平洋研究所的環境科學家彼得· 格雷克曾和他的同事希斯· 庫里將瓶裝水的生產、運輸等每一個過程所消耗的能量疊加起來,以此計算瓶裝水生產所消耗的能量。這個研究小組估算,2007 年美國生產瓶裝水所消耗的能量相當于3.2 ~ 5.4 千萬桶石油。而全世界瓶裝水生產所耗能量是這個數字的3 倍。我們喝的每一瓶水就相當于1/4 瓶石油!唯有我們消費者自己才能真正為減少瓶裝水引起的環境代價負責。
——齊芯 (福州)
數字化“錢機”
數字化醫療的報道再一次證實了IT 精英們對于未來“錢機”的預測。我最近還聽說,一套精確實用的“數字化下水道”正悄然地在我們不太熟悉的地下世界開拓疆域。巧合的是,就在前不久的國際論壇上,我們聽到了谷歌之父暢談互聯網上的“無限商機”。這不由得讓人想到互聯網剛剛興起時我接的一筆沒做成的單子。一個雄心勃勃準備占領電子商務界先機的老板讓我幫忙準備一場“秀”,主題則是關于“B2B”。對于IT 根本是文盲的我,于是小心翼翼地提問道:“啥是B2B 呢?”他居然告訴我:“沒有人知道。所以我需要你編一個劇本演出來。應該是你來形容給我們看什么是B2B。” 我的天吶!新概念天天都能有的說,有這個工夫這位仁兄當年真該去研究下水道。
——鄒小賀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