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發生在我們城市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市立醫院當護士的一位大姐姐,跟朋友們一起報名當了兒童福利院的義工,她們在工作之余,經常去福利院,幫助那些被遺棄甚至身體有殘疾的孩子,讓他們感受親情,快快樂樂地成長。
義工需要愛心和耐心,后來,跟大姐姐一起做義工的朋友陸續退出了,可是她一直堅持下來。直到有一天,大姐姐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她回家說,要當一個棄兒的“媽媽”。但是,這個提議遭到了家里人的反對,因為大姐姐還沒有結婚。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大姐姐在做義工時,認識了因聾啞被遺棄又身染重病的小寶健。當時,小寶健得了重感冒,而大姐姐還要上班,于是她就下定決心把孩子帶回家照料。
其實家里人也是好心,大姐姐還沒有結婚,就抱來一個半歲大小的耳聾“兒子”,別人會怎么說?但一向聽話的大姐姐卻很堅持。“是孩子重要,還是別人的閑話重要?”最后,大姐姐終于做通了家人的工作,小寶健被抱回了家中,她真的當上了半歲棄兒的“媽媽”。
于是,大姐姐白天上班,晚上守在“兒子”身邊。因為小寶健身體殘疾又生病,脾氣異常暴躁,整天哭鬧。為了讓孩子盡快康復,大姐姐和當中醫的媽媽每天為孩子進行按摩治療,悉心照料,傾心相助。漸漸地,奇跡發生了,小寶健不但感冒好了,而且他還能聽到一點聲音了。一個月后,小寶健康復了,可大姐姐卻瘦得不成樣子。 孩子的病好了,大姐姐也和他有了深厚的感情,為了能讓小寶健跟正常人一樣生活,大姐姐不舍得把他送回福利院去,甘愿當“媽”,把孩子留下了。
這就是發生在我身邊的愛心故事,我雖然沒有見到過那位大姐姐,但我記住了她的名字——陳虹橋。
應該說,小寶健是幸運的。因為他生活在社會主義溫暖的大家庭里,而且又遇到一位好人,使他幸福、快樂。
什么是愛心,什么是奉獻?我想,大姐姐的行動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愿我們的社會,涌現出更多的愛心故事,讓真善美得到弘揚,讓愛心永留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