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您,老師
袁 浩
我們的班主任叫楊艷,她身材苗條,皮膚潔白,眼睛炯炯有神。她的脾氣很好,對待我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
午睡的時候,我們都愛搞些小動作,班里有點亂。后來,楊老師想出了一個“妙法”,在講桌上擺上一臺錄音機,然后給我們放音樂。我們都很喜歡聽音樂,在優美的樂曲中很快就進入夢鄉了。有一天,我特意把爸爸新買來的葫蘆絲曲磁帶拿到學校,讓楊老師放給同學們聽。拿著磁帶,楊老師笑著說:“你真是個有心的好孩子。”
楊老師說我是個好孩子,但是我有點淘氣。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講話,違反了紀律,差點把楊老師給氣哭了。到現在,我還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她。楊老師是個細心的人,她每天早上都給我們準備一壺白開水,并給每個同學倒上一杯。她說多喝白開水有益身體健康,在操場上玩耍的時候就不會口渴了。
楊老師教我們英語,她的課很有趣,經常帶著我們做游戲,一邊玩一邊學,一堂課一眨眼工夫就過去了。有一段時間,我經常把句式寫錯,楊老師就在我的筆記本上畫了一個“地雷”,提醒我不要犯同樣的錯誤。每當看到“地雷”,我就會格外小心,錯誤也就慢慢改過來了。下課的時候,楊老師建議我們用英語對話:“Thank you.”“What day is today?”“How are you.”教室里的氣氛相當活躍。她還讓我們用英語寫課程表,這就加深了對“Monday”、“Tustday”、“Wednesday”、“Thursday”等的印象。在楊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班的英語成績進步很快,我的英語作業本上也清晰地寫著“Very good”,還畫了一個大大的笑臉。對了,我的作業本上還被楊老師貼上了一個又一個鮮艷的小紅旗,這證明了我在一點點地在進步喲。
有一次,楊老師的腳扭傷了,好幾天沒有來上班,同學們都很想念她。等她出現的時候,我們都高興地圍了上去,拉著她的手不放。楊老師問:“這幾天,大家都很聽話吧,英語學得怎么樣?”“我們都很努力,還受到別的老師表揚了呢!”楊老師開心地笑了。
楊老師喜愛我們,我們也喜愛楊老師!謝謝您,老師!
(千子/編輯)
沉甸甸的父愛
祝芊芊
“父親送兒子去大學,兒子在一旁空著手,和同學談笑風生,而父親肩扛手提,幫他繳費、鋪床……”
看完上述文字后,你肯定認為我是虛構故事,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這并不是一個虛陶的故事,而是生活中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中國當下很普遍的現象。
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呢?這值得我們反思。是因為兒子不懂得關心父親,還是父親為了不讓兒子受苦受累?我覺得都不是,而是中國的教育造出了這樣一個冷血動物,使得他對自己的父親冷漠無情,讓僅有的一點親情變得更加少了。
中國的教育太死板了,只知道成績,不知道親情。有一句話說得太對了:“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真實反映了學生們在這種狀況下的情景,那些高考狀元、中考狀元不一定是能力最強的,而是在這種教育體制下變成考試機器的人,而真正能力強的人,有可能分數只排在中上游,并不一定成績好,這再次驗證了一句話:高分低能。
中國的教育不僅死板,而且單一——主科比其他課都重要。就是在我們學校,一些主科老師也經常搶副科老師的課,只有一個原因——主科要參加期末統考,而副科不需要。不僅老師這樣,一些家長也這樣,因為這些副科不參加正規的考試,不算最終分數。所以這些家長就拼命地買主科的試卷,還讓自己的孩子上補習班,也不管他們愿不愿意。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為他們爭光添彩,將來找個好工作,多掙些錢,做父母的也就欣慰了。這是一份怎樣的愛啊,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顧一切,就像前面的那個事例,父親為了他的兒子,不顧自己年歲已高,干這干那,我們做兒女的應該好好反思,可憐天下父母心呀!
為了讓我們的父母順心,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簡評]我們的小讀者有這種認識,很可貴。其實,不能全怪學校,家庭也有責任。很多當年的知青,十幾歲就下放農村鍛煉,好像沒有看見有誰的家長送孩子到農村去的。那時沒有這種風氣。(知青)
(人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