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去年以來,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迅速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發達國家傳導到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釀成一場歷史罕見、沖擊力極強、涉及范圍很廣的國際金融危機。這場金融危機至今還在擴散和蔓延,仍未見底,世界經濟增長明顯下滑,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也更加嚴峻。中央要求,注重從變化的形勢中捕捉和把握難得發展機遇,在逆境中發現和培育有利因素。審時度勢,綜合分析,這場金融危機給引智工作帶來了更加難得的機遇,也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
引智工作面臨著良好發展機遇。從國際環境看,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各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實體經濟增速下滑,客觀上需要加強國際及區域間的合作,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互支持,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將更加頻繁,人才資源跨國轉移也將日趨活躍。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裝備制造業、金融業、運輸物流等行業企業大面積破產倒閉,大量高層次研發人員處于失業邊緣,國際人力資本價格大幅回落,為我們引智提供了龐大的人才資源供方市場。
從國內形勢看,我國政治社會穩定,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市場經濟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高。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科學施策,及時推出一系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得力舉措,已取得積極成效。世界各國都對中國提前走出危機、激活全球經濟寄予更多的期待和信心。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面向全球發布的《亞洲及太平洋2009年經濟和社會概覽》稱,中國仍是全球復蘇的發動機。國際人才流動的規律表明,這有助于國外先進技術、關鍵設備、管理經驗等生產要素向我國的集中和轉移,也有助于海外人才和智力向境內的流動和集聚。
從人才特點看,人才資源是一種能動資源,并不會因為經濟與社會的蕭條而枯竭或停滯。經驗表明,危機本身具有人才重組配置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經濟與社會遭遇的危機越大,人才的流動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的流動就越活躍。經濟越是低迷,企業裁員越多,人才流動的速率和規模越大,人才引進的成本越低,人才潛力的發揮與人才創新創業的意愿越強。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一些發達國家企業破產、裁員增多、科研經費緊縮,一大批人才包括高層次人才面臨失業危險,發展空間受到壓縮。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都不同程度地出現大規模裁員現象。這為我們引進更多更好的優秀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和更為便捷的途徑。
機遇前所未有,機遇轉瞬即逝。我們要善于從國際國內條件的相互轉化中用好發展機遇,從國際國內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加快工作節奏,爭取以較低成本獲得更多更好的智力資源,引進更多更好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優秀人才。
引智工作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隨著人才的市場化、國際化趨勢加強,圍繞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競爭更加激烈。發達國家憑借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對高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紛紛放寬移民、定居等限制,以優厚條件在全球范圍內加緊吸引人才,限制和封鎖發展中國家對國外人才和智力的利用。
特別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快速蔓延和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的影響,世界市場緊縮,資金流動減弱,國際貿易趨軟,又會驅使世界各國在一段時間內更加關注本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加大知識、科技、產業等體制機制轉變力度。圍繞高端、核心技術的開發與使用,一方面以優厚條件在全球范圍內加緊吸引人才,另一方面更加趨向控制與封鎖,想方設法防止本國核心人才流失。國際金融危機的風暴,先期抖落的是一些外圍操作人才,由于發達國家的人才保障體系比較完備,真正高端核心的人才受到的沖擊比較小。美國華信惠悅咨詢公司調查發現,美國計劃裁員的公司數量從去年12月開始下降,更多的公司考慮采取其他方法節省開支,如減少員工福利。隨著各國對高層次核心人才的保護更加趨緊,國際間的人才鏖戰將更加熾熱和艱難。
挑戰前所未有,挑戰世所罕見。我們必須深入分析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不利影響,進一步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及時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妥善應對,化“危”為“機”,在激烈的競爭中激發出遇強則強、敢于勝利的勇氣和動力。
引智事業發展面臨著諸多有利條件和大好環境。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隨著改革開放大業的繼續推進,人才強國戰略、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更好實施,引智事業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引智工作的重要性也得到進一步提升。為推動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中組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暫行辦法》等“一個意見、八個辦法”,對海外高層次人才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戶、資助、薪酬、醫療、保險、住房、稅收、配偶安置、子女就學等方面制定了特殊政策,為加大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力度創造了良好的政策和環境。
中央領導同志對引智工作予以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新時期新階段對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智力提出明確要求,引智工作方向更清晰,定位更明確,職能作用更加凸顯。在中央領導同志關心重視下,《外國專家來華工作條例》已經列入國務院2009年立法計劃,起草引進國外智力綜合性指導文件也擺上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議事日程。這次機構改革中,一些地方引智組織機構有所加強、職能管理得到優化。各地區各部門對引智工作更加重視和大力支持,各類人才和廣大人民群眾對引智成果的感同身受以及對引智工作的關愛,也為引智事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引智事業經過30年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鍛煉了一支精干高效的隊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工作體系。特別是通過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廣大引智干部在引智工作“要不要科學發展、能不能科學發展、怎樣才能科學發展”等重大問題上形成廣泛共識,對“為何引、為誰引、引什么、怎樣引”認識更加深刻,一些影響和制約引智服務科學發展以及自身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引智走上又好又快的發展軌道。
這些有利條件和大好環境,為引智工作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乘勢而上,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努力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摘編自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季允石4月7日在引進國外智力戰略與方法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