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英國對于政府現任官員的貪腐瀆職行為一向打擊嚴厲,進入2009年,當局又盯上了那些離任官員們。英國廣播公司1月5日報道說,英國議會公共事務委員會主席托尼·賴特日前呼吁政府建立獨立監管機構約束那些在政商兩界有著不小影響力的在任以及離任官員。
賴特領導的委員會早前的一項內部調查顯示,大部分議員認為,至少有半數政府部級官員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謀取私利。這些人借助自己的權力或人際網絡四處游說,為自己謀求好處。英國前運輸國務大臣斯蒂芬· 萊得曼就是一個被曝光的典型代表。萊得曼被指在被免去運輸大臣的當天,利用自己仍是國會議員的便利,在已經不屬于自己的交通部辦公室召集一些高級官員,向他們極力推介一家交通信息公司。作為回報,萊得曼在過去幾年每年都從這家信息公司收取1.5萬英鎊的酬勞。
英國離任部級官員被指責利用個人政治影響力參與商業交易,并為自己謀求好處的例子在過去十年里不在少數,首當其沖就是前首相布萊爾。布萊爾在離職后不久就欣然接受摩根大通和蘇黎世銀行兩大機構的顧問職務,兩份工作的年薪都在200萬美元之上。英國《每日郵報》說,這些商業機構之所以出高價請布萊爾,自然是看重他在西方政治世界的影響力,尤其是在英國的人脈關系。
除布萊爾外,英國前內政大臣布倫基特和科技大臣麥克特尼也在離職之后很快加盟與自己之前負責行業相關的商業公司擔任高級顧問,前衛生大臣休伊特被一家跨國醫藥公司聘走,還有幾位部級官員因為在司法界的影響,被一些大型的律師所請去擔任高級主管。在這些商業機構里,他們可以將自己對于政府政策的了解轉化為對市場的運作,甚至告訴企業如何去打“擦邊球”而不受法律懲治。對于這些前內閣高官們的行為,英國老百姓向來都是憤恨不已,常常將他們比作是“穿著西裝的蛀蟲”,而各種相關的政治漫畫更是常常被登載出來,供人笑罵。
賴特稱,這些高級公務員們之所以敢如此猖狂行事,主要是因為現行的監管法規太過于松散,根本不具有震懾性。按照英國目前的法規,離任政府部長級官員在接受與他們過去負責行業相關的商業職務之前,必須接受英國議會顧問委員會的問訊。但議會公共事務委員會認為,這套做法流于形式,并不嚴謹。賴特認為,英國上下現在必須要嚴肅地認識這個問題。這些退職的部長級官員們因為在政壇活躍多年,在社會中仍然有著相當大的個人影響力,通過一些不會遭受懲罰的個人接觸方式幫助政商界往來,以公眾利益作為交換,充實自己的錢包。
英國議會公共事務委員會建議政府和議會盡快聯手出臺法案,要求離任部長級的官員們在數年內都不許利用他們的個人聯系和所知道的敏感信息資料,謀取私利。同時,該委員會還建議解散之前監管這些離任官員的自律委員會,因為該委員會在10年里僅僅發現了3起官員以權謀私的事件,實在缺乏效率。
對于未來建立的新監管機構,該委員會希望這將是一個體系健全的獨立調查機構,它將有能力調查任何存在以權謀私的前高官,并立刻做出要求他們放棄現有職務的決定。同時,對于英國政府在去年多次曝出的政府官員收取商業獻金的問題,未來的這個調查機構將視作重點關注領域。 ▲
環球時報200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