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麗榮
美國一個小伙子讀中學時立志做一名優秀的商人。在他父親的幫助與分析下,他致力于不斷提高個人素質與職業技能,完善相關的知識。考入麻省理工學院后,他沒有直接去讀貿易專業,而是選擇了工科中最普通最基礎的專業——機械。因為,做商貿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大學畢業后,他沒有馬上投入商海,而是考入芝加哥大學,開始攻讀為期三年的經濟學碩士學位,使自己在知識上完全具備商人的素質。之后,他還是沒有從事商業活動,而是考了公務員,去政府部門工作。他深知,經商必須具有很強的交往能力,何況官場的險惡、仕途多變也容易培養自己機敏、老練和臨危不懼的品格。五年后,他辭職下海經商,業績斐然。20年后,他的資產從最初的20萬美元發展到2億美元。這位小伙子就是美國知名企業家比爾·拉福。正是前期職業生涯的規劃指導,使他功成名就。
如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作為一項能夠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的基礎性工作,越來越受到各高校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重視,許多中等職業學校為讓中職生贏在職場,也越來越注意做好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讓他們了解職業、了解自我,提高素質,打好基礎,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職業理想,找到自己最適合做的專業,然后努力成為本行業的佼佼者。
其實,這種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還是有點晚了,應從小抓起,從小時候就對孩子進行生涯意識的啟蒙,在中小學滲透職業概念,幫助孩子確立具體目標,作好近期規劃。在國外,生涯規劃指導從幼兒園就開始了,企業里常設立“職業日”,開放家長的工作環境,讓孩子跟著父母上班。中小學可以利用家長資源,“請進來,走出去”,即請來各行業的優秀人物為孩子“現身說法”,介紹各職業的情況,或走進廠礦、企事業單位,親身感受和體驗各職業的工作,引導和指導學生廣泛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召開專題主題班會,開展特色征文活動等,鼓勵學生“規劃自己,展望人生”,談“我”的職業觀,規劃“我”的職業生涯,描述“我”未來的職業藍圖,學會發揮特長優勢,調整完善自我,以社會需要和自身條件為依據,不斷修正人生坐標。所以說,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結合教材內容與特點,加強職業生涯的滲透指導與設計,讓學生的職業理想從中小學校開始啟航。
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確規劃指導。只要我們從中小學開始重視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培養和熏陶,引導學生選擇由興趣支撐的適合自己的職業,而不是僅由生存左右的職業,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奮斗目標,他們日后的職業技能以及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就一定非同尋常。
(作者單位:湖南永州市第九中學)