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一張人民幣上攜帶的細菌高達900萬個,如果不消毒,其潛在的威脅不可小覷。為使民眾用上“干凈錢”,人民銀行在許多城市都設置了鈔票處理中心,負責清理和銷毀殘損鈔票。如何給人民幣“洗澡”?這里的員工每月能掙多少錢,面對花花綠綠的鈔票,他們能毫不動心嗎?
曾是神秘印鈔工
陳邁是安徽安慶人,今年27歲。2002年中專畢業后,他來到四川成都,在同鄉開辦的一家公司打工。后來趕上成都印鈔廠招工,小伙子就懷著好奇前去應聘。憑著出眾的綜合素質,他一路過關斬將,從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成了神秘的印鈔工人。
進入印鈔廠后,陳邁首先要學習《保密條例》:不許到別的車間或班組串門,不許對朋友透露自己在印鈔廠工作,不許跟人談論關于鈔票印刷的事情……
一張人民幣,從手工雕刻模板到印刷出廠,至少娶經過十幾道工序。鈔票紙選好以后送到印刷車間,數臺高速運轉的超級凹印機,就能把一張張白紙變成人民幣。眾所周知,剛開始印刷的時候總要經過一番試印,最后才能調整到最佳狀態。但在印制人民幣時,可不能在鈔票紙上做試驗,一般用的都是普通紙張。因為每一張印鈔紙都有嚴格的數量管理,一張也不能少。如果正式開印后出了廢品,哪怕是揉成了團,也要拿去登記和審查,有一系列的手續。
鈔票印出來之后,還要經過裁切工序。初出爐的產品就像《光明日報》那般大,上面有24張人民幣,這道工序就是把它們裁切開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質檢了,它被稱為印鈔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陳邁負責的正是這項工作。
別以為每天經手大把的鈔票感覺很過癮,事實上,他們的工作十分單調和辛苦。試想一下,長年累月盯著同一種畫面反復檢驗,有多少年輕人能耐得住這份枯燥乏味呢?在印鈔廠上班的第3年,陳邁就開始感到眼部酸澀、疲倦,還會莫名其妙地流淚。而幾位同事才30多歲就花了眼,只能戴著眼鏡工作。
質檢合格的“產品”,點清數目之后封裝進一個個木箱中,然后運到中國人民銀行的“國庫”。陳邁蛻,只有經央行發放出去,這些“產品”才能被稱作“錢”。
走進“洗”錢中心
2005年6月,陳邁結束了他的印鈔生涯,被調入人民銀行成都市鈔票處理中心工作。該單位除了負責銷毀銀行系統收回的殘幣、假幣外,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洗”錢。
流通錢幣上的病菌極多,而且種類繁雜,最常見的有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肝炎病毒,等等。平均每張紙幣上的細菌種類約有20余種,數量達900萬個。5角、2角、1角面額的紙幣,每張附帶的菌數更是高達1800萬個!為讓民眾用上“干凈”錢,央行在全國許多省城和地級城市都設置了鈔票處理中心,專門給銀行回籠的鈔票“洗澡”,預防錢幣成為疾病傳播的工具。
處理中心的院子并不大,里面只有幾棟小樓,最高的才5層,但比起印鈔廠的戒備森嚴,這里有過之而無不及,簡直到了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程度。頭道崗的大門有荷槍實彈的武警護衛,要核對工作證和出入證才放人進去。一棟不起眼的白色小樓坐落在院子最深處,很高的圍墻把它圍成了“院中院”。
想進入這個神秘小院?且慢,還要經過二道崗的身份核實。過了二道崗,進入小白樓,一扇巨大的不銹鋼鐵門前,有武警和工作人員雙衛,這是第三道崗。陳邁每天都要在這里“簽到”,然后穿上編有自己工號的白大褂和口罩,進人人民幣的“洗浴中心”。每天少則幾千萬、多則數億元的人民幣,都要在這里“洗”干凈。
陳邁工作的地方是約有兩個籃球場大的車間,沿三面墻排列了近20臺寫字臺大小的機器,通過傳輸帶組成流水線,傳輸帶和滾輪發出低沉的摩擦聲。而運載的就是一張張人民幣,工作人員戲稱這種機器為鈔票洗澡機。
透過機器上覆蓋的玻璃罩可以看到,紙幣從機器一側的人口飛快地被吸進去,經過數次內部轉動。最后從機器正中的出口“吐”出來。每臺洗澡機前坐著一位身穿白大褂、戴白口罩的r作人員,他們手法熟練地將吐出的紙幣碼齊、打捆。初當洗鈔工,每天體驗著大把“抓”錢的感覺,陳邁直呼過癮。可時間一長,他才知道干這一行并不好玩。因為要源源不斷地流人和輸出錢幣,所以處理中心的鈔票永遠都洗不完,他們每天一坐就是10多個小時,“洗澡機”不停地運轉,陳邁和同事們就不停地抓錢、碼錢、捆錢……由于經手的產品特殊,工作時必須小心翼翼,如果不慎損壞了鈔票會被扣分,誰若在工作中弄丟了錢幣,不僅要為此“埋單”,還會被記過,哪怕是一角錢。
“出浴”并打捆好的紙幣,會被放到平板車上的黑色塑料袋里。袋上掛著一張手掌大小的銘牌,上面寫著:券別——五套;類別——100元;捆數——50捆;金額——500萬元,以及若干封簽員、審核員的簽字畫押。第一天上班,陳邁悄悄數了一下推車上如小山般碼放的巨大黑色塑料袋,足足有100包,也就是說,這架平板車上堆放著5億元人民幣現金!當然,這些錢都已經“洗”干凈了。
除了洗錢,銷毀殘鈔和假鈔也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人民銀行為了保證貨幣流通,每年都會將四分之一的殘鈔清分出來銷毀,總額達6000億~7000億元,另外需要銷毀的還有銀行收回的假鈔。這些鈔票在銷毀前,都要經人民銀行的專職人員復點。在10元(含10元)以上大面額殘損人民幣打洞、復點時,要有3人以上在場才能進行,并有專職管理人員現場監督,以防弄虛作假、盜竊殘損人民幣的違法行為。
銷毀殘損人民幣的方法包括蒸煮噴漿、機械粉碎、鈔票自動處理系統聯機銷毀以及火焚等方式,銷毀標準根據采用的方法各有不同,一般要求銷毀后的鈔票不成形,無法拼湊,或完全化為灰燼。銷毀結束后,專職督察員還要與銷毀領導小組成員再次確認是否符合銷毀標準,才能撤離現場。
如今最常用的是機械銷毀殘、假鈔,即先將鈔票粉碎,然后用機器壓制成圓柱,裝入麻袋賣給造紙廠。處理過的鈔票碎片圓柱已經和普通的廢紙一樣可以流入市場。由于人民幣是用優質棉漿制成的,處理后的鈔票碎片是生產紙張的優質原材料之一。
對巨款視若無睹
在處理中心工作,雖然滿眼看見的都是鈔票,但并不是誰缺錢了就可以抓一把去花,或者每天私下藏起來幾張,日積月累變成富翁。事實上,洗鈔工每天洗多少錢,甚至多少張,面額是多大的,都一一登記在冊,沒有一丁點額外收入,完全是靠1000多元工資吃飯。
如果在“洗”錢過程中出了差錯,對不上賬,整個部門的人都要接受調查,直到事情水落石出,才可以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此外,鈔票處理中心攝像頭密布,24小時不間斷地記錄著這個神秘小院的一切,任何時間、任何部門發生的事,都可以隨時從電腦記錄中調出來查閱。
當問到每天面對著花花綠綠的鈔票,他們是否會怦然心動時,陳邁嚴肅地說:“這些成捆成堆的人民幣在我們眼里并不是錢,它們就像其他行業工人手中的產品一樣,如鞋廠工人看到自己生產的皮鞋,或農民看到自己地里的大白菜一樣熟視無睹。不能把手中的這些錢跟商場里的商品聯系起來,我不能想這些錢可以買多少好東西,比如轎車、別墅……更不能把在工作間經手的錢跟自己的工資聯系起來。我們心里只有一個想法:干好活,不出錯。”
盡管鈔票處理中心每天都在為人民幣做“保潔”,但陳邁還是想提醒廣大民眾,點鈔票時蘸口水,把錢塞在鞋里,拿完鈔票就吃東西……這些行為不僅對人民幣是一種損害,同時也有衛生隱患,因為誰也說不準,你手中的鈔票究竟多長時間沒進處理中心“洗澡”了。他建議大家數過鈔票之后最好洗洗手。如果你是銀行職員,或是超市收銀員等頻頻接觸錢幣的人,則更應該提高防范意識,下班后用消毒液泡泡手。隨著時代的發展,也盡量提倡用刷卡消費代替現金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