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載萬認為,北京現代的成功應該歸功于中國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而要保持這種優勢,就得開發出對中國人胃口的產品。
在北京現代汽車順義工廠寬敞明亮的廠房內,國際領先水平的總裝線、涂裝線及索納塔主要部件生產裝配線正快速有序地運行著,技術工人指揮著巨大的機械手臂在忙碌,一輛輛索納塔轎車從裝配車間緩緩駛出。今年2月份,北京現代以3.2萬輛的銷售業績繼續保持飄紅態勢。與去年同期相比,北京現代的銷售增長幅度達到了72.2%,在國內十大車企排名中蟬聯第四,成為繼1月創下3.5萬輛歷史新高后的又一驕人成績。誰又能想到,如今寬敞明亮的廠房在2002年時還是長滿雜草的荒地;誰又能想到,那時還在籌備之中的北京現代,連一輛汽車的影子都看不到。如今,北京現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他——來自韓國的盧載萬,帶領著北京現代由零開始,后來居上。
他帶領“北京現代”起步
盧載萬1975年從漢城成均館大學機械工業專業畢業后進入韓國現代集團,從事汽車制造業已有30年的經歷,他曾任韓國現代汽車牙山工廠的廠長,在汽車生產及銷售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牙山工廠是索納塔的原產地,憑著務實的作風,盧載萬在任期間,索納塔轎車在韓國銷售量位居第一,創造了不凡的業績。2002年9月,中韓雙方各占50%股份的中韓合資經營企業——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盧載萬來到中國就任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短短兩年多以后,北京現代就從零起步,迅速發展到轎車五強。就在人們驚呼“現代速度”時,他總是很平靜地說:“我們本身沒有感到速度有多快,打個比方就好像坐火車,你在火車車廂里,火車快速前行,而你擋了車窗簾,你就感覺不到有多快了。”
盧載萬說,剛開始的時候,很多韓國同事不愿跟他到中國來,認為這里條件艱苦,而且企業能不能發展還是一個未知數。而北京現代能否在中國市場站住腳,盧載萬心里也沒底,然而他懂得產品的質量關乎一個企業的生死。
每天早晨8點不到,盧載萬就開始在廠區里視察。這種巡查每天要進行四五次,這已經成了他每天工作的一部分。盧載萬每次在廠區里視察,都要帶上他的攝像手機,把發現的問題及時拍攝下來。即便是一個小小的指路牌臟了,他也不會放過。在中外雙方的共同努力下,2002年10月18日,北京現代掛牌成立,不久之后,第一輛索納塔轎車就順利下線。2003年,北京現代銷售整車5.2萬輛,躋身中國轎車企業十強。
北京現代索納塔上市第一年,銷量就達到了5.2萬輛,當年投產,當年收回投資,而且還有贏利,這在全球汽車業都是絕無僅有的。盧載萬覺得,北京現代的成功應該歸功于中國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而要保持這種優勢,就得開發出對中國人胃口的產品。
在盧載萬的書架上,很多書都是關于中國市場和中國文化的,而且他要求每一個派駐到中國的韓方人員學習中文和中國的文化。盧載萬很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人聊天談事,他常常會引用幾句中國的古話。而他的家,也變得越來越像一個地道的中國家庭。
溫總理親自為他頒獎
盧載萬一家就住在北京市順義區,這里距離他上班的地方并不遠。他的女兒和小兒子就在順義國際學校上學。盧載萬的大兒子盧升鎬則是北大經濟管理學院的學生。盧太太則在每天丈夫上班、孩子上學之后,約上附近的韓國朋友一起到望京小區的菜市場買菜。她可以做出很美味的中國菜肴,像中國炸醬面、餃子、炒飯等等。而且為了盡可能快與多地了解中國,盧載萬的太太還利用業余時間學習中文。盧載萬坦言,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達到很高的水準,這促使了他的事業順利發展,家人生活幸福。
北京現代在自身快速成長的同時,沒有忘記企業的社會責任,合資的中韓雙方達成共識,將企業的效益回報給社會,多次捐助支持教育事業,加大對各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支持力度,并利用自身資金、技術等優勢與各教育科研單位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在抗擊“非典”期間,北京現代向北京市人民政府捐贈了價值225萬元的10輛索納塔轎車,用于獎勵在“非典”病毒科技攻關中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成為北京市最早捐贈的單位之一。北京現代還向北京理工大學等7所大專院校捐贈31臺發動機,作為這些學校的教學器材和試驗設備。這31臺發動機均采用了當前最先進的電噴技術,代表了國產發動機的最高技術水平。捐贈品還有整車、變速箱一臺和其他汽車部件,用于教學和培訓之用。獲得捐贈的這些院校的汽車相關專業為中國和北京地區相關企業培養了大批汽車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
這不僅體現了一個優秀企業的強烈社會責任感,更彰顯了一個企業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取信于民、取勝于民”的良好經營理念。
盧載萬憑借自身的杰出貢獻和成就,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他回憶道:“這是溫家寶總理親自發的獎,這是中國生活中的一個值得驕傲的獎項,它也將成為我回到韓國之后的重要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