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背景下,在開征燃油稅、取消養路費的同時,順勢減少小排量汽車的購置稅,有利于擴大汽車消費,助力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與發展。
2009年1月應該是值得載入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歷史的重要月份。
繼燃油稅新政出臺之后,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又原則性審議通過了汽車產業和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按照這一規劃,從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按照5%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原稅率10%)。
業內專家表示,這必將對中國汽車產業產生重要影響。
減免購置稅勢在必行
事實上,在國家政策出臺之前,汽車行業的相關組織和機構已經呼吁減免購置稅。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日前“上書”國家相關部門,力陳降低車輛購置稅對救市的巨大作用。
不過,在網絡上影響最大的當屬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的方案。2008年12月初,乘聯會“上書”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商務部,在其遞交的一份救助汽車業的建議中,特別提到了關于減免排量1.6升以下汽車購置稅方案,希望能以此鼓勵消費者買小車,從而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節約型社會。
據悉,乘聯會的建議為汽車購置稅改革提供了兩種設計方案,其基本原則是按照國際慣例,對小排量乘用車稅收優惠,對大排量乘用車稅收不優惠。第一種設計方案是按排量分級征收汽車購置稅,將排量1升以下乘用車的購置稅從目前的10%降至2%,排量1升至1.5升乘用車購置稅調整至4%,排量1.5升至2升的乘用車購置稅調至6%,排量2升至2.5升的購置稅調至7%,排量2.5升至3升的購置稅調至8%,排量3升至4升的調至9%,排量4升以上的購置稅仍為10%。第二種設計方案是免收小排量乘用車的購置稅。
在1月初《財經文摘》的采訪中,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乘聯會副秘書長崔東樹以及益普索市場研究集團(中國)客戶關系管理主管王宏等業內人士都認為第一種設計方案更有望實施。賈新光指出,目前中國排量在1.6升以下的乘用車占整個車市的60%,分級征收汽車購置稅更符合中國的現實。
對于中國政府此次救市的目的,賈新光告訴《財經文摘》,與美國政府因為通用等三大汽車公司“沒米下鍋”而不得不救車市不同,中國繼1月1日開征燃油稅后,又將減免汽車購置稅納入規劃,最根本的是為了刺激內需。
目前,在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的形勢下,出口和投資都受到影響,只有通過刺激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而車、房以及信息產業的消費是短期內促進經濟增長的最有效手段。
金融危機背景下,在開征燃油稅、取消養路費的同時,順勢減少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有利于擴大汽車消費,助力我國汽車工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與發展。
小排量車的“春天”
“一旦減免政策出臺,許多小排量汽車生產商將受益。據統計,2008年1~10月排量1.0升至1.6升的乘用車是主流市場,占國內乘用車總銷量的30%以上。”王宏指出。
2009年刺激小排量車的有利因素不斷。繼1月1日開征燃油稅之后,此次減免汽車購置稅又被列入“振興汽車產業規劃”,這兩項政策無疑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開征燃油稅直接的目的就是讓多用油者多出錢,從消費環節直接推動節能車輛需求增加,而減免汽車購置稅,排量越高,納稅越多,則是從買車成本上鼓勵小排量車。這兩大直接稅收環節調整的舉措,將會對消費趨勢和消費結構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但對小排量車減免購置稅,最終能刺激消費者購買小排量轎車嗎?
《廣州日報》近日的一份調查顯示:有近八成(78.5%)的讀者表示,如果減免購置稅,將肯定購買小排量車,比例之高,超出了市場想象。還有13.6%的讀者表示,會考慮購買小排量車,只有不到一成的讀者表示:不會因為小排量車的購置稅減免而選購小排量車。
如果乘聯會提出的第一種設計方案最終通過,東風日產TIIDA的購置稅可節省5121元;長安馬自達2可節省5477元;東風雪鐵龍世嘉、廣州本田鋒范和奇瑞A3等小排量車也可節省3000至6000元。這對于以車為代步工具的消費者來說,是不小的誘惑。
但同時,在“買車顯面子”和“為了面子不要票子”等消費觀念的影響下,也有消費者認為,沒錢人才買小排量車,所以他們往往不選擇兩廂的小排量車,而更愿選擇三廂的車型。
賈新光認為,這對于小排量車的發展只是個短期的利好消息。影響消費者購車的因素,既包括買車成本,也包括用車成本,從長期看,汽車購置稅的減免只是影響消費者購車的一個因素,不會起到決定性作用。
“社會改變汽車”
1994年,克萊斯勒公司董事長伊頓先生發表了題為《過去百年,汽車改變了社會;今后百年,社會將改變汽車》的演講。他認為,過去,汽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未來,社會要改變汽車,因為汽車的激增已經使良好的秩序失去了和諧,汽車占去了太多的城市空間,向空氣中排放了太多的有害氣體,需要太多昂貴的基礎設施,到頭來,我們連廢車都不能妥善處理。因此,必須改變汽車。
王宏告訴《財經文摘》,汽車購置稅的減免,就是社會改造汽車的一種手段,即通過減免稅收來改造汽車,支持環保、節能的小排量車。
在日本、德國和美國等全球汽車產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對于購置稅的收取也往往會考慮到環保和節能因素,通過稅收來引導汽車消費,同樣體現了“社會改變汽車”的主題。例如,在日本,政府鼓勵低燃耗車,其購置稅的征稅辦法是:從自購車價格中扣除30萬日元作為計稅標準。但對于不能達標的車輛,則將進行罰款。
據悉,日本被認定為一星級的低公害車中的電動汽車、壓縮天然氣汽車、甲醇汽車,同時被認定為符合2010年燃料消耗量目標的車輛,可以減稅13%;被認定為兩星級的低公害車中的電動汽車、壓縮天然氣汽車、甲醇汽車,同時被認定為符合2010年燃料消耗量目標的車輛,可以減稅25%;而被認定為三星級的低公害車中的電動汽車、壓縮天然氣汽車、甲醇汽車,同時被認定為符合2010年燃料消耗量目標的車輛,可以減稅50%。而對于車齡超過11年的柴油車以及車齡超過13年的汽油車,則要加稅10%。
美國和德國也對不同排量的車征收不同的購置稅。美國轎車的購置總稅額相當于轎車總售價的5%,德國為7%。
賈新光提出,此次經濟危機對全球汽車生存造成很大的影響,美國通用等三大汽車巨頭不顧市場需求,一味地生產高排量的豪華車,是導致其競爭力下滑的一個主要原因。而中國則應該吸取教訓,從現在起逐漸減少對石油的依賴,研發節能環保的車型,不能等石油耗盡了再去研發。
為此,廠商應該降低制造成本和價格,政府則應該為小排量車提供政策支持,加大政府采購的力度,研發部門應該搞科技創新,消費者則應該提高環保意識,主動選擇低能耗的環保節能車。
“不管付出多大代價,也要發展環保車。”賈新光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