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王文京】用友軟件公司董事長。
1988年用友財務軟件服務社經理。
1990年用友電子財務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3年用友電子財務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5年用友軟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1999年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1年被評為十大“2001CCTV經濟年度人物”之一。
2002年被評為“中國軟件企業領軍人物”之一,并被美國《商業周刊》雜志作為內地唯一當選的企業家,被評為2002年度的“亞洲之星”。
如果軟件業真像專家所說的是一個牛背上的產業,那么用友公司董事長王文京無疑就是牛背上的神話締造者。
中國中央電視臺在把含金量頗高的“2001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榮譽授予王文京時是這樣評價的:“他是中國財務軟件的領跑者,證明了中國人能做自己的軟件;他是本年度資本市場的寵兒,證明了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他是一個象征,創業者的個人價值和民營高科技企業的魅力在社會放出異彩!”
王文京出生在江西上饒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十五歲考上江西財經大學,被當地人稱為“神童”。那時他是學校最小的學生之一,學習財經,未來對他還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十九歲大學畢業,王文京如愿來到了北京,進了國家管理機關。對很多人來說,這樣順利的人生就是一個夢想的頂點了。可是,看似老成持重的人卻做了一個驚人之舉:二十四歲本命年生日的第二天,王文京居然丟掉金飯碗,借了五萬元人民幣的發展資金下海辦公司去了,今天王文京的個人身價已是這筆資金的十萬倍。
王文京本人不會預料到,自己對北京的夢想會是今天的模樣: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軟件協會副理事長,商會副會長,而用友公司也已成長為中國最大的獨立軟件開發商,中國最大的財務及企業管理軟件廠商。
若干年前的王文京或許不會想到今天他要為中國軟件業在世界謀一席之地而四處奔波,而今天,功成名就的他顯然不會像看上去那么輕松,畢竟起步僅十余年的中國軟件業還太“軟”,面對中國入世不啻于雪上加霜。
王文京選擇了主動出擊—重金“挖角”。有著國際背景的前宏道資訊北亞區總裁何經華出任用友總裁一職,就是其一個重要的步驟。王文京在給何經華的邀請函里說:“何總,讓我們一塊兒來寫一部中國軟件史。”
從理論上講,用友在走向世界這個目標上前進了一步。用友開始大膽地談論“國際化”,而不僅僅是洗掉“土腥”味這個問題了。
何經華會將用友帶到哪里,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何經華已經為用友帶來了王文京所需的國際化思維意識。而且現實點講,在目前用友所處的發展階段,公司擁有國際化思維比公司國際化本身更加重要。
在采訪的過程中,王文京為我們講述了他在國外買禮品的故事。他說最近幾年出國的朋友都不太敢買禮品,因為你要買任何一個禮品的時候,翻過來都是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但是到目前為止,軟件在國際市場上還沒有看到MADE IN CHINA。
這對王文京觸動很大,血氣方剛的他死活不認這個理,他認為,五至八年內,全球軟件市場一定會有MADE IN CHINA的產品。
1988年,王文京靠五萬元借款起步的時候,大著膽子訂了一個十年規劃:做到三千萬。十年后的1998年,用友的銷售額超過了三個億。按照“常識的算法”套用這種比例,王文京離用友新世紀的十年目標,或許不遠。
(來源:中國新聞網、新浪科技等)
(人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