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玉是沈陽市東新小學的一位書法小明星。年僅11歲的她從小酷愛書法,5歲臨帖習字,7歲拜書法家陳東利老師為師,主學王羲之,歐陽詢、黃庭堅楷書,兼習顏真卿、柳公權、黃自元、董其昌等名家書體,博采眾家之長。幾年來,她小有成績,多次在全國書法大賽上摘金奪銀,并被中國書法報社聘為創作員。當記者問她成功的秘訣時,劉金玉說:“學書法首先應該對它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是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具有一定的耐性,要敢于承擔時間的煎熬;再有就是筆耕不輟,在創作中用心去領悟。”
拜師學藝讓自己步入正軌
說起對書法的喜愛,這還要從爸爸劉巖說起。劉巖是一名書法愛好者,一有空閑就到書畫市場轉悠,經常買一些書畫回家,而且經常提筆寫字。看著一行行漂亮的漢字在爸爸瀟灑的筆端流淌而出,年僅5歲的劉金玉很是好奇。有一天,她饒有興趣地對爸爸說:“爸,我也要學習書法,長大了當一名書法家。”看到女兒興致勃勃的樣子,爸爸笑著說:“好啊,不過學書法要吃很多苦頭的,你能吃苦嗎?”“爸爸都能吃,我為什么不能呢?”劉金玉的話逗得爸爸哈哈大笑,不過,從女兒靈性的目光里,他還是看到了一點希望。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難了,書法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藝術,如果單從實用角度出發,書法則越來越接近于“屠龍之技”。如何畫龍點睛,賦之以靈魂,使之重新成為一條活靈活現的“龍”,這是書法家們長期以來思考與探索的問題。然而,對于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學書法的入門功課當然要從臨帖開始。
自學了一年,劉金玉就能獨立寫春聯了。爸爸把她寫的春聯送給親戚朋友,每當聽到叔叔阿姨的稱贊時,她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家里的墻壁上,掛滿了劉金玉的書法,書法已經成為她家的“招牌”了。有人說,學書法是枯燥無味的,劉金玉也有過這樣的體會,不過書法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彩虹呢?
巧的是在劉金玉剛上小學不久,學校就聘請書法家陳東利給學生們上書法課。第一次上
課時,求學若渴的劉金玉誠懇地對陳老師說:“老師,我能和你一起學書法嗎?”陳老師笑著說:“當然可以、在坐的每個人都可以呀!”那堂書法課,劉金玉給陳老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她寫的“家和萬事興”五個大字受到了表揚。一個月后,陳老師決定收她為徒,免費讓她參加自己的書法培訓班。培訓班里的學生年齡相差很大,有初中生、高中生,甚至是成年人,劉金玉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個,也是最虛心的一個。
有一天,劉金玉無意中看到陳老師的隸書作品,突然發現隸書這種清新飄逸的字體更吸引人,于是她又一筆一劃地和隸書打起了交道。因為有寫楷書的底子,所以學隸書時她信心十足。談到練習書法的好秘訣時,劉金玉說:“首先應該對書法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是有一顆堅定不移的信念,具有一定的耐性,要敢于承擔時間的煎熬:再有就是筆耕不輟,在創作中用心去領悟。”
在比賽中磨礪出精彩人生
看著劉金玉的書法一天天成熟起來,陳老師十分滿意,并且鼓勵她嘗試參加書法比賽,以此來磨練她的意志力。2005年是劉金玉“出山”的第一年,也是收獲頗多的一年。5月20日,在陜西省少年兒童藝術委員會主辦的第十一屆“藝苑杯”當代少兒書畫藝術大獎賽上,劉金玉的書法作品獲得金獎。6月20日,劉金玉參加了中國美術網主辦的“陽光杯”全國少年書畫作品大賽,獲得書法作品金獎。12月20日,她又參加了南陜西省少年兒童藝術委員會、香港國際美術出版社主辦的“做奧林匹克星”中華兒女書畫大賽,獲得金獎。三次比賽,三個金獎,這是陳老師及其親友所沒有預料到的。
獎杯、獎章、獎金、證書,是多么讓人心動的代名詞啊!可在劉金玉看來,它們只是一種擺設或者是一個紀念。2006年,在陳老師指導下,她又參加了一系列全國性書法比賽,一時間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名人”。6月18日,在桂林炎黃書畫藝術研究院、臺灣華夏士知學會、韓國國際書法家協會、巴西中華書法學會、日本愛華路多國際書畫藝術中心等單位主辦的“炎黃同根文化杯”國際書畫邀請賽在桂林隆重舉行,劉金玉應邀參加,并獲得一等獎。8月13日,劉金玉在第十五屆“小星星杯”全國少兒書法攝影大賽中獲得金獎,其作品編入《世界當代少兒美術書法攝影優秀作品》一書中。2007年1月,在第二屆中國硬筆書法大賽上,劉金玉再抽頭籌,獲得少兒組一等獎。2008年6月,在第十四屆國際書畫審美大賽中,她的書法作品再次奪金,并在世界各大城市巡展。
幾年來,小小年紀的劉金玉在書法領域成績斐然,她不僅是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少年組)會員,還被中國書法報社聘為特約創作員,被中國桂林炎黃書畫藝術研究院聘為“小院士”。劉金玉說:“我現在最大的興趣就是書法,我要和它成為一生的朋友。”現在,劉金玉正積極籌備在遼寧省博物館舉辦個人書法展,已經創作了幾百幅書法作品準備在展覽中展出。在此,我們也衷心祝愿這位書法界的新星能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向藝術殿堂的峰頂攀登。
(千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