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
莫愁日
方一 活血解毒清熱方
組成 虎杖500克,露蜂房、紫草、龍膽草、檳榔各100克。
用法蜂房蒸后微火烤干,與其他藥共研細末,過100目篩,制成蜜丸。成人每次服10克,每日3叫次(兒童酌減),用茵陳、根、連翹煎水送服。也可同時吞服明礬0.2克,貝母粉1克。
功用 活血,解毒,利濕,清熱。
主治 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ABsAg等持續陽性,而癥狀和體征不明顯者,ABsAg轉陰后又復陽者。
方二 疏肝健脾湯
組成柴胡、枳殼、川芎、香附各12克,郁金、太子參、茯苓各15克,陳皮、半夏各12克,白術、黃芩各15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
功用 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主治 乙型慢性遷延性肝炎。
方三 復肝湯
組成 金錢草、車前子(包)、澤瀉、薏苡仁各12克。草決明15克,山楂12克,丹皮10克,丹參、白花蛇舌草各15克,草河車12克,桑枝30克,生黃芪15克,何首烏、當歸各12克,大黃炭10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黃精15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
功用 清除余邪。扶正補虛,調理氣血。
主治 慢性乙型肝炎。
加減 月經過多去桃仁;便溏去生地或改為生地炭:有黃疸者將金錢草改用茵陳。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楚群志
方一 桂芪湯
組成 桂枝2克,白芍12克,黃芪15克,甘草3克,生姜2片,紅棗10枚。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
功用 調和營衛、益氣固表。
主治 上呼吸道反復感染。
方二 荊芥消風湯
組成 荊芥、防風、浙貝母、前胡、杏仁、木通各5克,葛根12克,枳殼4克,僵蠶6克,薄荷、蟬蛻各3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嬰幼兒分數次服完。
功用 祛風解表、化痰止咳。
主治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加減 咽喉痛而見咽紅或扁桃體腫大者,加牛蒡子、射干、山豆根各5克,板藍根12克;喉中痰鳴者,加麻黃2克,赤芍5克,葶藶子6克,地龍、蒲公英各10克;嘔吐、腹瀉、納果者,去杏仁、防風,加桔梗6克,丁香2克,神曲10克,車前草5克;高熱煩渴者,加生石膏15克,知母15克;低熱不退者,加青蒿、知母各5克。
方三 白附麻辛湯
組成 白附子、半夏、陳皮、茯苓各3克,麻黃、細辛、甘草各1.5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頻服。
功用 祛風燥濕、化痰止咳。
主治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風寒咳嗽)。
腎病綜合征
馬壽光
方一 益腎健脾湯
組成 黃芪12克,黨參、炒白術、炒山藥各9克,甘草4克,茯苓、澤瀉、石葦、野山楂、丹參、山萸肉各9克。
用法 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連服10天為1療程。
功用 益腎健脾,化濕消腫。
主治 腎病綜合征。證見全身浮腫,按之凹陷、腹部脹大、腰酸肢倦、神疲納差,便溏尿少、面色不華、舌苔白、脈沉細。
方二 退腫湯
組成 麻黃6克,桂枝、白術各9克,黃芪12克,薏苡仁15克,通草3克,茯苓皮9克,赤小豆15克,冬瓜皮12克。木香、陳皮、獨活各9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
功用 宣肺健脾,溫腎化氣,燥濕利水。
主治 急性腎炎水腫,慢性腎炎急性發作。
方三 益氣養陰湯
組成 炙黃芪、太子參、白術、生地、生山藥、山萸肉、制黃精、枸杞子、菟絲子、益母草、白茅根各適量。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分3次服。
功用 益氣養陰、脾腎雙補。
主治 腎病綜合征。
加減 水腫,加茯苓、澤瀉、車前子,重用益母草;尿蛋白多者,加蟬蛻、石葦、金櫻子、芡實;血壓高者,加夏枯草、牛膝、菊花、鉤藤;血尿、加旱蓮草、仙鶴草;合并感染,加金銀花、連翹、黃芩;激素副作用較重者減激素量,加黃柏、知母、仙靈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